2019-06-16 笔记4

重要的是怎样认识波段。一些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旨的技术分析人士把它引向数浪,尤其是把功夫花在判断这是第几大浪第几小浪,以及后面还有几浪上面;或者简单地用划上升趋势线和下降趋势来判断大势向;或者迷恋技术指标来追涨杀跌。就住往失之偏颇。我主张,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再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形成股市波段的本质要素,即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供求面、人气面、量能转换面(小→大ー小→大)、热点转移面,以及技术面。这样,初看起来,股市的波段仿佛是经常向出发点复归,但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取得新形态,达到新境界。问题在于,股市中的人能否不断地进人新境界,靠理性的直觉,不断地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经常把握住波段机会,避免出现刚冲过 x××点或跌破 xx×点,便一味看 x××点的极端化倾向。股市中箱体的上限下限都是相对的,期间有多少大浪、小浪,这并不重要。但股市有波段,以及有波底和波顶,则是必然的。故我把股市波段运动中的抄底和逃顶,看作是一大乐趣。

股市运行不能听其自然、放任自流。对过度投机和严重违规,以及过度低迷、危及股市功能发挥的情况,政府都必然会进行干预。实践证明,这种强制性的波段,有利于股市的长治久安,是符合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事实上,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在特定情况下,对股市进行政策调控。至于股市中的一些经常性的波段,则往往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即扩容节奏的快慢来调节的。也就是说,波段往往是政府通过加强直接融资的利益与市场各方的赢利期望值发生矛盾的结果。

可以说,股市有波段,这是股市规律反映。但股市波段何时发生,波幅的大小,则是与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和扩容导向的紧与松密不可分的。

四、与主力行为和大众心态相同步

波段的出现,通常是与主力的行为有关。在波段底部,主力为了建仓打压,使超卖后再超卖,以便压低建仓,筑底建仓,或在底部拉高建仓,甚至制造反弹无力的假象来建仓。其目的是拣到更多的廉价割肉筹码。而到了波段顶部,主力为了获取足够的出货时间,往往在高位进行震荡、横盘,使技术指标超买再超买,出现钝化,构筑 M 头或三尊头,造成蓄势再创新高的假象。其实,在底部缩量时,等码是集中在主力手里;而顶部放量时,等码则是分散到散户手里。波段的过程,也就是等码从主力手里逐步转移到散户手里的过程。

波段的形成,也是主力在操盘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了多数人的人性弱点,即恐惧与贪婪。在底部时,主力引诱人们杀跌,或为赚小差价而痛失等码;而在顶部,主力又引诱人们被放量拉升所心动,为争取最后的一段利润而追涨吃套。在波段底部和顶部,总是少数人正确,而多数人犯错误的时候,是人性弱点最究分的展露。

人的思维的任务,就是对知与无知的矛盾运动作动态的考察,以“得自经验,现实之规律,还治经验、现实。”这里的“得自”和“还治”,就是主体的能动性(觉)的发挥。事实表明,对股市波段规律有“觉”的人,就能在波段操作中控制好仓位,掌握进与退、获利与避险的主动权。而不承认波段理论,不注重波段操作的人,总是杀跌追涨,持仓颠倒,即老是在波段顶部吃套,使帐面赢利潇酒走一回,功亏一篑。

  1. 消息形响

连续跌勢后,利空消息满天飞,并且被夸大,报刊杂志卖不出去,股市沙龙人数锐减,便接近波底;连续涨势后,利多消息满天飞,并且被夸大,报刊杂志抢售一空,股市沙龙人声鼎沸便接近波顶。

又次,买点通常是在市场一致看空时产生

当利空因素满街流传,暴跌已连连发生,大多数人抱着“宁

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杀跌认赔,能捞回多少算多少”的态度,市场笼罩着一片恐慌气氛时,如果你先前的动作已经慢了几拍,迟疑不决,直至暴跌后才惊醒,常常会杀跌杀到“地板价上。满仓或透支者,往往经不起暴跌考验,将“断头”股票出笼。而一些先期做空的机构、做手,更是趁乱痛打“落水狗在暴跌后再对倒炸盘,打破上升趋势线,打破以前的所有的底部,再踏上一只脚,导致 KD 和 RSI 低达 10 以下,指数远离 5 天、10 天、20 天均线下方 100 多点至几百点。此时,正是头所冷静、思虑周密的投资老手寻找低位买点、大拣便宜货的机会。在这种低价区,无论买进哪一种连连下跌的股票,都很少风险。以層,随便在哪一点位上抛出,都能获利。

复次,买点与个殿密切相关

底部的买点,一般不应在前一轮波段中的热门股中选择,即使这些个股随指数回落,有一定的股价落差,也不能貪小。而应选择在前一轮波段中未涨反连连下跌,而在指数回落后又加速下跌的冷门股。一旦新一轮波段扬升时,这类个股的爆发力最强。尤其以小盘含权股和题材股的涨幅为甚。

而相当多的新手,在低价区(KD和RSI在20以下,指数远离各均线之下甚远,成交量极度萎缩)时,非但不敢买进,反而割肉。而到了中价区(KD 和 RSI 在 50 以上,指数在各均线之上、成交量放大)时却开始建仓,甚至到了高价区。(KD 和 RSI在 80 以上,指数远离各均之上,成交量创近期天量),则大胆满仓。如此选择买点的方法,即使个股选得再好,亦会输多赢少。因为,其做法,正中主力的下怀,资金卡上的资金必然会越做越少。

不抄底?

有人认为:“抄底是买套,是失去机会成本”,故对此不層顾。其实,抄底是股市运作的基本功,是对大势的准确判断,是股市获利的第一手段。抄底是以投资的心态去投资,反而是既能投资又能投机。抄底是主动买套,磨炼心态,只输时间不输钱。抄底是对“贪婪、恐惧、从众”等人性弱点的克服,是心理素质高的表现。抄底是捕捉安全的投资区间,既无踏空之忧,又无高位套牢之虑,且可取得丰获。故抄底在股市运作中最富有魅力。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抄底呢?

第一个原因是害怕被套。从 K 线图的形态看,在走出底部之前,K 线走势总是呈陡峭一路下行勢,甚至是连拉数十根們线。例如,8 年 3 月下旬,二纺机在启动前,就连跌 41 天,中途接盘者屡买屡套,连跌到 3.89 元都吓得不敢买。其实,主力打压得越凶的股票,以后涨勢就越猛。后来,二纺机从 4 元涨到 9.8 元,只用了一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第二个原因是对底部征兆存在着认识误区。很多人看到大盘或个股处底部时,成交量很小,甚至一天只有几万股,盘中成交稀疏,经常是三手、四手,便谓“小狗、小猫,三只四只,只是散户行情,没有大花头”。其实,能打压到无大抛盘,就不可能是散户行情,表明等码多数已集中到主カ手里。往后只能是主力行情。因为,怕拿不到足够数量底部筹码的主カ,就必然是大主 カ。主カ只有“底气足”(底部筹码多), オ能“后劲大”(今后拉得高)。

第三个原因是信奉“及时追涨”的理论。即指望在走出底部后,或在利好消息出台后再去抢盘。但是,当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时,就变成了在同一时点以市价盖帽打进,遂出现了类似于 95 年 5 月 18 日跳空 158 点开盘、5 月 20 日下午 10 分钟张 I10 点的拉长阳建仓,结果,许多主力在高位被套一年半。这就是在上升“右半球”上以“及时追涨”来代替抄底的恶果。而真正的抄底,应是在下跌左半球,即在一路下跌的势头将尽时,去抄“次底”,宁可留一部分最低筹码给别人赚赚。这样做,反而能常胜。这就叫“及时追跌”。

ニ、不参加盘整?

较长时期来,股市盛行一种观点:要么涨,要么跌;涨上去就追涨,跌下去就“割肉”,而不愿参加盘整。对此,也需要作

具体分析。若是在高位区,股市刚开始下跌,离上档密集成交区不

且获利盘未出清,不参加盘整尚属明智。但是,在连续的暴跌之后,在低位缩量盘整时,抛出的均是割肉盘。此时若不参加盘整,就很可能失去市场感觉。也许,机构正在悄悄吸筹,蓄势待攻;也许,被套庄家在拔档子后,正在悄悄收回粮草;也许,些精明的散户在买进底部筹码后已回去“睡觉”。而前期的割肉者,若不在盘整时将筹码补回来,便会在底部或因恐惧而杀跌。或因贪恋于买更低价而踏空。般而言,底部横向盘整的时间有多长,以后竖起来的空间就有多高。

但是,在盘整结東、放量启动时,復多人仍用眼光来看待,以为是反弹,不敢及时介入,或获微利就抛,甚至“割肉”。结果,错潘了大行情。因为,几乎所有的“黑马”在启 动前,都有一个相当长的盘整期,或回“主カ打压收集期”。主力建仓完毕,就会制造轧空行情,令人措手不及。

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每当大盘或个股连跌几波后在底部缩量时,媒介上往往出现弱者恒弱”的字眼,认为主力无动作,以观望为宜。而每当大盘或个股连张几波后在顶部放量时,媒介上又往往出现“强者恒强”的字眼,认为主力进场,大行情开始。结果却往往是:当大家都认为“弱者恒弱”时,甚至连一些“死多头”也绝地割掉最后一刀“肉”时,大盘却不跌反涨,由“弱”转“强”。而当大家都意识到“强者恒强”时,并且连“死空头”都按捺不住踏空心理,奋起追涨时,大盘却不涨反跌,由“强”转“'弱”。

原因在哪里?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19 世纪德国哲学大师照格尔在阐述“概念的辩证法”时,提出了三个观点:“一切概念都毫无例外地相互依赖;一切概念都毫无例外地相互转化;一切概念都毫无例外地具有对立的相对性”。马克思也说过:“骍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列守乂说:“癖证法就在于否定第一个论点,用第二个论点去代替它(就在于前者转化为后者,在于指出前者和后者之间的联系等等)”。毛泽东也告诉我们:“矛盾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各向着其相反方向转化”,“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转化”。

这些,对于我们分析强和弱的关系,也很有启发。强和弱是互相依赖的,强中有弱,弱中有强;强和弱又是互相转化的,由强转弱或由弱转强;强和弱的对立只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恒强”或“恒弱”的东西。这就是“物极必反”、“极其至而后反”(王夫之语)的矛盾转化原理。

那么,为什么在股市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一典型的形而上学口号有如此大的市场呢?那是主力机构和庄家利用了人心思涨”的普遍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试想,如果不宣扬“弱者恒弱”,主力怎么吸得到底部大量的新肉筹玛?如果不宣扬“强者恒强”,主力手中的巨量筹码怎么能派发给追涨的中小散户?虽然,在讲“强者恒强”时,大盘和个股会在强势中钝化一段时间,但那是主力采用对倒拔高、下方虛托的手法,设置诱多的陷阱,以延长派发的时网。而在讲“弱者恒弱”时,大盘和个股也会在弱势中钝化一段时间,但那是主力采用对倒打压、上方虚压的手法,设置空头陷阱,以延长建仓的时间。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坚信:“恒强”向弱转化,“恒弱”向强转化,这只是时间问题,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凡听到或看到“强者恒强”的口号,并有人建议你买进时,你不妨先打开 F,看一下 K 线图。若发现此时正处高位,就非但不能买进,反而应反问一句:“刚开始转强时,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同理,当听到或看到“弱者恒弱”的口号,并有人建议你“卖出”时,若你发现此时正处低位,就非但不能杀跌、“割肉”,反而应反问一句:“刚开始转弱时,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样,就不致于上当受骗。有的股评人士早不说,晚不说,专门在人所皆知的顶部推荐“黑马”,在“昏天黑地”的底部要求别人换掉“弱势股”。这除了有看盘水平差反应滞后的原因外,也不排除个别人道德水准低劣的因素。

在我看来,股市的魅力不在于使强者变为“恒强”,使弱者变为“恒弱”。因为,此时,所谓的题材和消息已是“众人皆知”,“众人皆醉”,“白马”的股价已提前反映了其价值。股市的魅力乃在于使弱变强。因为,投资者仅仅通过以往的和现在的信息是难以获取大利的,唯有发挥““中线想象力”,从眼下的“弱者”中,超前预测到其未来可能成为“强者”,这才叫捕捉“黑马”。思格斯曾经说过:“经济上十分落后的大国,今后有可能演奏第一小提琴”。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说了“反者道之动”之后,紧接着又说“弱者道之用”。他费美婴儿,是因为柔弱的婴儿今后有生命的潜力。他费美水,指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他不看好“强者”,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其结论是“以柔弱胜刚强”。

由此观之,如何培养现在的“弱者”,使之今后能演奏“第小提琴”,如何创造条件,使“柔弱胜刚强”,这才是股市赢家取胜的第一义。


ー、单边上升市一冷水中被加温的“青蛙”

这表明,动物乃至人,对外界突如其来的风险,反应比较灵敏,但对缓慢的风险,却容易麻痹大意。于是,我从这个实验中概括出当今中国股市四种波段之一,亦是近年来主力惯用的做盘手法“缓上急落”。

记得有一位大机构操盘手对我说:“你举的青蛙实验的例子

太妙了,象冷水加温青蛙那样的“缓上”,我们机构最容易逃掉。因为大多数散户、新股民、股评家最喜欢天天涨”。正因为此在每一次单边上升市中逃走的“青蛙”,多数是机构(或因 97 年 4 月被查违规而歪打正着,或在十五大前一天抢先跳水出逃)而葬身锅底的“青蛙”总是广大中小散户。

单边上升市一难逃“跳水”的厄运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紧捂股票,做单边上升市,这叫中长线投资;而做波段,在不同板块的个股之间运筹,一次拿下 10-20%的获利成果,这叫做短线,赚“鸡毛菜”,是投机

其实,恰恰相反。大盘单边上升、主力全控盘、对倒拔高、操纵市场、背离价值、风险凝聚、高台跳水,这才是最大的投机。因为,它满足的是少数人的私欲,伤害的是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最终必然导致中小散户在高位长时间被套牢。而做波段,多运筹,既可及时化解市场风险,保持市场稳定;又
可以曲线代替直线,以时间換取空间;还可增加交投,活跃市场。这才是理性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有人拼命反对波段理论呢?因此,这触到了违规庄家的要害。庄家持仓量大,如果任凭波段起伏,他却进出不便,其持股市值就会受损。故其最大的希望是中小散户“陪太子读书”,到波段高位捂牢股票,与庄家-…起“举杠铃”,在“强者恒强”的烟幕下,让庄家跑光,散户“站岗”。例如,有的大户要求散户把股票“象睡党时把被子盖盖牢”一样地捂住,自已却把手中的等码全部抛给散户;-方面扬言“申华可炒到 40 元另一方面自己却在 25 元暗中出货,使该股跌到了 11 元。可见捂”,往往是中小散户被“急落”所套牢的代名词,而做波段,才是中小散户自我保护的法宝。

四、主力骗线的“敌手”中小散白

国际著名炒家索罗斯曾经坦言,他的操作策路就是:“专门找一边倒的市场,然后与市场对着干。”

其实,在中国股市中,主力制造种种骗线的目的,就是与市场主体,即与占投资人数的 73%的中小散户对着干。每年年底,很少听说主力亏钱(至少保持帐面上赢利),而总能听到绝大多数的中小散户亏钱。这就说明,主力的天然“敌手”就是中小散户。

因此,对广大中小散户来说,在大盘或个股处于高位时,加强“敌手”观念,保持风险意识,少一分贪婪,多一份平常心便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箱底是有规律可循的。(1) 在上一年或当年上影线顶点以

25-30%区间,或在上ー年年底收盘指数之下。(2) 在综合性重大利空夹击时。(3) 在市场出现恐慌气氛,媒介一片看坏时。

(4) 满街都是套牢盘。(5) 新股跌进发行价,配股无人认购,扩容受到严重障碍。(6) 成交量极度萎缩,KD 和 RSI 在超卖区,指数远离于各均线之下


联想到股市。人们常说:“炒股成功的关键在于跟庄”。更确切地说,成功的关健在于跟大庄,即跟大主カ。因为,小主力和般庄家进场,只是小打小闹而己,难以掀起大浪。而大主力入市,好比大鳄翻江倒海,其大资金进场,上百点涨幅仅够转身,起码要有 20-30%的上升空间,并有短则 20 天,长则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游刀有余,做几个波段,完成一次中级行情。一旦捕捉到大主力进场,以及进场后的行踪,就等于抓住了行情的大部。而不致于老是被“上涨时称反弹,下跌时称还要探底”的奥论吓得魂不附体,在一轮中级行情中只捉在几只小虾米(小差价),忙进忙出,白为券商打工,赢利比指数涨幅还少;弄得不好,在行情乍起时和推高时,胆小如鼠;而在行情尾声阶段时却胆大妄为,结果被套了进去。

那么,怎么判断是大主力进场呢?

  1. 大盘经续的暴跌,下几个台阶,指数远离于顶部25%以上。
  2. 有预期中的重大利好作中期支。

大主力从进场一天起,就要周密地设计好功成身退的台阶而重大利好。是大主力撤退的最好掩护。

  1. KD、RSI 步入超卖区,并且长时间在 20 以下钝化,指数连创新低,成交量极度萎缩。

这是大主力进场的先决条件。因为,在连创新低时,大主力最容易拣到恐慌割肉盘。在见底后快速拉高(实际仍是底部)时,大主力最容易引发自作聪明的做差价者的微利盘和割肉盘。

四、主カ建仓的选股原则

要想及早发现主力的建仓踪迹,还可以从他们的选股原则上来缩小搜索范。因为,主力认为有大机会的个股,同时也是投资者获大利的机会。
通常,主力选股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1. 长期下跌,且跌幅很深的股票

很多人往往町住盘面上连连上涨的股票,认为是主力进场。其实恰恰错了。主力是绝不会在此类股中建新仓的,而是在拔高。作为建仓,主カ一定是选择连连下跌,甚至股价被腰斩的股票。长期的下跌,不仅挤去了股价的泡沫,向价值回归,而且因为跌过头,就造成了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正蕴含着极大的投资价值。因为,这类股已进入跌无可跌的状态,主力买进后风险小,机会大,日后就有可能使它们由弱势股变成强势股。

  1. 冷门股

由于盘子的扩大和热点的频繁转移,市场总有一些长期得不到人们重视、甚至被遗忘的冷门股。由于老主力早已退出,因此,这类股的股价特别低,也少有人光顾。主力便根据与市场对着干”的相反理论,专买人人都弃之如敝帚的股票,制造题材,把它炒热,使之由冰点变成热点,常常可以获得十分丰厚的利润。

  1. 低价股

在平衡市道、,主カ决不会去选 20 元以上的股票建仓。因为,这类股不存在翻倍的空间。而几元的低价股使翻 2-3 倍,只要有题材,其绝对价格并不高,仍有人敢跟。

在当今中国股市中,73%的投资者仅拥有 10 万元以下的资本金,低价股似更适合广在中小投资者的胃口。这既可以从 98 年 20 元以上股票和 7 元以下股票越来越少的事实中得到印证,也可以从’98 沪市涨幅最大的股票都是低价股中得到启发。例如国嘉从 5.5 元-47 元,ST 粵海发从 8 元→29 元,钢运(交运)从 5.6 元 20 元,广华从 5 元→18 元,鞍山合成从 4 元→19 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1. 中小盘股

诚然,有的主力也会选超大盘股建仓,但决不可能是为了做大行情,而主要是出于护盘、激发人气的目的。因为,目前几亿盘子的股票越来越多,跟风者缺乏兴趣,主力也控不了盘,自拉自唱,收效甚微。这也是近期几大投资基金纷纷从大盘股中退出的主要原因。

目前,主力建仓主要是选中小盘,即 5000 万流通盘以下。即使选 7000-8000 万盘子,也必定是股价和市值不高的殷票。

这类股既有利于主力控盘,又便于主力的炒作,更因其具有股本扩张的优势而容易在除权后派发,故最适宜主力做中线投资。至于 98 年年底主力炒作超级大盘股虹桥机场、上海汽车等,那是带有护盘意味,则另当别论。

  1. 有颇具市场号召力的题材股

国外投资者选一只股票,主要看它资产有多少,如厂房、设备、土地、公路等等。而中国投资者选股,主要是注重有什么是题材。这主要包括:(1) 经营业绩有望大幅改观。(2) 拥有的土地资产有望升值。(3) 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4) 有高科技项。(5) 合资,合作或股权转让。(6) 有大比例送配方案。(7) 有被控股、重组或收购的可能。

因为,题材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和国家的发展戕略,往往能演变为上市公司的业绩的成长性和股本的扩张能力,并既可与新的市场热点挂钩,也可以成为主カ日后获利派发留下活口。

例如,93 年,国家重点是开发浦东,主力便在浦东股中建仓,于 93-95 年获取厚利。93 年初,中央制定了开发海南特区的特殊政策,深市主力便大炒海南板块。96 年,政府提倡“绩优”理念,遂出现 9%-97 年主力大炒绩优股的行情。”97 香港回归前,深市主力大炒深圳房地产板块,并冠之以“九七回归概念”。98 年,以纺织板块、上海本地股板块为首的资产重组行情,便成了股市的亮点。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农村经济、高科技的日益重视,相信,这类股今后也将成为主力建仓的主要对

主力撤退的先兆

  1. 大主力入驻的板块连续走软

大盘走出底部时,哪一个板块量特别大,累计的升幅特别大,所起的稳定人心,激发人气和领涨大盘的功能特别大,便是大主カ入驻的板块。如浦东板块、三无板块、高科技板块、水泥钢铁板块、纺织板块、资产重组板等,几年来都曾经是大主力入驻过的板块。当然,每一波行情,大主力通常是人驻一两个板块。如果发现大盘仍在“热火朝天”,而大主力入驻的板块在张幅达 30-50%之后,日新走软,甚至放量下跌,居跌幅榜前列,这便是大主力正在出场的标志。真可谓:再狡滑的“狐狸”,也藏不住它的“尾巴“。

但是,中国股市中有些庄家的失败,大多是因为先前有显赫的个股炒作成功史,并且有逆境中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奇迹般的经历。这固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值得彪柄。但又往往会成为前进的包袱和失败的开始。

所谓选错了市场热点和个股,实际上就是没有精心研究并顺应每一年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和管理层的政策取向,以及扩容的导向;不是从眼前的“弱势股”中去发现、把其握未来变“强的可能性、成长性和潜在价值,而是在强勢殷中寻找建仓的对象,以致其做庄的个股由眼前的“强”变成了日后的“弱”,岂有不输之理?做庄不找鸟亀,不耐心在底部收集舞码,不主动在现今的“冰点”(而未来的热点)中买套,是断然不会成功的。

  1. 利多消息飘忽不定,全由庄家左右

某股能成为庄股的条件之一是:到处传言业绩大幅增长,送股方案上佳。但是,消息均由庄家控制。若庄家拉到了高位,吃了一肚子筹码派发不了;或高位做空后,又在低位接到了大量割肉盘,此时,利多消息便突然公布了。若庄家在高位顺利出完

第二,买进要早。在低位启动,或在传言网刚开始时,要敢于买,而且要买就买足,而不要到高位再增仓,想若非非。若低位没有买,高位就更不应买。

第三,心要平。有赚即是赢,不求卖最高价。高位量增价不升,或出现大幅震荡,或消息到位。此时,哪怕别人吹得再好,也不动心,并尽速离场。

其次,与主力悍的操盘手法有关

主力建仓完毕后,便利用“缓上”推高的手法,利用人们对利好的预期,连续制造“轧空”走势,消佴大众的风险意识,吸引更多的人追涨,以增加帐面上的赢利成果。而“急落”式的出货,哪怕是跳水式的出货,都是主力事先精心设计好的。由于已远离了主力的成本区,故不会伤及主力的“筋骨“。而为了完成此项任务,最佳的时机就是重大利好事件和重大利好发生前后抢先发货,令众人措手不及,弓发跟风杀跌,以便主力再次抄底。可见,“见利好出货”,完全是充满了主力的利益动机。

又次,与人们的习慣性思维和心理有关

6 年来的股市,一次又一次的“见利好出货”的暴趺走势,令越来越多的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 73%为散户、缺乏足够的大机构投资者的新兴的中国股市中,此种做法屡试不爽。久而久之,便形成这种习惯思维和心理的力量,使见利好不抛的理性投资者屡屡吃亏,遂增加了市场“见利好出货”的队伍。

“见利好出货”合理吗?

“见利好出货”,这是中国股市的现实。诚然,黑格尔说过:“凡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但也别忘记,费尔巴哈也说过:“凡合乎规律的现实,才是合理的。”合乎规律,需要用实践来验证

从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供求面、成交量、主力动向、股指和个股所处的形态和技术指标上认真加以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16 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