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和忠告》碎碎念

《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和忠告》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U3NjgwMQ==&mid=2650400939&idx=1&sn=88844b116c449ccff1972c59196634ed&key=0bb4863b8daad755f9aa1bfd9d708cac5510adb914a2ac0aa5596fee362480cb9f39b4c508099092ec2efbe7a8fb3dbf789b1e1f85347ee9aed347b129c36f4ca7c9f9196d104b515cdd1c21ec624478&ascene=0&uin=MTE1NjY1OTc0NA%3D%3D&devicetype=iMac+MacBook8%2C1+OSX+OSX+10.11+build(15A284)&version=11020201&pass_ticket=Hk%2FDiuATVhPEXSecabZewyQ%2FXEMUyOFCdMLgkMDyxL7L9H7IfmWzgxD%2FoQVNweuP

写在前头
写文章时 你要有自己的观点,也得呈现相反的观点,再对它加以说明。而非一味的只阐述自己的观点 侧重点是在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多个角度,多个观点去看待事物。————学霸猫

嘟嘟下
对这篇《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和忠告》,我觉得没有资格去批判什么,我就随意的嘟嘟几句,叨叨我所想的一二。

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 禅师说“我一生被虚名所误” 还有句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前 不要好为人师。”

虚名 功名利禄 存在大众里,也存在众佛教徒中,只是表示的形式不一样。
讲个故事
佛陀涅槃后,召集了史上第一次大结集,公证人是阿难尊者,五百名大比丘僧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集合,过了时间点,大门会紧闭,不得入内了。只有阿难“未证得“阿罗汉果。按理说阿难是担当不起此重任的。然而,时间点到了,阿难未到,大门紧闭。此时,门外的阿难显了神通,从锁缝里钻了进来。
可想而知,阿难早些时候就证得阿罗汉果,他是陪伴在佛陀身边最久的一位尊者,他却未过早得显神通,为何?
很多人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

水滴入大海 才能不干涸。那么 入了大海之后呢?最近我有在想,无非是两个去处,一上,一下。大海能孕育水滴变得比之前更晶莹剔透。此时,可以升出海面,尽情的展示你的晶莹剔透,光彩耀人。对,很美;对,一段时间后,没了。仅此而已。而往下呢 是沉淀 不断的往下 往下,把自己不好的东西上浮,留下空间,吸取大海的精萃。往下,往下,不断的提炼 不断的萃取 不断的吸收,直至海底深处。这才是真正的融入到大海里了,不干涸。

“没有明心见性前 不要好为人师。”这句为什么吸引我。
是这样的 我之前做了个梦。梦到一个学佛的领路人 带我接触佛法 让我对佛教产生了兴趣 然后带我来到了一寺庙前。此时 众佛现世 大家都很兴奋 追着众佛 想求助。但 众佛很愤怒 说要惩罚我们 惩罚信男善女 尤其是那些引领别人接触佛教的人。我不解 追着众佛想问个明白 不是说我佛慈悲吗 为何会如此这样,众佛不语,失望的拂袖而去。又为何?

《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和忠告》全文(有点长)http://blog.sina.com.cn/s/blog_ba9332fd0102xfeg.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文《一位禅师临终前的忏悔和忠告》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