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8 和父亲一起聊历史经济

历史学人01,一本无论是风格还是编排都深得我心的MOOK杂志书。近年MOOK风在身边出现,但是总觉得,没有一定的深度,还真的不是很待见它。难得遇到这本历史学人,真的没有让我失望。

书本到手以后,父亲先看了前面的部分内容,在和我聊天的时候,父亲说,这书颠覆了他的一些观点。源自那句:总体上,文学已变得更加关注个人而非更宏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定义后者也变得更加困难。此前的他觉得,文学在本质上,就像鲁迅先生的呐喊一般,是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但是,现如今,文学早已被科技和经济所排挤出了改变排行榜,渐渐的变成了关注个人而非社会;这一点让他感触颇深,确切的说,是让文科毕业的父亲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说,爆炸式的亚洲转型,让全民都处于转型风暴中;想想如今文字更多的是组成了段子,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被阅读;连爱阅读的父亲都爱在朋友圈转文字,书也渐渐的看的少了;一是文学类书籍出品质量下降;二是大家都懒得去看大部头的书籍了。

而自己阅读了这本MOOK体杂志以后,印象却真的和历史挂钩,因为被《钢的城》的照片冲击了。很简单,因为打小也在工业制作的某个厂里长大;小时候在某一段时间,某一段产业升级,工厂减产停产的时候,被家人带去车间玩;虽然当时并不是废弃的厂房,但是那些生产场景还是可以看到的;所以画面里的感觉特别的熟悉。就如同书里说的,我的家人当年的故事,如今还能经常听到,所幸的是,所处的产业还在生产,还在升级,泱泱大厂当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现如今,估计只有大约一半的人了,但是还好,这个产业不像钢厂的产业命运那样被遗弃。所以,印象中的历史,离我很久,还可以像金海岸说的那样,听工人们聊他们的生活,聊他们的工作,还有那些过往的历史;足矣!只是觉得,其实很多废弃厂房,最后被改成各式的用途,也是个很好的方法,比如北京的798,又不如当年同学发过来她的办公室等等都是原来50-60年代的厂房改造的。突然想起,年幼时,那个地板铺着花图案地板砖的职工饭堂,就这么被无情的推倒重建,什么都没留下;总觉得新建的地方,土的跟什么似的;大抵这也是80后的我们的一切记忆趣味了吧。毕竟,这些都带着浓浓的回忆。

这本MOOK体杂志,充满了满满的历史味道;也弥漫着新时代的气息;父亲和我都很喜欢这本小书,希望能一本接着一本的继续发行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50608 和父亲一起聊历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