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界流行的“点检”这个词,来自日本,不是中国词。英文叫check或者inspection,正确的中文应该是“检查”。
点检是我们的某些大企业从日本引进TPM,引进“点检定修”概念,逐渐叫开的。所谓的点检就是安排专人,利用人的五感和简单仪表工具,按照一定周期和标准对设备的部位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正常,发现隐患,掌握故障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管理方法。而定修,不过是计划检修、定时维修的意思。
在工厂里,按照参加人员分类,有操作工为主的日常点检,专职点检员所进行的专业点检,技术人员所进行的精密点检,维修工所做的特护点检,领导所安排的管理者点检等。按照专业分工,还有机、电、仪、操四方点检的说法。在石油化工等企业,因为装置大,区域广阔,对装置的检查如同巡逻,故将点检称为巡检。
如果按照点检时设备状态划分,又有运行点检、停机点检、解体点检、非解体点检等。点检的准备包含以下内容:
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
定项:确定检查项目和内容;
定法:确定检查的方法;
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
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
定人:确定检查项目的实施人员;
定表:确定表单格式和记录要求;
定流程:确定点检与维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
成闭环:步步工作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我们称之为“八定一成”。其中头尾两条最重要。
定点,就是指确定的检查部位,涉及面很广,如设备的参数显示仪表(含温度、压力、速度、真空、流量、电参数、液面高度等),冷却系统(空冷、水冷、油冷等)、传动系统(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及相关伺服机构),液压气动系统(阀门、气缸等),润滑系统(加油孔、油路、油杯等),安全报警和安全防护部位,密封和易泄漏部位,易腐蚀部位,易机械磨损部位,受冲击易疲劳部位,冷热交替变化(热疲劳)部位,接触、连接、焊接部位,紧固部位,过滤滤网、滤芯部位,产品(服务)质量相关部位等。
成闭环,就是要设计好点检信息与维修的接口,要形成管理闭环。很多工厂点检与维修是两张皮,互不搭界,这样点检的作用和功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异常的点检信息必须传递下去,与保养接口,或者与维修接口,有保养和处理动作,有结果才能真正形成闭环。
很多工厂,点检常常流于形式,点检表上的“对勾”未必真实。有的没认真做,到快收点检表时才匆忙填写对勾,这叫“写回忆录”,有的一高兴,为了省事,将下周的点检表也顺便填上了,这叫“将来时态”。
以前有一家化工厂告诉笔者,为了看到员工是否爬上几层楼高的反应装置上点检,在上边制作一些插旗子的孔,白班点检人员抱着红旗点检爬上装置,插上红旗,下面的主管领导数旗子的数量就知道他是否到位,夜间换成白旗,夜班点检人员拔下红旗插上白旗。有的员工匆匆忙忙插上旗子,找到一个暖和的角落,铺上大棉衣,一觉睡到天亮。
后来,一些企业把点检周期变成2个小时一次,又在装置需要点检的部位安装上可以拨动表针的点检钟,点检员几点到达就拨到几点,并且将点检表放到设备现场需要点检的部位旁边,管理者检查时看到点检钟的表针位置,查看点检记录,就知道点检员是否及时到位认真点检。
随着时代的进步,又发展成为可以扫描的感应点、二维码或者RFID,员工到点检位,用点检棒或者PDA一感应,信息就会自动记录,或者直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给服务器,主管领导随时可以了解点检的到位情况。如果是良否点检,设备正常,点检人员将“是”键入,就等于点检表划上对勾,如果键入“否”,则在PDA上跳出一个对话框,需要点检人员填写设备异常信息,再输入PDA,同步传入服务器。
随着上述技术手段的使用,点检工作是否就做好了?
回答是否定的。应该说,尽管上述的技术手段会使得点检的员工漏检或者不到位变得困难,但如果到了点检位置而未真正点检或者即使点检也不认真的现象仍然会存在。
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就需要综合治理。
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十分重要!一个不让员工留恋的企业,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是不要指望员工认真工作的。
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素养教育也很重要,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潜移默化的工作。
在激励机制设计上,也可以将设备运行状态与员工奖金挂钩。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某铁矿山的大型生产汽车是重要的生产设备,以前要求大家认真点检总是做不到,有的员工甚至还希望汽车出点故障,修理人员修车时自己可以休息一下。
后来实施联产联酬目标承包责任机制,将汽车完成矿石运输的顿公里数目和奖金挂钩,一个检修人员管几台车,这几台车完成的总顿公里数也和这个检修人员的奖金挂钩。于是无论是司机和检修人员都负起了责任。笔者在矿山甚至看到了这一幕,员工回家用口罩布做成“套袖”给汽车翻斗的液压立柱套上,以防止灰尘污染立柱,造成立柱的快速磨损。至于矿山规定的所有点检工作,自然也是认真对待。因为,任何因为故障造成的停车损失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奖金收入。这是典型的从“源头”和“动机”上管理的事例。
通过鼓励员工在点检中发现故障隐患,通过隐患消除防止故障,并给与奖励等方式,也可以从正面激励员工点检的热情。
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悖论总蕴含其中。
即使是从源头加以激励,仍然会有部分员工急功近利,忽视某些必要的点检环节,让一些点检不到位。还有因为技术能力问题而导致未能够发现问题。不是某些灵丹妙药可以祛除百病的。
笔者曾经询问过欧美企业的点检情况,类似中国企业点检不到位的状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一家美国企业雇佣与企业内部员工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生来监督设备的点检工作。
适当的负强化激励也是必要的,规定的动作没有做,被管理者发现后,除了对员工的教育以外,要给予适当的绩效处罚,甚至降级处理,调换岗位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让点检到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治理的问题。
《诚外无物 匠韵绝伦-工匠革新36技》是由设备管理界的领军人物李葆文教授编著的匠心之作。作者着手对古今中外大量的工匠革新活动案例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并按照其革新的主导思路进行了归纳,并以四字成语方式提出工匠革新三十六个技法,是一部真正力求"雅俗共赏"的科普性读物。
了解更多关于设备管理相关信息,请添加学府WeChat : shareford_tnpm
本文选自《似非而是--创新思维下的设备管理》点检与管理篇,作者是国际著名设备管理专家李葆文教授,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