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你有多少爱,就应该奉献多少爱;你奉献多少爱,你就收获多少爱;你收获多少爱,就在自我修行的路上结出多少智慧之花。你我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经过亿万次的淘汰后幸存下来的。有了天地的爱,我们才享受雨露阳光;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蹒跚成长;有了师长的爱,我们才增广见闻;有了朋友的爱,我们才收获帮助。我们要用爱去回馈他们,回馈这个世界,从爱里,我们看到无限美好。
真心对你的爱人,她是要和你一起白首偕老的人,不要让她流泪,最好一次都不要,不论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你都将深深地为之忏悔。爱有它最初的目的,可终究要回归无私,回归不涉利害,这才是维持爱的真谛。爱绝不是随机,俯拾皆是的,它是凝结了天地无言的机缘才碰撞产生的,这个机缘有时是千年等一回,所以不要放任它溜走。爱一个人和拥有一个爱你的人都是幸福的,而家庭的最幸福莫过于这两者正好是一对。
我不得不说爱是有条件的,这并不妨碍爱的伟大,授予爱的一方要有能力,接受爱的一方也要有能力。爱不是空洞的语言,行动才是爱施与的方式。爱的条件不是功利性的,不是对等的。对大自然的爱表现在爱护每一朵花,尊重每一种生灵;对父母的爱,陪他们聊聊天,天冷时给他们加件衣服,天热的时给他们摇摇蒲扇;对妻子的爱,说说贴心的话,陪她购物逛街,观日出赏晚霞;对子女的爱,关系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言传身教,担当起家长的责任。爱有时就体现在琐碎的小事上,你不要忽视。
我并不宣扬大爱、博爱,这是超凡入圣之人的作为,我只愿扩大我爱的视野,不囿于一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需要一个充分自由的大环境,是需要经营的。小家之爱,大国之爱,天地之爱,爱需要超越,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是由爱来维系的,我们除了在自己身边经营一个爱的小环境,还要推己及人,把爱传播开来,让它弥漫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天空。
爱的大道,需要人类共同来实现,人类要有这样一个理想。《礼运·大同篇》说的很彻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人世间的爱,要以大同之境为归宿,这是人类的自赎,也是人类的桃花源。
人的一生至少要轰轰烈烈地爱一次。爱的顶点就是痴,为了爱我所爱,即使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去也毫不犹豫,这就是痴。世间有太多的痴人,张旭为草书痴,李煜为词痴,米芾为砚痴,八大山人为画痴,弘一法师为佛学痴,敏庵先生为红楼痴,他们在自己痴的领域都获得了大自由,获得了大超脱,也成就了不朽。爱就要义无返顾,绝不后悔,就要为自己所爱的事业而殉道。
在爱的征程上,我才刚刚迈出脚步,我将坚毅地走下走,披荆斩棘也好,跋山涉水也罢,我都要采撷到我生命中那一朵雪莲花。也许在爱的征途中,你会受伤,会伤心,但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爱的决心,亦如梅花不厌寒冬,方能成其高洁;幽兰不厌空谷,方能成其雅品。一帆风顺、不经波折得来的爱,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因为这其中并没有融进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抗争。
燕子归来,带着春天的爱,在屋檐下筑巢了,它将在这个春天繁衍自己的后代。我们的爱心往往伴随着仁心而生发,仁也是内在的因。《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爱就是四端的总纲,没有爱,恻隐之心不生,善恶之心不分,辞让之心不树,是非之心不明,让爱之光照亮四体,人人可以为尧舜就绝非一个空洞的理想。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平凡中彰显人性的伟大。让流浪的人有个挡风遮雨的归宿,让迁徙的鸟有一个中转栖息的湖泊,让幼小的树有一个长成栋梁的可能,让空巢老人也能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让每一个黑暗的地方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让每一次心灵的忏悔都能释放出一个自由的灵魂,让苦难的经历都在时间中沉积成人生的财富,爱不是一件难事,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能迸发出动人心魄的光焰。
欲
人是有欲望的动物,这样说并没有错,但欲望只占人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全部。这一小部分的欲望中,往往埋葬着人类大部分的恶。有些欲望是先天性的,比如食色;有些欲望是后天性的,比如名利。欲望的尺度把握不好,它会吞噬掉你的全部。欲望的耗时是短暂的,可总有人宁愿为了这片刻的欲望,而用一生来买单。人呀,多半不理智,情愿转进欲望的魔窟,寻找那稍纵即逝的快意。王国维发现了人的两项悲剧性与荒诞性的本质:第一,人是欲望的“人质”;第二,人是结构的“人质”。在欲的摆布下,人可以成为自身的“人质”。
我自身有三重欲望:第一重物质无忧,让妻子儿女有个温馨的家,不用劳累,可以奉养双亲,安度晚年,有一个宜居的房子,不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重精神自由,可以从文化艺术中涵养我心,能欣赏古典诗词,能通晓一两门艺术,如果可以,给我一对听得懂欧洲古典音乐的耳朵;第三重信仰独立,所为信仰不是信奉哪个宗教,哪个学派,而是不人云亦云,能遵从自己的心走自己的路,完成一个智慧人生。
我认为欲望也是从潘多拉魔盒中跑出来的,欲望就像撒旦,给你一点快感,就要你把灵魂交给它。欲望的背后藏着一个悲观世界,正如叔本华说:“欲望的无穷和满足的短暂是矛盾的。每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的地方,余下来就有十个欲望得不到满足。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是有限的。即使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也不能摆脱痛苦,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满足了,那么他就会陷入孤寂、虚空、厌倦中。”人生应该走出欲望绝地,去追寻跟有价值的东西,欲望就像罂粟花,连接着通向无间地狱的道路,回头吧,欲望的宠儿,人类!
先天性的欲望,我们不能禁止,这是人性的本质,在适度的范围内适度存在,那些“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我并不主张。后天性的欲望,人们要稀释它,不要迷恋它,名利不是不求,而是不渴求,要从道德修行的途径去求,才能得之泰然,享之泰然。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告诉人们,不义之财和徒有虚名都是浮云一片,来也缥缈,去也虚无。古人的三不朽,没有提到名利二字。当下社会,如果人人本着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世名,自然才有希望,社会才有希望,人类才有希望。
人们总希望快乐、开心,希望可以一劳永逸、坐享其成,这些都是人性中安逸的一面。人的一生能否一辈子沉浸在安逸中,现实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你要经历生活中的琐碎,进行人际交往,从事社会活动,要成家立业,要养儿育女,要经历身边亲人的逝去,试问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能力可以保持不变的快乐。亚里士多德说的对:聪明人不求快乐,只求免去忧虑和痛苦。其实忧虑和痛苦也无法免去,有时就是在这些忧虑和痛苦中人才能长成,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
欲也并非全是恶,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欲望的推进,虽然有人把它看作是求知欲,但在我看来都是欲。正因为人类的求真欲才有了科学,求善欲才有了哲学道德,求美欲才有了文艺。人类文化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欲的渴求,但是在当下社会,这个欲已经过度了,对真的过度追求造成了伪的泛滥,对善的过度吹捧造成了道德危机,对美的过度表现造成了丑恶的无耻。欲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而不是阻燃剂,它不是进步的原动力。我们当下社会的一切危机,大多来源人欲的膨胀,为了一己私欲,而抛弃真善美,并威胁到大自然的环境,远离贪嗔痴,人类才能得救,返璞归真才能找到本心。
大自然何曾对人类有欲求?除了给予,它别无所求。它给予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日月星辰赐以光芒,大地雨露赐以食粮,还有珠宝玉石以供配饰,山川河岳以供观赏,正由于这无私的奉献,人类才得以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对自然赐予的原始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利用,拓展自身的生存环境,丰富自身的生活技能。
《老子》第一章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欲是有不是无,有是一种客观存在,往往会掩盖事物背后无的本源。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能做到清心寡欲吗?说实话很难,至少身处青年的我做不到,我还有太多要追寻的东西。所幸的是我并不是我所追寻东西的傀儡,我还保持着清醒,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做到心外无求,观自在。
大自然本身是个无欲的施与者,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它只有敬仰和感恩,而现在人类觉得自己的智力已经超越大自然了,就把大自然不放在眼里,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肆意妄为,这是在自掘坟墓。禅宗无门禅师有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愿人类能早日觉醒,体会到人间好时节,原本不需要太多的欲求,与自然为友,乐土近在眼前。
魂
你相信魂的存在吗?不要以唯心论或唯物论的观点来界定它,我的本心告诉我魂是存在的,虽然它不是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试问凡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吗?常识一定可靠吗?当然不是,就物理来看,月就是一个不发光的天然卫星,无所谓阴晴圆缺的,但就人文来讲,我们相信月是有感情的,它象征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它上面有个广寒宫,里面住着嫦娥仙子和玉兔,还有因触犯天条被惩戒伐桂的吴刚。月是有魂魄,它不是单纯的物体,或者仅仅是给黑夜带来光明,我相信它的魂是与人类的情感共通的,不然何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中国人的情怀总是离不开月。
魂是什么?魂一种不死不灭的怀念,一种不增不损的精气,一种感天动地的仁德,一种历久弥新的神韵。《论衡·纪妖》曰:魂者,精气也。《灵枢经》曰: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并非人人死后可化为魂,只有那些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才可至诚感天而化为魂。一个人有其人格魂,苏武岳飞之忠,尾生季布之信,伯夷叔齐之节,桃园水浒之义,都将因其人格魂而被人永远铭记。一个民族有其民族魂,智慧、勤劳、善良、勇敢,遵道而行,以德服人,民族魂的精气千载永存,万世不消。
魂并不是来去无踪影,缥缈难寻觅的,它就在你我的身边,保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有句老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神明就是魂,它叫我们光明正大,积德行善,以君子之行,修齐治平,格物明志,不交戚戚小人,不为奸邪之事。这魂就是每一个关心你的人,爱护你的人,给你的护身符。想想你身边的魂吧,给予你厚望;感悟这世间千古永存的魂,愿你将它们铭记于心,也融入它们。
魂是每一个殉道者精神的外现。它属于人类,也属于大自然。人的魂寄托于心灵停留过的地方,自然之魂寄托于天地大德昭示的本源。在《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文思和书法中,逸少之魂荡漾千载;在《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诚与无悔中,灵均之魂激励千载。海纳百川,不择细流,这是大海包容万有之魂;厚德载物,不择贤愚,这是大地承受万类之魂。宇宙渺渺,沧海一粟,白驹过隙,一个人要成就其魂,先从修身做起,潜行道德,方是正途。《礼记·大学篇》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除却己身,有无其余?这其余非物质,因为物质总有一天会归于空,我们要在宇宙中寻找一种佐证,证明我们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一抔黄土掩盖掉的只是一副躯体,唯有符合道的东西,才可以有无相生,这种东西我认为就是魂。魂是由最体现我们价值的东西幻化而成的,它舍弃掉了欲的结果(名、利),独留下了情的真髓。
我的魂在哪里?它虽是死后才完成,但却在生时已慢慢成就。我不想说这就像是佛家的因果,我只愿说这是一个修身的经过,摆脱喜、怒、哀、惧、爱、恶、欲的纠葛,穿过色、声、香、味、触、法的障碍,拾起真善美的石子,铺就自己的灵魂之路。正如《心经》所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曾写过一个座右铭:人生之路莫幸福于端坐在“真”的帆船,航往善的港湾,定可欣赏到美的风景。就从善做起吧,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是德的一部分,这也是魂的元素。托尔斯泰说:“除了善良,我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美好的品德。”
我将踏上“追魂”的征程,感悟每一个生灵的魂,让我的灵魂与它们的灵魂一起交融,弥补自身的缺失。领悟吧!“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魂,“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杏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桃李魂,还有那“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的芙蓉女儿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魂……,哪一个不动人心魄,哪一个不千载不朽?
孔夫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那魂属于这个范畴吗?我想属于。谈论魂的意义何在?就是让我们对人生有一种反思,不要虚度人生,不要游戏人生,对人生要有一个认真对待的态度。你能忍受自己死后做个孤魂吗?孤魂就是无依无靠,没有心灵归宿的人的结果。我提出这个魂作为心灵十阶之一,就是想说明魂对于心灵的意义,灵魂,灵魂,这才是对生命终极的反思。灵魂不归天堂,也不归地域,它还停留在宇宙人间,践行着道德的使命。
无生命的东西因魂之所附,它可以具有生命,借尸还魂虽是个迷信,但石头通灵可以孕育出孙悟空与贾宝玉,却成了文学史中的天才创作。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我相信人才是万物中最有灵魂者,人的灵魂是万物灵魂中最丰富、最复杂、最神秘的一种,它给予世界被认识、被改造的可能,人的灵魂对世界而言是最有价值的。《礼记·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的魂内涵灵的德,将人生的意义演绎的更为深邃、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