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即逝之波,索已投之食:曾纪泽虎穴改约收复伊犁记

1880年,噩耗传来,70多岁的左宗棠耗尽5000万两白银军费收复新疆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大清驻俄罗斯的公使完颜崇厚“周旋”了一年又四个月,在俄罗斯克里米亚半岛吃喝玩乐鬼混了一年又四个月后,未得朝廷批准,私自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收回伊犁城,但须将伊犁西、南、北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二、俄国可在蒙古及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并扩大了通商路线;

三、中国赔偿俄方兵费500万卢布(折合白银280万两)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是噩耗呢?

原来自1865年起,中亚的浩罕国派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见此机会,早就觊觎我国新疆领土的沙俄则借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了当时新疆的首府——伊犁。

而大清朝廷经历了2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咸丰驾崩、辛酉政变、两宫垂帘、亲王摄政、列强环伺、危机四伏后也无暇顾及,甚至发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要收复新疆得不偿失,还不如集中力量搞好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则主张坚决收复新疆。他认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了新疆,则失掉了防御纵深,那么不仅甘肃、陕西等地都暴露在外敌面前,就连内外蒙古和山西也不得安宁了。

左宗棠

最终,慈禧太后被说服,海、塞并重,派左宗棠于1876年率领大军向新疆进军。

所幸将士用命,左宗棠与刘锦棠转战天山南北,消灭了阿古柏主力,收复了新疆全境,进抵被沙俄侵占的伊犁。

沙俄原本以为衰朽的清廷不会出兵新疆,即使出兵也无法取胜,所以起先表示:只要中国从阿古柏手中收回了被占的领土,他们就把伊犁还给中国。但是当清军真的打败了阿古柏,沙俄又突然改口,敲诈勒索起来,想强迫清朝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企图兵不血刃就得到梦寐以求的利益。

得知前来谈判的是原三口通商大臣——贪财好色的崇厚后,就投其所好厚赂崇厚,无耻的崇厚则暗示沙俄做戏要做全套,使用“拖”字诀,拖他个一年半载,让昏聩的大清主政者们以为交涉难办,最后丧失耐心,不得不同意签字。而他自己则不但享受了一年多,而且中饱私囊赚了个盆满钵满。

崇厚

然而,没想到这次玩得有点大了,不但惹得朝廷的清议群起而攻之,而且他还碰到了一个倔强的左宗棠,一封奏折说动了慈禧太后,太后觉得丢了面子,下令将崇厚革职,判了斩秋候,另派驻英、法的公使曾纪泽与俄国人重开和谈。

左宗棠为什么那么气呢?请看这幅地图:

地图中的伊犁河谷就是被沙俄强占又要通过《里瓦几亚条约》坐实的我国领土,一旦这块楔形的领土失陷于敌手,那么就像一把刺入天山南北的匕首,翻越高山居高临下,兵锋很快就能侵入南北疆,可以说伊犁河谷就是新疆的关口,所以不容有失。

如今左宗棠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眼看就被沙俄兵不血刃地夺取,所以年迈的左爵相声泪俱下,抬着棺材也要上前线,誓与伊犁共存亡。

曾纪泽是已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的长子。曾国藩被誉为半个圣人,两个儿子却热衷于西学,曾纪泽说英语、办洋务;曾纪鸿则醉心于算学,对八股更是深恶痛绝。

两年前,曾纪泽接替郭嵩焘成为驻英、法两国公使,与法国修约成功,大受国内朝野好评。所以在慈禧太后脑海中有了一个能办洋务的印象,又听颟顸的清议派领袖李鸿藻说英法俄三国近迩,犹如武昌、汉口、汉阳一样,所以便让曾纪泽又兼了个差事。

曾纪泽

然而,久在欧洲办外交的曾纪泽知道其中的凶险,他在接任后发给总理衙门的电报中总结自己的这份兼差实在是:

“欲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

事之难成可见一斑。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曾纪泽剖析形势后,上疏陈策:

“伊犁一案,大端有三:曰分界,曰通商,曰偿款。筹办之法也有三:曰战,曰守,曰和。”

所以要做好开战的准备,争取改约。

通过曾纪泽的分析,总理衙门、左宗棠和以李鸿章为首的南北洋水师都做好了准备。

然而当曾纪泽到达俄京彼得堡时,俄国人却屡屡刁难。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首先以国际公法来诓曾纪泽说:“崇厚是全权大使,而且已经签字,条约就应该生效。”

曾纪泽则气定神闲,反复强调条约并未得到国内朝廷的批准,所以签字是无效的。

沙俄外交部见硬的不行,派人许以高额贿赂,想把曾纪泽拉下水成为第二个崇厚,不料曾纪泽不愧为曾国藩的儿子,坚决予以拒绝。

沙俄见曾纪泽水米不进,便扬言派兵舰到北京去谈判,谈得好还则罢了,谈不好直接兵戎相见。

这一招果然奏效,昏庸的慈禧太后怕威胁;暮气沉沉的摄政恭亲王早已消磨了意志;深知国家内情的李鸿章又担心打不过,晚年的李鸿章有一句裱糊匠理论,说起来也是一片心酸:

“我办了一辈子事,像练兵,像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哪里能够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去揭破的话,还可以敷衍时。就像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变成一间干净的屋子,虽明明知道为纸片糊裱,但住的人也不管是用的什么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修补,亦可支吾对付。如果贪图一时爽快,把这些纸全都扯破,又没有预备好用什么修补的材料,什么样的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裱糊匠李鸿章

所以这一招真把大清朝野给唬住了。就连平时叽叽喳喳的李鸿藻、翁同龢等一班清议名流也早逃之夭夭了。

还是曾纪泽通过广泛的交游,争取了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斡旋,自己则不亢不卑地正告沙俄外交部:“我是与俄外交的全权大使,既使换去北京也是与我谈判,而且如果俄方舰队胆敢驶入我国领海,我方必以鱼雷歼击之。”

沙俄打听到曾纪泽在来彼得堡前在巴黎确实拜会过几家制造鱼雷的军火商,以为中国已经购买了武器,所以偷偷打消了开战的念头。

其实曾纪泽是在扯虎皮,因为购买鱼雷的提案被慈禧太后给驳回了。但是外交、谈判之道不正是虚虚实实的诡道吗?

沙俄之所以打消了开战的念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缺钱,而且缺得厉害。沙俄在此之前刚刚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说已经被消耗得元气大伤,所以才想通过伊犁找补些钱和利回来。好不容易喂饱了崇厚,眼看着白银即将到手,不料来了个大清的世袭曾侯爵——不好弄啊!

于是在不得不开始的谈判上,处处刁难,先说曾纪泽只是个二等公使,而以前的崇厚是个一等公使,所以曾纪泽不配坐在这里谈判。

这个容易,慈禧太后也愿意配合,当即给曾纪泽加官进爵。

沙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说我们可以和你谈,但是你们杀崇厚不行,因为他是和我们签了约的,如今却因此被你们皇帝杀了,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这也好办,曾纪泽上书朝廷,按照国际公法确实不应该杀崇厚。这个慈禧太后也照准,赦免了崇厚的死刑。

不料俄方攥着这点做起了文章,说你们已经判崇厚无罪了,说明他没有做错事,那么他所签订的条约应该有效!

不曾想曾纪泽早有准备,跟他们解释说崇厚是被赦免,“赦免”的意思是本来有罪,但是从轻发落而已,为什么从轻呢?那是我们内政,和你们就没关系了。

俄方再次吃瘪,但是仍然咬定条款不能改!

曾纪泽也很硬气,回答说,反正是一份无效的和约,我们坚决不承认。而且我们的左爵相已经做好了进攻伊犁武力解决的准备。

在一手硬的同时,适当做出些让步,暗示可以在伊犁西面给予若干据点安置在新疆的俄人。

果然,沙俄皇帝上钩了,以为中国同意用土地来换伊犁河谷,最好能不拘在哪里,亚历山大二世看着长长的中俄边界,得意地想以伊犁换黑龙江或者乌苏里江周边肥沃的土地。而且,这次他们直接通知沙俄驻中国的公使,跳过曾纪泽,与总理衙门谈判。

果然这是一记狠招,总理衙门居然同意了这些条款,拍电报令曾纪泽签字。

曾纪泽气得吐血,但还是坚持不签字,只许诺给予伊犁城西的若干土地。

这是一招险棋,因为弄不好真的会酿成两国开战,而一旦开战,所有的过错都会推给他——曾纪泽。

果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找来了自己的外交官、陆军、海军的元帅和财务大臣,对他们说大清的公使太可恨了,我要给大清国的大皇帝一点颜色看看。我准备对大清开战。

外交官和元帅们兴高采烈,而财政大臣心里一盘算,当即提出辞职,因为刚才沙皇的一句话,意味着与大清国的全面开战,军费开支是沙俄根本无法承担的,当时的沙俄已经快穷得当裤子了,已经没有银行肯再借款给他们了。

同时他们也看到中国的新疆,左宗棠抬着棺材准备决战,沿海的炮台也准备就绪,开战的话,毫无速战速胜的把握。

于是,沙皇只得恨恨地咽了口不甘的唾沫,继续坐到谈判桌边去了。

其实这一切,早就被交游广泛的曾纪泽预见到了。他知道沙俄如果不是缺钱也不会乖乖地坐在谈判桌前谈判的,而且通过巴黎、伦敦的各国公使朋友的信息交流,他也知道沙俄的财政几近破产,根本无法支付全面战争的费用。

就在这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刺杀身亡了。新即位的沙皇不愿意再空耗时间,巴望着早点落袋为安。于是在1881年2月双方签订了一份新的关于伊犁的协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

一、沙俄归还强占的中国伊犁地区,但为了安置“入俄籍而弃田地之民”,将霍尔果斯河以西河伊犁河南北两岸的中国领土交由俄方管理;

二、规定“伊犁居民,或愿意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籍者,均听其便”;

三、中国赔偿900万卢布(约509万两白银),用以“代收、代守伊犁所需兵费”及“补恤”俄商、俄民等;(此条虽然比原条约为多,但是在谈判中,俄方曾咬死要中国赔1200万卢布,昏聩的总理衙门居然还肯了,只有曾纪泽只肯赔付900万卢布,结果还真被他坚持到了)

四、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在中国蒙古地区贸易,照旧免税;

五、准俄国在肃州(嘉峪关)和吐鲁番增设领事。

《中俄改订条约》和崇厚所签的《里瓦几亚条约》相比,除赔款增加了400万卢布外,在界务和商务方面,中国都争回了很大一部分主权。

条约正式对外发表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英、法、美等国的各大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说:

“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沙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大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俞樾用16个字高度赞扬了曾纪泽的外交功绩:

“公踵其后,十易八九,折冲樽俎,夺肉虎口”

总结曾纪泽的成功,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依法——依照国际公法,立于不败之地

二、促和——所有的谈判都不在谈判桌上,而是在战场上,幸得有抬棺决战的左宗棠的支持,才能在气势上压迫对手

三、情报——因为曾纪泽摒除了清朝官员的鄙视洋人的作风,与欧洲各国的公使、官员积极地交游,才获得了丰富的对手情报,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临场——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傲慢、无礼的对手时,曾纪泽临场应变,不亢不卑出色地完成了改约任务

五、幸运——当然还需要一点幸运,最大的幸运不是亚历山大二世的遇刺,而是当时的沙俄确实太穷了,无力支撑对外战争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一笔外快,所以最终拖不起的不是我们,而是对方。

虽然曾纪泽因为此次改约的成功获得了朝廷的褒奖,但是经年累月的操劳也让他患上了手抖、心慌的毛病,朝廷的昏庸和掣肘使他身心俱疲,而且在劳累奔波和水土不服下,他的妹妹和妹夫相继客死异国他乡,这使得曾纪泽的心灵再次受到创伤。

9年之后的1890年3月7日,已经回国的曾纪泽在丧权辱国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公布后,闻之吐血,旋气死。享年51岁。

为彰其功,清政府破格予谥“惠敏”,为什么说是破格呢?因为在清政府所有任过驻外公使的官员里,曾纪泽是唯一一个有谥号的。

据说谥号下达的这一天,北京城所有的饭堂卖唱的艺人都在唱同一首《蟾宫曲》: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

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城人物蹉跎。

生待如何,死待如何?

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挽即逝之波,索已投之食:曾纪泽虎穴改约收复伊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