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读《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有感

      这几天,我们研修班的学习已经进入了第二轮,这一次我们共读的文章是《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和《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生活》两篇学生暑假项目研究报告。看到这两篇文章,感觉分外的亲切,我想李教授之所以选择这两篇论文让我们进行研读,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这20个人都是正在进行学生假期实践的研究,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深入阅读产生属于自己的感悟。 


      《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这篇论文是由顾惠芬校长、李家成教师、李燕老师一起合作完成的。顾惠芬,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燕,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对于作者的介绍非常简单,但是我还关注到第一页的底下还有这样一段话: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是如何学习的”、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中小学领导力发展与学生组织建设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的成果。原来这篇论文是如此的高大上,由此可以想象到完成这份研究报告背后付出的努力。


        在这篇论文的简介中我还关注到原来在2009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华全国妇女联合办公厅就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校暑期安排确保学生过一个有意义暑假的通知》,并强调要认真安排好学生暑期工作,组织好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校还是选择单调枯燥的书面作业,不管这作业到底对学生有没有帮助,就像《暑假作业本》一直是诸多学校的习惯化、固定化的事项之一,也许很多时候这些上交的作业开学后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批改讲评,那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学生错过了一个发展社会综合实践能力的驿站。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也深有体会,一个假期的结束,很多平时养成的好习惯也往往前功尽弃,开学后还要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为孩子收心。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这份研究就特别有价值、有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暑期作业重建”,聚焦的两个核心问题:在暑假作业中,能否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 高质量合作关系?能否促进暑期作业与学生生命成长的有效沟通?对此我们深有体会,在以往的假期中,学生离开学校在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盲区,我们也习惯于这样的“角色扮演”:教师作为暑假作业的布置者;学生作为暑假作业的完成者;家长作为学生暑假作业过程中的监督者。很多学生在家的学习也让家长头疼,不停地催促,甚至有学生在开学临近时开始恶补作业。这里强调的是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 高质量的合作关系,而非被迫地参与到学生的暑假作业中来。我之前在陈海敏校长写的一篇文章里看到唤醒家长的教育自觉是促进孩子发展的重要保障,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发展的状态与孩子的成长质量及家庭生活品质相关,又直接影响着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作者希望通过暑假作业重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研究结果表明顾校长学校的“幸福作业”有效促进了学生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沟通,学生的发展也突显了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怀世界的价值认知

首先是认识与实现自我;其次是学生在多元交往中互相理解与欣赏;最后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改变世界的素养提升

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二是学生综合学习力得到提升;三是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四是学生的反思能力得以提升。


        研究者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暑假作业的育人价值,努力达成如学生所期待的:陪伴他们幸福生活,走向幸福人生。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最大的愿望吧!一路学习,一路反思,越是学习越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原来井底之蛙之所以是井底之蛙,那是因为它生活的场所只在小小的井里,只能看到小小的一方天空。真的很感谢李教授给予我们的这个平台,让我可以跳出井口,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3.初读《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初读《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3.初读《学生主导,三力共驱,综合融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