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医日记1

        最近因一篇朋友圈文章认识了中医二羊老师,进而开始关注他的公众号、等等。他的一些观点着实更新了我对中医学习方法和中医院校教育的认识。

        首先声明,以下观点均系本人一家之言,看官见仁见智,亦可一笑置之。

        第一,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第一节绪论就讲过,“中医学是经验医学”。既然是经验医学,那就应该不断在实践中夯实理论,验证理论。中医学因其纯中国化的理论基础,百年来遭到西方现代科学的垢病和排斥,甚至被加上“伪科学”的标签。那么,在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中,中医为什么能在新文化运动中生存下来?在于它无可争议的实际疗效。中医生存发展的喉舌在临床。

        学院派和师承派吵了多年也没对现实产生多大影响,但名中医逐渐稀缺却是实实在在的现象。我们的政府大力发展民族医学的精神有目共睹,就在不久前,六所中医药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名单。但是,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医学本科生最后真正可以“活人死生”者咋就潦若辰星了呢?

          我生在基层,自然可以体会农村患者在旗县医院被误诊,进而延误时机,然后被迫拥入北京,难求一个床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医在基层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如西医,不仅仅是知识普及的问题,还有我们基层中医缺乏高技术人才、缺乏显著临床效果的问题。

        我问过一些资历较高的西医中医,较普遍的反馈是大学里用俩礼拜突击应付考试的知识不等来年开春儿便已忘个八九不离十,真正开始掌握实用的医术也是从实习开始的。当然,以上也是本人问询的结果,不排斥天资聪颖、过目三年不忘的中医天才。中医教育始终不能隔离临床,闭门糊纸马。可话说回来,我们的医院哪里有那么多的床去让所有中医学生去临呢?现实把中医学生逼回教室里,让学生打开任督二脉,去想象浮沉弦紧、寒热温凉。

        专业课尚在想象,西医基础课又占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我们的思维结构在气血失调和血红蛋白之间反反复复。

        当然,制度不会在短时内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我想转学西医,那正好,我们的西医课不嫌少;如果我想搞科研教学,我觉得跟着学校的教学步调就不错,将来努努力,考一个科硕;最艰辛的是决心传承传统中医临床的人,不巧,我正忝列于此。

        学中医自然要抽时间先把四小经典背通了再说别的,否则没什么意义。依我观点,中医教材编得再厚,万变不出经典,不如追根溯源。

        中医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你觉得自己的道路方法行得通,有效果,那你大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学说来,但前提是,我得对中医有足够的积累。否则,在这之前,根本不用管这上面儿的一些百年争议。

        一人之言,仅作茶余笑料。一会儿去背《医学三字经》

                                    ——  2017.10.5.于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医日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