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打卡第十二天,行为主义理论

《教育心理学》打卡第十二天,行为主义理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实施惩罚

直到你和犯错误的学生都恢复冷静、客观的时候,再进行讨论。

例如:

1.平和地对违规学生说:“坐在那儿,想一想都发生了什么。我过几分钟再跟你谈。”或者“我不太喜欢我刚才所看到的一切,在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跟我谈一下”。

2.你也可以这样说,“我对刚才发生的一切很生气。每个人都把日记本拿出来,把刚才的事情记下来”。写了几分钟以后,整个班级可以共同讨论事件的发生经过。

不公开惩罚学生。

例如:

1.私下对学生采取惩罚,并坚定地要求学生执行惩罚。

2.避免公开提醒学生他们已经违反了规定。

3.走近违反纪律的学生并提醒他,-保证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听到。

在对学生实施惩罚后,要重新与这个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例如:

1.给这个学生派点差事或者请求他们的帮助。

2.如果违规学生的行为得到纠正后,要对他们提出表扬或通过拍拍背等肢体语言来表示赞扬。要学会利用这样的机会。

建立不同等级的惩罚,以适用于不同的情景。

例如:

对于不交作业的情况,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可采取不同策略:①提醒学生;②警告学生;③让学生在放学之前必须递交作业;④放学后留下来完成作业;⑤参加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会议,共同制订一个行为计划。

在惩罚的同时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保证学生下次遇到相同问题时知道怎么做。

例如:

1.启用问题日记。在这个问题日记里,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感受、对问题的认识和他们的目标,然后想想其他可能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办法。

2.尝试保持平静的“5-2-5”步骤:当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到愤怒时,学生需要对自己说:“停下来,镇定”,然后进行几次深呼吸,数5秒做吸气动作,通过2秒屏住呼吸,再用5秒的时间做呼气动作。

(四)惩罚的有效使用

设法创设可以运用负强化而非惩罚的情境。

例如:

1.学生达到一定能力水平时,让学生避开不愉快的情境(如完成额外的练习作业、每周进行数学测验等)。

2.坚决要求行动,而不是口头承诺。不要因为被学生说服,就改变了先前的协议。

如果你使用了惩罚,那么要适度、短暂——并且最好与良性的行为进行匹配。

例如:

1.若对小孩子隔离,时间最好2-5分钟。如果学生一天只能挣得5分,那么扣分就不要超过1分。

2.将短暂、适度的惩罚与学生做了正确事情而受到强化匹配起来。如果学生在洗手间涂鸦,那么短暂地惩罚他,同时让他洗掉涂鸦。

使用惩罚要前后一致。

例如:

1.避免不经意地强化你本应惩罚的行为。私下与学生对质,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公开场所站起来与教师争辩。

2.让学生预先了解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对低年级学生,需要把主要的班级制度张贴出来。对高年级学生,则可在课程提纲中简要说明班级制度及违反的后果。

3.告诉学生惩罚之前只有一次警告机会,教师要以平静的方式进行警告,然后坚持到底。

4.惩罚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不回避且要及时。

5.当生气时不要进行惩罚——因为你可能太苛刻了,随后还得收回惩罚——显得前后缺乏一致性。

关注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个人品质。

例如:

1.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训斥学生。

2.避免使用恶意或讽刺的语气。否则,当学生模仿你的讽刺时,你会听到自己生气时说的话。

3. 强调制止问题行为的必要性,避免表达出任何你不喜欢该学生的意思。

4.清楚地知道你自己是否在不公平地惩罚不同同类型的学生:留堂或赶出学校——你的做法公平吗?

调整对违规的惩罚。

例如:

1.忽略不足以捣乱课堂的小行为,或者可以用不喜欢的眼光制止这些不良行为,或者只是朝那位学生踱过去。

2.确保惩罚不会比学生犯的错误还恶劣——不要因一次违反制度就取消学生的所有休息时间(Lanrum&Kauffman,2006)。只要能将惩罚不良行为与做了良好行为而得到的强化匹配起来,惩罚就会越少越有效。

3.不要用家庭作业来惩罚学生的捣乱行为(如上课说话)。

4.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同伴的接受时,将他和一群朋友分开是有效的,因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与强化情境隔离开。

5.如果问题行为仍在继续,分析一下情境并尝试新的方法。你的惩罚可能没有被视为惩罚,或者你无意中强化了不良行为。

(五)鼓励积极行为

要以学生看重的方式认可他们的积极行为。

例如:

1.说明班级规章制度时,提出遵守制度的积极结果和违反制度的消极结果。

2.给予第二次机会,认可学生承认错误的诚实行为。例如,“由于你主动承认了在考试时抄袭书本,所以我将再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做。

3.提供努力学习的相应奖励,如额外休息时间、免除家庭作业或测验,或者对主要课程给予附加分等。

在学生学习新材料或尝试新技能时,给予大量的强化。

例如:

1.在每个学生的第一份生活周记中,找出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

2.强化学生之间互相鼓励的行为。“初学法语时,难免会出现发音困难和别扭。当有同学大胆练习新单词时,我们其他同学不应取笑他,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新行为建立后,使用不可预测的强化程序进行强化,以此鼓励学生不断坚持。

例如:

对参与班级活动并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意外”的奖励。

2.每节课开始时给学生出一个简短、书面的附加题。学生不一定要回答,但如果答对了,将在学期总成绩中加分。

3.确定好学生会不时因为他们的优秀表现而获得表扬,不要让他们觉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

使用普雷马克原理找出有效的强化物。

例如:

1.观察学生在自由休息时都做些什么。

2.注意哪些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与朋友一起合作的机会,对他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强化物。

使用线索帮助学生建立新行为。

例如:

在教室里张贴幽默的标记,以提醒学生遵守班级制度。

2.学期伊始,当学生走进教室时,让他们注意黑板上列出的物件,这些是他们来校时应带的。

确保所有学生,包括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只要表现好就都能获得表扬、特殊待遇或其他奖励。

例如:

不时翻翻学生名单,确定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些强化。

2.制定强化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得到奖励。

3.反思自己的偏爱。男生比女生会得到更多强化的机会吗?还是女生比男生多?不同种族学生获得强化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建立各种各样的强化物。

例如:

1.让学生自己提出他们想要的强化物,或者让他们从“每周特殊待遇“的强化清单中进行选择。

2.和其他老师或家长讨论强化物的建立和选择。

(六)恰当地使用表扬

清晰且系统地给予表扬。

例如:

1.让学生明确知道想要得到表扬,就应该做出适当的行为。

2.让学生明确知道哪些特定行为或成就可以得到表扬。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发言”,而不仅是“小组中组长做得很好”。

表扬是认可而非评价。

例如:

1.表扬并赞赏学生的努力、成就和行动——特别是当学生做了帮助他人的行为时。

2.不要评价学生的性格或人格一表扬行为,而不是针对个人本身。

以每个人的能力和不足为基础设立表扬的标准。

例如:

1.表扬学生因自己的努力付出而取得的进步或成就。

2.让学生关注自身的进步,而不是与别人进行比较。

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和能力。以使他们获得自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再取得成功。

例如:

1.不要给学生这样的暗示:成功可以因为好运气、外在帮助或任务简单而取得。

2.要求学生描述他们遇到的难题,并阐述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表扬真正起到强化作用。

例如:

1.不要企图通过表扬一些学生来影响班上其他学生。这个策略经常适得其反,因为学生能看出你的意图。另外,这样做还可能让受到表扬的学生处于尴尬境地。

2.不要仅仅为了让失败的学生获得平衡,就给予他们不应得的表扬。这并不能安慰学生,也不能让学生找到取得成功的方法。

3.不要“狗尾续貂”——在表扬之后附加批评,就像“这个星期你很好地完成了家庭作业,但为什么你不能每个星期都这样做呢。

认可真正的成功。

例如:

1.奖励实现了特定目标的学生。

2.不要奖励上课安静、没有捣乱但却没有专心投入的学生。

3.表扬学生的能力提高或有价值的成就行为。如教师可以说:“我注意到你把所有的题目都检查了两遍,从你的分数中能看出你的认真与细心。“

今天的这个内容,可能我需要反复,甚至余生都需要反复看,反复练习。因为恰当的表扬与适宜的惩罚实在是太常用,而我却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将它们用得恰到好处。

在孩子的日常课堂里,可能她更多地接受的是做得好了就被奖励玩具或零食,可实际上,她真正应获得的是更多的学习机会。错误的奖励在弱化学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在这样的奖励中会慢慢低于一块手表或一块巧克力的价值,可能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迷茫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考上大学就没有目标让他们迷茫,而是在本该进入学科的深入学习时,她们根本无从提起那股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因为大部分热情已经被转移到“手表”和“零食”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打卡第十二天,行为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