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雷法传承法源简述

  雷法是道教道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是以內丹修煉爲本,融合了符籙、咒術並配合存思、服氣、齋醮等多種道教法術於一體的,用於感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道教法術。它與傳統金丹派修煉一樣,有著嚴謹的修煉體系,但在內丹修煉的基礎上又包含了大量的符籙咒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修煉及運用體系。因其實用性很大,所以影響甚深,廣泛地在各階層爲中華民衆所信仰。這一點是其他道教修煉方法所比擬不了的。

  雷法源於東漢及晉代,起于唐末五代北宋,盛于南宋及金元時期。形成了神霄、清微、東華、天心等派。其中清微派以其修煉方法體系完整,修持思想超出的特點而與神霄派並稱。“清微”一詞在清微派經典《清微神烈秘法》之《雷奧秘論》開篇釋爲:“夫清微者,以象言之,乃大羅天上鬱羅蕭台玉山上京上極無上大羅玉清諸天中之尊也。肇自混沌溟腷鴻未判之先,大梵大初之境,即元始至尊之所治也。乃一炁開明祖劫,是謂天根,且清微法者,即神霄異名也……法中雷符玉章天經,皆浩劫之初,梵炁自然結成於太空之中,昔元始下降,乃命天真皇人按筆以書,其文字廣長一丈,藏於紫微上宮玉京金闕,命五老上帝掌之。”

  此段論述了清微派的祖源及名義,接著又述“與天長存,祈天福國,弘道化人,役使雷霆,坐召風雨,斬滅妖邪,救濟旱澇,拯度幽顯,贊助皇民,即今人間清微雷法妙道是也。”從此中可看出清微雷法的功用是以救世濟民爲主導思想。外用則可安民濟世,扶邦佑國,祈雨禱晴,除妖祛邪。內則可修身煉性,成仙入聖,飛騰上際。據筆者師尊當代正一天師清微派門人洪百堅道長所論“雷法”之源,本自鴻蒙混沌之初,太極大道經陰陽二氣交媾。發生摩擦感應而産生雷電,雷電又産生光能熱能,萬物始得以生育發長。南宋青華洞玄子陳相真《雷霆綱目說》曰:  “道自無極而太極,其體渾淪一炁,有動靜陰陽之分,陰陽運而日月麗。日爲陽統天,月爲陰統地,斗乘中極,斡運陰陽,統人三辰,合三統而日月運行,陰陽闔辟而雷霆震發。”元代神霄派道士莫月鼎的再傳人張善淵亦在《雷霆玄論》中指出:  “陰陽之炁爲雷霆,生育萬物,爲天地之樞機。  ”


  清微派其符籙道法出於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微名其宗。《清微仙譜》卷二《清微道宗》云:清微派出自清微天元始又謂道本出於一,後來衍化分出爲上清、靈寶、道德(關令)、正一四派,至清微派初祖舒元君得四派之傳,並將它們合而為一,創立了清微派。這種說法意味著清微道法具有融合諸派的性質。按元代道士陳采編撰《清微仙譜》所記載,清微派道脈率出於唐宋間,由廣西零陵人祖舒元君開創,遞經郭玉隆、傅央焴、姚莊、高英、朱洞元、李少微,傳于南畢道,南畢道于南宋理宗朝任官廣西,傳法于黃舜申(1224-?),舜申號雷淵,福建丹山(建甯)人,出身於閩中世家,少通經史百家之學,年十六侍父于廣西幕府,遇南畢道,授之以清微雷法,寶祜(1253-1258)中曾任檢閱,以雷法名世,皇兄趙孟端曾師事之。理宗召見,賜號“雷囦(音同淵)真人”。黃舜申集清微之大成,清微道法始盛傳於世。清微派雖稱創于唐末,但與神霄派一樣發源於正一、上清諸派,歷及幾次嬗變,吸取衆派之長。其法多融入內丹,以“正心誠意”爲主,修煉形神,運使“雷霆”。  其中與上清派關系尤爲密切。


  清微派在宗旨、理論、儀軌與神霄派相似很多,只是所用之符籙不同而已。《清微神烈密法》卷首言道:“清微法者,即神霄異名也”。清微雷法與神霄派一樣皆以“內煉爲本,外用爲末”的思想渡世濟人。但在內煉思想上清微派卻更重於“心”之發用。《道法會元》卷一《法序》說:“了一心而通萬法,則萬法無不具于一心,返萬法而照一心,則一心無不定於萬法。”另清微派與上清派也有很深的淵源。  這從清微派雷法在其內煉存思內視及五髒運煉徊風混合等修持之法上可看出很多地方應來源於《黃庭內景經》《上清大洞真經》等上清派修煉經典。

  清微派奉南嶽夫人魏華存爲教祖。明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云:“清微自魏(華存)、祖(舒)二師而下,則有朱李南黃諸師,傳衍猶盛,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舜申)所衍。”此處明言清微雷法本傳自于魏華存夫人。

  而收集了大量雷法的重要著作《道法會元》卷二《清微應運》所述的傳承道脈如下:


清微(元始天王)、靈寶(西那國王)、道德(老子)、正一(祖天師)

清微應運師寶:

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

清微玄祖上清靈寶玉宸大道君;

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

清微宗主真元妙化天帝;

紫晨太華大天帝;

金闕帝宸玄元道君;

玄初保運道妙韓元君;

東華木公上相青童道君;

西靈金母梵炁祖母元君;

清微演化元樞元皇李元君;

清微宣化元機元靈龍君;

清微演妙察令昭化林元君;

萬變九真玉仙聖母大素石元君;

清微靈和管元君;

九天妙道真遠楊元君;

九天玄元洞明許元君;

玉堂天山朱真人;

青惠昭化扶桑卞天君;

神曜保天道化庾元君;

明清道華邱元君;

泰明清惠師真人;

通妙元化沖和謝元君;

清微洞光寶衛紫華元和明道太一神景王元君;

清微茂晨保運金明彭元君;

小有洞天清虛王真人;

高上紫虛魏元君;

西華通惠龐元君;

太真太玄文元君;

金闕昭凝洞清通化祖元君;

瓊室內應洞清郭元君;

紫光曜真福和傅元君;

龍光道明姚元君;

紫英玉惠高元君;

西華清虛畢真人;

青城通惠朱真人;

雲山保一李真人;

眉山混隱南真人;

玉峰梅月雷囦沼使侍宸黃真人。


  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道脈傳承譜系,從此譜系可明確看出清微雖自唐宋後發展起來,但上可溯源於正一、上清諸派,而南嶽魏華存夫人則更是在清微派傳承中佔有很重要地位的一代祖師。

  《火師汪真君雷霆奧旨》開篇云:“昔日棄儒學老莊,坐斷祝融九年草。忽朝一日遇元君,授我清虛無上道。”從後來的上清三景法師朱執中的注解看:火師汪真君在南嶽祝融峰結庵潛心修道歷九年之久,于寶應元年壬寅(762)年七月,感紫虛元君魏夫人降臨授以道要。而火師汪真君恰恰是雷法的一代開山宗師  。

  《  道法會元》卷之一《清微道法樞紐》開篇也明言:“雷法其來尚矣,未有如是至簡至易至驗者也。我祖師紫虛元君,敷弘道妙,發露玄微。陳乾坤造化之源,開雷霆機緘之妙。包羅萬象,總統正靈。”這裏又再次明言清微應奉魏元君爲祖師。而後來的祖舒元君應該只是傳遞雷法的一代宗師。而並非創立清微派的立教祖師!


下面筆者簡介一下魏元君生平:

  魏華存(252-334),字賢安,晉代正一天師女道士。  道經中稱爲高上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其父魏舒,官至司徒。她幼而好道,誦讀《老》、《莊》。常服氣辟穀,攝生修靜。二十四歲,父母命其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一作劉乂)。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二子稍長,她便獨居靜室,專心修道多年。曾爲天師道祭酒。傳授(或降授)《上清經》,被上清派尊爲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  魏華存夫人別居清修期間,感衆真下降,傳授經書:清虛真人王褒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等經共31卷,景林真人授以《黃庭內景經》。《雲笈七簽》卷四《道教經法傳授部.上清源統經目注序》說,魏夫人去世之日,以經書付其子,又傳與楊羲,《上清經》從此行世。陶弘景《真誥》卷十九《真誥敘錄》則稱,魏夫人于晉哀帝興甯二年(364年)下降,將《上清經》授予弟子楊羲,楊羲又傳與許謐、許翽。

  《道藏輯要》收有《原始大洞玉經》、《原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大洞玉經壇儀》、《總論》。均題爲魏華存疏義。


  我們今天無法得知祖舒元君是通過何途徑學到雷法的,只能依據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祖元君傳》所記載得知:“祖舒,又名遂道,字昉仲,唐廣西零陵永川祈陽縣人。……九月九日生。壽一百三十二歲。遍遊名山,師事許真君(許遜)、鄭真人(鄭隱)、靈光聖母,……遇太玄夫人降于溪濱,又從而師之。乃授以元始大道。……由是會四派而一之。職位清微元上侍宸。復化身爲清微察令昭化無君,又號通化一輝元君,統轄雷霆,變相不一。……功成沖舉,居金闕昭凝宮,主清微洞照府。”這一段講述了祖舒遇太玄夫人傳法後證道于雷霆。但其人對雷法的傳承所做處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直至其八傳傳而至混隱真人南畢道後,其道脈方見清晰。據該書和《清微神烈秘法》《清微齋法》等所記,系指祖舒下傳的休端、郭玉隆、傅央焴、姚莊、高奭、華英、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等九代宗師(實爲九傳。諸書所記名字略有差異)。而至黃舜申則清微道法大顯。

  黃舜申(1224~?)爲宋末元初清微派主要傳人。俗名應炎,字晦伯,舜申爲其法名。福建建甯人。出身閩中世家,少通經史百家之學。年十六,侍父于廣西幕府,遇官於廣西的清微派一代宗師南畢道,授以清微雷法。南宋寶皊(1253~1258)中出任檢閱,以清微雷法名世。理宗召見,禦書“雷囦真人”四字賜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應詔赴闕,奏對明敏。未幾,乞請還山,制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弟子甚衆。分南、北兩支傳播清微雷法。一支以福建建甯爲中心,由其弟子熊道輝傳彭汝勵,再傳曾貴寬,再傳趙宜真,傳行于南。一支以湖北武當山爲中心,傳行於北,由其弟子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傳張守清,再傳張悌、彭通微等。這一支實爲全真道士兼行清微法者。可謂“武當清微派”。

  黃舜申既是宋末元初清微雷法的主要傳人,又是清微雷法之集大成者和理論大師。陳采《清微仙譜》序云:黃舜申“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其書始大備。”張宇初《道門十規》也說:“清微自魏(華存)、祖(舒)二師而下,則有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黃(舜申)諸師,傳衍猶盛,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舜申)所衍。”

  《正統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雷法著作,如《清微天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樞奏告儀》等,蓋皆出於黃舜申及其門人之手。其基本理論是主張天人合一,內煉與外法相結合,而以內煉爲主。認爲誠于中,方能感於天;修于內,方能發於外。只有精於內煉,才能此感彼應,才能呼召風雷,役使神明。故主張修習法術以修煉精、氣、神爲基礎,《清微丹法》即是專談內煉之書。


  歷代正一派天師也對雷法傳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爲三十代天師張繼先  (1092--1127),他爲北宋末著名道士,字遵正(或說字嘉聞,又字道正),號「翛然子」。道教正一天師派第三十代天師。五歲時尚不能言,一日聞雞鳴,忽大笑賦詩云:靈雞有無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九歲時繼承教位,稍長,明習道法,爲人沈默寡言。徽宗崇甯以後,共四次被召至東京,建醮內廷,賜號「虛靖先生」,視秩中散大夫,並賜昆玉所刻「陽平治都功印」等。張繼先得宋徽宗恩寵,卻志在沖淡,喜在山中曠逸自怡,清靜修道,屢乞還山。作庵於上清宮後,爲心齋坐忘之所,徽宗親書「靜通庵」賜之,有亭名「翛然」,並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師祠爲演法觀。他曾預知國難,托弟子王道堅轉告徽宗當「修德弭災」。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入汴,欽宗與太上皇帝思繼先天師預奏之言,譴使急召,張繼先至泗州天慶觀,作頌而逝。張繼先化後十六年,西河人薩守堅在青城峽口遇之,授以符法又授以書信一緘,履一隻,令達嗣天師。嗣天師見書信履鞋後大驚。張繼先有著作《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心說》等傳世,後代天師明張宇初輯有《虛靜真君語錄》七卷,多敘述張繼先的理論與方法,其中的《心說》謂心與神,道異名而同義,守一虛無,即離塵絕世。一念萌動,即墮輪回之苦。其弟子吳真陽,王道堅,薩守堅等有名於世。化後宋徽宗賜號“虛靖先生”武宗封其爲“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在雷法內煉修持上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提出“心”爲萬法之宗,論述心神,無惡與符法的關系,認爲人身有“精氣、元氣、元神”三寶,稱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即可通天,擯棄他法,是謂“破妄”。《道法會元》卷七十一載有《虛靖天師破妄章頌》云:“道生天地,天地生人,人稟陰陽,一氣生三,人身三寶,以心合神,法即是心,神可通天,呼天叱吒,金光召雷。妄想行持,真念降魔。”

  另一位對雷法傳承影響很大的天師便是有著"道門碩儒"之稱的明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他編著整理了大量雷法著作。是在明代雷法衰微時起到承前啓後作用的一代雷法宗師。

  張宇初(?-1410)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師。字子璿,別號耆山。正常之子,幼時聰穎持重,長而學識淵博。曾求學于清微道法傳人劉淵然,洪武十三年(1380)授〝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領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勵修節以格神明,誥封其母包氏為清虛 素妙善玄君,命建齋設醮於(南京)紫金山和神樂觀。庚午年(1390)入覲,降敕重建大上清宮。洪武二十四年(1391)旨諭禁私出符籙,賜龍虎山天師正一玄壇印,以俾關防符籙,鎮護名山(見《皇明恩命世錄》)。建文時,一度受貶,遂於鄉裏黃篛峰下(今龍虎山東南十裏處)構峴泉精舍居之。明成祖朱棣即位,入賀至闕,賜以緡錢修葺大上清宮。永樂四年(1406)敕諭編修道書,命早完進來,以通類刊板。五年曾三次建齋籙於朝,帝有器物厚賜,並給驛券還山。六年、七年,兩次奉諭往武當山(今湖北均縣)尋訪張三豐。永樂八年羽化。藏蛻於峴泉。耆山公志於文二十餘,博通諸子之學。認為文之正氣乃三光五嶽之靈,發而為文,文所以載道也,文著而後道明〞。著作遺世者有《峴泉集》十二卷(見《道藏》,《四庫全書》錄為四卷),《道門十規》,《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四卷,及詩文序論等文章,為方內方外之士所敬重。並擅畫墨竹,精於蘭蕙,兼長山水。曾畫《秋林平遠圖》,洪武三十一年(1398)所畫的《夏林清隱圖》軸傳世,現存日本。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有其墨寶(有關清微雷法)。


  清微派在宋元時期因其修法通俗易懂,簡便易行所以廣泛流傳,影響巨大,黃舜申在京師傳教時,“一時王公大人爭欲羅致,四方來學者以千數,或窺一斑,或剽半甲,驟加試用,靡不策效。”至元間返鄉後,福建建甯遂成為清微派的傳播中心,四方求法者雲集。《歷代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黃雷淵傳》稱,其門下得法者皆立石題名,“立石之前三十人,立石之後五人而已。前者各得一法,後者盡得其傳”。並衍化出許多不同的清微流派,鄭思肖說:“正一法外,另有清微雷法,名逾數百。”在黃舜申的門徒中,福建籍道士佔多數,如劉夢鼎,崇安人,“師事侍宸黃雷籙,得清微道法,主行靈寶齋醮,多有異應,曾於邵武九龍觀建黃籙大齋。……四方學者翕然。”張與玉,福州人,“從黃宗師,授雷法,得飛神禦氣之妙,歲旱禱求立應。”彭日隆,崇安人,“居衝觀,遇異人,授以雷法後,師黃雷籙傳清微道法,祈雨治沈屙無不立應。”福州張克真也“得黃雷籙清微雷法。”

  建甯葉雲萊,得黃舜申雷法之真傳,他與張道貴、劉洞陽先入全真派後又同拜黃舜申爲師,研習清微雷法。他們的傳人張守清也是先入全真派後又拜葉雲萊等爲師學習清微雷法,聲名於是大顯。在他們的努力下形成了"武當清微派",在元代影響很大。《清微神烈秘法》所列的“師派”,在黃舜申之後,即列:葉雲萊、張道貴、張守清,張守一。據筆者師尊洪百堅道長所言今武當清微宮供有歷代武當清微派祖師牌位。

  清微派傳衍至明清時際。以北京東嶽廟爲傳播據點。按《東嶽廟志》之“靈濟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歷代祖師,爲:故始祖南京朝天宮道錄司右玄義禹貴黌,稱爲“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劉守誼,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龐源本等。據上面第四代神牌所書“皇清”二字推測,從四代至十五代,蓋皆爲清代清微派的傳人。此“神牌表”中稱道士禹貴黌爲清微派第一代祖師,他曾任南京朝天宮道籙司右玄義。從他之後一次傳至二十一代。清代後的傳人事蹟不詳。但從《諸真宗派總簿》收錄的法派另有九個清微支派,從此可看出明清之際的清微派門庭很多,逐漸與其他道派相融合。時至今天,上海,北京,福建,台灣等地區仍有清微派道脈流傳不絕。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微雷法传承法源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