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

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明镜之书》封面设计很有意思——一副相框里面是一面镜子,你可以看见模糊不清的像。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透过一扇窗子向世界张望,但其实在你面前的始终是面镜子:除了自己的执迷,别的什么都没看到。

理查德.弗林的先入为主的讲述,是否就断定他的一生就是被他前女友劳拉.贝恩斯所毁了,他所讲述的就是事实吗?和他自己有没有关系?他是无辜的吗?

具有数学天赋的美女学生劳拉.贝恩斯和被谋杀的教授约瑟夫.韦德,是不是情人的关系?她把弗林介绍给教授做兼职是出于何种目的?劳拉的第一本书是她盗取已经去世的韦德教授的遗作,还是她自己写的?

不同的人讲述的似乎都是事实,但是该相信谁呢?该如何判断呢?他们的记忆力值得信赖吗?

而,正是眼光独特的文学代理人和想赚钱的记者在追查下半部丢失的稿子的时候,把所有的人串联起来。

最后反而是得了阿兹海默症的退休警探罗伊.弗里曼根据“失忆的德雷克”不小心透露的细节而侦破此案。

回到开始,这时理查德.弗林写的故事的后半部分稿件又出现了?他的版本和已经证实的案件是想吻合的吗?

读完整本书,它的原义好像不仅仅是让我们侦破此案抓住凶手,而是在追踪此案的时候,对处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讲述的话的进行反思。反而能收获更多。

也许很多都是你的臆想,很多都是你的感觉。

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记忆力你了解多少,或者说,你的记忆力值得你信任吗?

想想:你最开始的记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不是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让你记住那件事?把你记住的东西找你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求证,看是否是属于你的记忆,还是你听到别人说而把它移植到你的记忆中的?

作者尤金.欧.切洛维茨(Eugen.O. Chirovici)如此丰富的职业经历和人生阅历成就了这部小说。他自己就有过多年的记者生涯,曾经经营一份享誉盛名的新闻报纸,之后又管理过一家重要的电视台。2013年起开始全职写作。

他似乎就是书中的记者,扮演了类似侦探的角色,一步一步去追查26年前的案子。但是,又不是单纯的只是描写他如何追逐关于这部小说相关的人物,也会涉及到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小幸福和烦恼,把这个人表现的丰满又真实。

写作方面作者似乎借鉴了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的写作手法。第一部分是弗林自己叙述当年的事情。第二三部分是涉及案件的其他人的证词,谈话等重构当年的第一部分想说出的故事。证明弗林的记忆很多只是自己的想法,就连他任何和劳拉谈恋爱,后被劳拉证实是他的想象。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

作者借《明镜之书》这本书的想表达的主题不是关于谁做了什么,而是关于为什么做。

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侦探类的小说,我们总是试图跟着作者层层盘剥来破解案子。但是这部小说不是,不管故事情节发生的多么复杂和突然,总是在里面能够读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知道谁杀了谁,究竟是谁的错。

一件事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

正如蝴蝶效应所讲的一样,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你认为不起眼的微小变数,可能带动整个系统连锁巨大的反应。

还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明镜之书》里面关于记忆的说法。

“记忆如同镜子

它经过反射

经过美化

经过整修

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

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笃定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早已经被修改,而我们本人却不知道。

“有时候,逝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比他们健在的时候更加强烈。他们留下的回忆,或者我们记得的有关他们的回忆,使人对他们尤其敬重,而他们生前却从来做不到这一点。爸爸的死让我感觉多了责任,少了轻浮。生者总会不断地犯错误,死者却很快就被还留在世间的人们披上一层永不犯错的光景。”

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感,是这样的。对于逝者,我们很容易去原谅并且去美化他们。

作者的丰富的记者经验和职业阅历才能让本书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很多句子拿出来都可以当作写作中的金句。

有人说,一个故事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开始和结束的点。它们只是叙述人主观挑选出来的的一些片段,一件事情可能原本开始得更早,而结束得更晚。

正如作者通过书中某一角色告诉我们一样:‘真相’只是编辑和制作人选出来登在报纸上,或者在广播和电视上播出的那些事。

大多数人喜欢简单而又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复杂而又无用的真相。你呢?

《明镜之书》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或者说知道答案,似乎都不太重要了,在跟着作者一路追寻的路上,似乎开始明白: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死亡之后,判决到来。

这本书,有意思。

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拜碎碎念:

推荐一下,看完此书后,可以看下电影《火车上的女孩》(the girls on the train 2016).也许记忆有时候不像你想的那样,也许也不是别人说的那样。

其实还有一部电影,但是我忘记名字了。

大概情节讲的是一个作家自己的认为的记忆和他父亲对他的记忆根本就是两码事。他觉得父亲从小不爱他,和他妈妈离婚后就再也没有管过他。而且把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在书上出版了。

读书会的时候,他父亲出现了,说他撒谎。只有一次,他赶着上班,发现儿子不仅砸了他的车还在吸毒,嗑药都出现幻觉了。他才把儿子手绑起来不让他出去。父亲患了癌症快死了,临死之人不会说谎的。

后来他试着去了解父亲说的话去追查自己的当年的记忆,这是一个反省的过程,也是他另外一本书成功的基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你的眼前有一面镜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