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人性修养~豫视西影

文/张西影

说起"四书"之《中庸》,生活中不断有人提到它。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中庸》文辞较为深奥,寓意深刻,它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很难让人读懂,如果我们真的用心去反复阅读,静心感悟,在借助一些现代化信息科技力量,就会觉得它其中很有意思,并且可以让我们领悟到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当我怀着敬畏之心,以严谨的态度去品读古人《中庸》这部著作时,才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提炼和总结,魅力无限。

《中庸》原是《小戴札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孔子嫡孙孔伋子思所作。其实它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在两宋时期倍受关注和重视,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是儒生,而是方外之士------释智圆,之后,司马光对《中庸》作了较多的论述。后来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二兄弟极力尊崇《中庸》。到了南宋时期,《中庸》受到了大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朱熹宠爱,朱熹又是  “二程”  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他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并列成为  "四书"。宋元以后,《中庸》则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修课,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在阐述 "中庸之道" ,并提醒人们对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

《中庸》提出了做个有德之人必须  "三达德"、"五达道",才能达到  "中庸"  之境界。所谓  "五达道"  既:  "君臣道,父子道,夫妇道,兄弟道,朋友道"。处理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准则就是: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  的实行,要靠  "三达德",既:  智、仁、勇。做好 "三达德" 达到中庸境界要靠  "诚"。其教育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  "至诚"  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强调勤奋不懈的精神。"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其在教育上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浅读《中庸》,领悟"心正身修,身修家齐,家齐国治"。"求真、求善、求美...."

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原本面目,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平衡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之道 人性修养~豫视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