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

——出自林森

近日,Elon Musk旗下的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OpenAI打造的一个AI机器人在一项奖金2400万美元的电子竞技赛事上,击败DotA2人类顶级高手。随后,作为OpenAI创始人之一的Elon Musk在推特上连发三条言论,再次表达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1张图片

马斯克表示,OpenAI第一次打败世界顶尖电子竞技高手,这比下象棋或者围棋还复杂,“人们都知道所有的东西(汽车、飞机、食品、药物等)都很危险,AI也应该被列入这个名单里。”

早在2014年,马斯克就宣称,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他认为,人类应该对人工智能保持高度的警惕。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2张图片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质疑与恐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能机械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二是其军事化应用和可能存在的自我意识觉醒会反噬、控制人类。其实,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争议与否定。所幸,人工智能在“道德”捆绑的压力中,商业化巧妙突围。

AI:从未离商业化成功如此近过

AI商业图景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始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近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去年,AlphaGO“人机大战”更是让人工智能声名鹊起。如今,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投资界和产业界对其热情高涨。在政策助推、资本涌入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在通讯、金融、芯片、汽车以及医疗等行业都备受关注。

对于AI商业化市场,科技全球CEO黄海燕表示:“它本身的市场容量非常大。在应用方面,人工智能与大健康、医疗结合的比例非常高。另外,在智能网联汽车、教育,包括与无人机、AR、VR的结合,以及相对复杂、恶劣等不太适合人操作的环境中的应用趋势非常好,这都是我们主要跟踪的方向。”

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增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可见,这场商业“抢位战”势头强劲。

”识别“与”无人“技术发展迅猛

近年来,“识别”和“无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势如破竹,人机交互、智能图像识别、机器大脑等操作系统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3张图片

“无人超市”就是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生活的一大创举,作为阿里“新零售”的先驱者,天猫率先推出“无人超市”、“无人口红贩卖机”和“汽车自动贩卖机”。其引领的“无人零售”系列,为阿里践行“新零售”之路立起了一面旗帜。人工智能算、图像识别、扫码结账,这一黑科技超市可谓赚足了眼球。

此外,以谷歌、百度为首等巨头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的布局。目前,百度人脸识别准确率达99.7%,百度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7%。而近日谷歌旗下的无人车公司Waymo更是获得一项新专利,即无人驾驶车在发生撞击之前,车身将通过自身调节变“软”,从而降低事故中人员伤害及车身损伤。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4张图片

纵观人工智能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其落地应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运作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AI商业化将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同样,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道路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商业化难题待解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开展得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尚处于跟踪的状态,许多难题有待解决。对于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发展难题,主要可以概括为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

在技术层面,主要有数据量、应用的挖掘与构建以及技术开发问题。

数据流通法律法规缺失、高价值数据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数据获取贵和难;现有的AI应用场景在医疗、地质勘探等专业领域还没完全实现应用,对于更高层次的人工意识、判断力、情绪感知环节仍需人类的参与和评估;AI的技术研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商业化应用需要性价比更高的芯片和系统设计架构,以及算法训练的探索和挖掘。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5张图片

在非技术层面,主要有法律责任问题和隐私问题。

智能产品责任的归责问题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来,当未来的人工智能出现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后,如何确定侵权主体,又该由谁来承担侵权责任?而当万物互联、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三者叠加后,人们或许将不再有隐私可言。

对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技术方向,蚂蚁金服科学智囊团主席迈克尔·乔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要加强机器学习,研究聚类、分类、预测、维数缩减、优化等方向。第二,规划。基于搜索技术,助力人工智能的策略和战术,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第三,人机交互。研究方向包括如何让机器主动向人类学习,众包来解决复杂问题,以及经济学和博弈论模型等。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6张图片

而对于AI的安全隐患和责任问题,政府和科学巨头们也在努力。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强调,将从法律法规、伦理规范、重点政策、知识产权与标准、安全监管与评估、劳动力培训、科学普及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而国外的谷歌、亚马逊、微软、IBM以及Facebook等科技巨头们也表示正在制定自我监管规则,以确保AI造福于人类,而不是成为人类的生存威胁。

AI商业化将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尽管道路坎坷,但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前景仍是一片光明。

目前,AI商业正处于早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各大企业正不断融资和建设自身技术能力,以推进AI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商业化方式是打造生态系统。把握正确的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是人工智能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人工智能为先的设备来巩固这个新兴的生态系统”。

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_第7张图片

对于AI的未来图景,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未来 5 到 10 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几乎所有行业,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AI商业化对传统制造业的赋能,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和智能物联网生态的完善;它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司法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对于整个人类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以新代旧的过程,我们要相信:“火车总比马车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你质疑、恐惧人工智能的“毁灭性”时,AI已经完成第一轮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