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282卫灵公第十五37》

《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282卫灵公第十五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今天是丙申年壬辰月辛未日,三月十二,2016年4月19日星期二。

今日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播谷降雨,预示着谷雨时节雨水充足适合谷物生长;第二个意思则与谷雨的来历有关,传说仓颉造字"天雨谷,鬼夜哭",所以把仓颉造字这一天叫做谷雨。

谷雨一候,萍始生。

花信風:棣棠金碎。花色純黄比秋菊,柔枝袅娜,映水甚有趣。雨灑風擺,怯金盌破碎。

【学习笔记】

一,钱穆先生的译、注。

先生说:"君子只固守正道,不拘执小信。"

1,贞,是存于己而不变;谅,是求信于人。

2,贞自可信,不待于谅。意思是说,贞,是一种自我内在的信,不用非要得到外在的认同。

二,什么是贞?

1,朱熹先生讲解说,贞,是正而固。首先,贞是正道,其次,贞是守之不易,一直保持走在正道上。

2,有正道,就有贼道。我们走的是正道呢?还是贼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一直在正道上,实际上常常在贼道上。

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我们主动作恶,而是因为贼道不是明晃晃的刺刀,贼道是双面间谍,伪装高手,深度潜伏,贼道看起来跟正道很像,所以我们常常分辨不及,误将贼道视为正道。

要想吃透这一点,须学习这个谅字。


三,什么是谅?

1,谅,是信。虽说是信,是什么样的一种信呢?

朱熹先生讲解说,谅,是不择是非而必于信。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非要如何如何不可,说句话,摔地下一个坑,说到做到。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音坑,Keng1,小石头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意思是说,一味强调自己是守信的,却不研究义理,不讲义理就是不辨是非,"答应了就要做到",这是匹夫匹妇之小信,目的不在于自己心中有所守,而是为了让别人说他守信,这是表现欲,表现给外人看。

刘宝楠先生讲解说,君子以义制事,咸合正道,而不必为小信之行。

现在清楚了,谅是什么?不是原谅的谅,谅是多义词,与贞固的贞对应时,谅是信的意思,但信有大小,谅之信不是贞固之大信,而是一己之小信,并且是信而不通。不通什么呢?不通义理。

谅和贞,一个小信,一个大信,对于它们,如果察理不精,体道不熟,就会把谅这样一个不通义理的小信,当作是贞固之大信,混淆了。

谅的危害就在这似是而非的混淆上面。它的本质是偏执己见而居之不移,但是,表现在外面的,又好像是言而有信的样子。所以,学习这一章之后要注意,别以为"讲信誉"就是仁义,"讲信誉"不一定是仁义,如果坚持的是一己之小信,不仅不是仁道,反是贼道。


四,什么是贼道?

孟子说:"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

怎么理解孟子所说的贼道呢?

焦循先生在《孟子正义》讲解道:"《论语》云:‘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盖好信不好学,则执一而不知变通,遂至于贼道。‘君子贞而不谅’,正恐其执一而蔽于贼也。友谅友多闻,多闻由于好学,则不至于贼。"

焦循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会固执,只是固执地信一个理,不知变通,就是孟子所说的贼道。

贼道,真形象啊!这是心中之贼,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这样一个执一之贼。


五,什么是正道?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唯义所在,这是正道。


六,正道是什么样的呢?

贼道是执一不通;正道呢,如孔子所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意思是说,对事,没有敌意也没有贪慕;对人,没有偏颇厚薄。心,保持虚怀若谷一样的至虚境界,无可无不可,一切以义为准绳。这是正道的境界。


七,怎样避贼道,走正道呢?

孔子教我们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重,保持学习。一个学习的人和一个没有学习的人,差别不在数量上,而在于有道无道。

以正道为准绳,吃饭睡觉走路、说话做事,做业务卖东西、交际闲谈或独处,时时按照正道做,就是最佳状态,最好人生,最高价值。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282卫灵公第十五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