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

自小喜欢读书。从幼儿园的时候起,就眼馋地盯着别人手中的画册看,那个时候小,家里条件有限,少有父母会注重孩子的精神追求。上小学了,开始认识字,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趴在父母单位的图书室里如饥似渴扒书看,看的书也是《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365夜》、《大林和小林》之类的书籍,现在都记得大林和小林故事里面的包包大人连唱三遍的歌:“美丽的包包吃一块鸡蛋糕、一块鸡蛋糕……”。


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_第1张图片

小学三年级之前,图书室的闲杂书就被我看得差不多了。还有一个机会可以看书,学校开运动会,班上同学的就会带书来看,这个时候,我总会磨磨唧唧在家里悄悄带点吃的东西(1个苹果啊、1块打吧糖等等),拿去换同学的书看,现在念念不忘的一本书就是《小魔女的故事》,讲得是骑着扫帚飞行的小魔女,可惜现在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故事书了,真是无比的遗憾!


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_第2张图片

上初中了,初二生病休学在家,那段时间很难熬,也是我记忆中痛并很快乐的一段时光,生病了在家休息,现在想起来都很感谢老爸(其实老爸是个很知性的人,去年都曾经写过“下雨的时候光着脚在外面踩水玩是不是一件很诗意的事情呢”),在单位图书室里借了好多书回来给我看,看得最多的就是小说月刊吧,那个时候的小说月刊有很多优秀的文章,人物描写、景色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里面都相当不错,之所以后来作文写得马马虎虎也得归功于那次生病看书的积累吧!

记忆中第一位难以忘记的是初中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经常不厌其烦告诉我们要看书,看好书,看名著,学会积累!因为班上那时候好多花痴的女同学深迷琼瑶之类的书籍,老师恨铁不成刚的眼神我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男老师,总是用很不屑地目光盯着那些特调皮的男同学,然后从鼻子中冷哼一声,不过我从小到大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就是他,有才华却又清高,语文课教得相当好,印象中他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高中时期读书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印象,类别很杂,除了传纪历史不大喜欢,什么书都看,倒是不曾看过一眼班上同学喜欢看得痴迷的琼瑶金庸的小说,因为语文老师不喜欢,现在想想老师说的是正确的,应该在正确的时候看正确的书籍,也要有选择性地看书。(不知现在两位老师是否安好?)

上大学了,好像也比较忙了些,我这个没有数学逻辑的人一天到晚纠结于高等数学的题目,看的书倒是少了,看《红与黑》、《基督山伯爵》、《唐璜》、《厚黑学》、等等,不过却偏好于唐宋诗词元曲和散文,喜欢李清照、柳永,也喜欢汪国真,喜欢“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喜欢三毛的率性自然而简单。

什么时候开始没有读书了呢?工作繁忙是个借口,每每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心底就会浮上鲁迅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个时候总会觉得内心惭愧,慢慢地愧疚似乎也越来越少了,缺乏的却是那一份读书品书的心境了。

人总是活的越来越没有自我吗?就是简单的一件事情也会身不由己。有时候在想,生活本是平淡的,如同一杯温吞吞的白开水,那么简单的一件小小的喜好,却难得的是坚持的一份恒心。

年初工作中倡导别人读书的我仿佛有了一个重拾读书的理由和契机,因此也顺水推舟随手捡了几本书来看,时光如水匆匆流逝,喜好之书的类别也是兜兜转转变化太多。唯有最近读的一篇《庄子.齐物论》中的《随波逐流的影子》倒是颇合我现在的喜好。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当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便在地上留下一片黑乎乎的东西,这叫做影子。在影子的边缘,又有一层稍微浅些影子,叫罔两,它是影子的影子。一天,一阵风吹过,影子也不由得跟着飘飘然地忽左忽右摇摆起来。罔两看了,觉得奇怪,怎么影子老是跟着别人晃,没有自己的主见啊,弄得我还得跟着它摇来摇去的。罔两问影子说:“影子啊,你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晃来晃去呢?你能不能停一会儿呀?”影子听了,满脸不高兴的样子,它沉闷地回答说:“你没有看见吗?我是有所依赖才这样子的啊,是风在动,难道,我不动行吗?”过了一会儿,风渐渐停了,影子也跟着静立不动了。这一次,又被罔两看见了,它还是觉得好奇,不由得又问:“影子啊,刚才你在移动,现在你又停止下来了;刚才你坐着,现在你站起来了;我老是弄不懂你啊!”影子回答:“这是因为我是有所依赖才会这样子的呀,而我所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我所依赖的就像蛇依赖于腹下鳞片,蝉依赖于身上的翅膀啊!你想想,如果蛇没有了鳞片,怎么去爬行啊?蝉没有了翅膀,怎么能飞起来啊?我只是其他事物的影子,怎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又怎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这样呢?”这一次,罔两听后,陷入了深思。

故事中的深意发人深省,庄子的意思是说,自然之道是一种变化之道,没有固定的“主”,也没有固定的“仆”。能够做到对“该依赖的”不依赖,才是自然、才是解脱、才是自在吧。

我们总是越来越被世俗的事物所困扰,夜静独处时,工作闲暇时,脑中飘然闪现内心的挣扎和困扰,面对生活,是难以保持内心真我、自在的心境和单纯、简单生活的,我们总在身不由己!


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_第3张图片

随波逐流一词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最终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怀石投汨罗选择“宁赴常流葬乎江鱼腹中”,他追求的是一种气节,但未免太悲观消极。


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_第4张图片

反之我倒是很欣赏渔夫,他像是看破世俗之隐世高人,“所谓的圣人是能够不拘泥于世俗的形式与干扰,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随事态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渔父反驳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消极思想,在他看来真正的圣人是能够禁住世俗的磨难与黑暗,要对生活抱有希望,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劝解屈原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虽然身处暗世,纲纪伦乱,礼乐崩坏,但也不要以结束生命来逃避,就如宋·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在乱世中保持一份明心清悟固然重要,但有时也需要“难得糊涂”一回,若是将红尘是非一眼看透,也便失去生的意义了。

在生活中,象影子一样的人很多,又有几人能不随波逐流?不做别人的影子,保持最真的自我呢?生活中那么多的影子们,毫无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也没有独立行动的意识,习惯了有所依,有所靠,有所赖,只习惯了在依赖中生存,一旦依赖物消失,他们就会无所适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其实影子也知道自己有所依赖,只是从来没有去想过改变和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有几人能像渔夫一样呢?

万事万物皆有‘’主”有“仆”,也有“取”有“舍”,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如庄子一样看得透,懂得自然之道和变化之道,不做影子抑或是罔两?其实是一种做人之道,也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内心有目标,有坚持,有希望,有自信,做一名自身有光芒而坚强的人。

渔夫最后“遂去,不复与言”,其实是真正的智者。是因为遇到屈原这种迂夫子,道理讲不通,遂干脆不浪费口舌,不复与言。屈原倒是成全了自己,没有做影子和罔两之类的人,只是可惜了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

其实聪明有智慧的人,应当“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常人之不能忍”,不是吗?

相信渔夫和庄子若能相遇,必能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吧!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就像古人说的“小隐隐于山,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一样,在世俗中超脱,方才是真真之名士,浩浩之君子。才是性情中人、豁达之人!

人到领悟透不做随波逐流之人,不做影子和罔两之辈,才能和渔夫一样,懂得人生真谛吧?



小记:愿能一直保持自己内心的善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做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6:读书难得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