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记游之“网师园”

      从苏州回来都快半年了,终于能静下来写点文字,真是惭愧,都说朝花夕拾,在记忆还没有彻底变味之前,还是希望能为我的第一次苏州之行留下点什么,最重要的是,很想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一起分享这趟旅行的一点点心得。 

苏州园林记游之“网师园”_第1张图片

       因为APEC会议,去年11月,在即将入冬之前,北京意外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假期,看够了十一长假的人山人海,受困于堵在路上的煎熬,现在从天而降一个只属于北京的机会,真可谓全城欢腾、全城出动。以至于我们都感叹,未来以省为单位放假,好像也不错,春夏秋冬,十二月份,大家依次轮一遍,当然,这都是后话,也是玩笑话。因为季节和路程的缘故,大家大多奔上海苏杭而去,朋友圈每天都晒着江南水乡的照片,乌镇、西塘、同里、周庄,每一个水乡照都那么相似。不过,大家的开心却是真真切切的,毕竟在假期里,有这么一次舒适不拥堵的旅行,实在太奢侈了。

     上学时,读品味苏州园林的文章,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再加上吴侬软语、丝竹管弦,佐以墙头马上才子佳人的桥段,人未入境,就已经被暖风熏得七晕八素了。江南就像一个梦中情人,时常就在梦境的另一端起舞弄影、摇曳身姿,我却始终没有机会看得真切。心向往之,思念愈深,这次难得的苏州之行也权当是满足多年的心愿。      

     说点题外话,长这么大,真正旅行去过的地方少之又少。上学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只够维持学业,自己的心愿地很多,但终究还是忍住了,想着终究有一天要靠自己赚钱实现。毕业后,如果是出差去某地,心里往往被工作牵绊,总没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去欣赏美景。这一两年,生活略微宽松,才得以有机会完成心愿,去青岛看海,去苏州看园,带爸妈出境游。当然,也许这些在很多人看来不算什么,反倒是我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其说是鼓励人勤劳,不如说是鼓励人心安, 安稳的享受劳动果实,没有钻营算计的劳累,没有尔虞我诈的欺骗,经过七八年的工作,你才慢慢发现,心安理得就是最大的幸福快乐。

      当然,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旅行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到哪个景区都乌泱乌泱一大群,可但凡问起他们的旅游感想,“不过而而”的话却时常挂在嘴边,让我讶异,旅行到底是什么,购物吗?猎奇吗?偶尔看到中国人去日本抢购马桶的新闻,偶尔看到中国人在机场胡搅蛮缠的新闻,想来,旅行大概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所有的丑陋无知都可能在旅途中不期而遇,易得的东西失去了“梦想”的光圈,也会是一件俗物。一直等待机会去霓虹的我,还是愿意让梦想多沉淀一会儿,留多点美好,别让它沦为疯狂抢购的马桶。

      这次旅行,也是和爸妈一起,一个月亮在处女的天蝎妈,洁癖微重。攻略做起来还真是不容易,经济实用、干净清爽、行程不急不缓,都是他们care的重点。江西台去年播出了《带着爸妈去旅行》,听着老妈说,我们家早就是这样了,心里还是蛮骄傲的。这次到苏州也是如此,连导游都说:看的都是闺女带父母出来旅行的,少见儿子,儿子大多是给个钱,让老两口自己游去。话语中颇多无奈。“爸妈去旅行”里有一幕很伤感,大意是,趁着父母还能走动,多带着去各地走走转转,给父母多留一些和自己的回忆,至少,将来他们坐在家里看照片时不会太寂寞,听来心酸。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说遇到改行程就容易暴躁,比如说多走点弯路就容易抱怨,对父母的心愿地知道得太少,说服的耐心不够,希望在未来的旅行中可以多多改善。

      回到正题,坐了五个小时高铁到苏州,已是深夜,所幸同事已经帮忙订好了酒店,我和爸妈住一间屋,三个人睡得跟大通铺似的。早上的第一个行程是找吃的,这时候出门,苏州才有了真容,第一印象,这里真的就是一个小城,没有北京四通八达的大马路、横空飞架的立交桥,但很生活,随处可见的超市和小店是实打实的过日子节奏。第二印象,这里真的就像画上的江南一样,白墙黑瓦,水墨一样,依水而建的民居很多,基本上还保持了相对古朴的气息。吃完早点,我们循着地图去了第一个景点——网师园。苏州最体贴的地方,就是它的门牌号,很具体也标示得很显眼。只要先找到某条街,门牌号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在北京,你死活是看不到门牌的,就算地址如何详细,出租车司机估计也会不屑一顾,一副“鬼知道那是哪里“的表情,这时候,你还只能和颜悦色的说”你只管开,我找得到“。“按图索骥”的方法估计只能放在苏州这样的小城市才有些微的实用性。照着地图,我们在顺利穿过一条巷子后来到了网师园。苏州园林几乎都是文人的私家园林,大概因为古时文人不尚炫富,院墙和门楣都修得很高,“掩“得那个严实,院墙外面根本看不出这是否豪宅、是否大户人家,只有经过几进几出,才终于惊叹,原来其中别有洞天。有一个在苏州园林拍摄的老者告诉我:逛苏州的园林,就像文人品茶一样,要慢慢游,慢慢品。网师园的生活趣味很浓厚,景致十分紧凑,非常符合苏州园林“水在园中”“春夏秋冬皆有景”的基本格局。古人对家居的设计理念一点不比现代人差,除了符合传统,采光、防水、观景,都做了最合理的搭配,老妈的比方也许更贴地气,这里的样板房真是一间赛一间。我心里暗想,您老人家的眼光实在是高,看了这个规模的样板房,估计哪栋别墅都不入法眼了。因为对园林艺术的了解十分粗浅,这一点就比“叶公好龙”还不如,逛园子基本属于走马观花,听导游粗略的免费介绍,所以也不敢拿百度上可以查到的知识来搪塞,千万要端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初来乍到,还是感受更重要,逛了园子,再读《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些“曲径通幽”、“有凤来仪”的题字,那些“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牌匾又倍添一番情致。

为了说明方便,下面引用一个资深园林拍摄者对”网师园“的文字介绍:

“网师园大门前有照壁,壁间设拴马环成行,左右各植盘槐一株”。照壁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效果。照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之所以种槐树,也有很多说法,被称为“国槐”、“家槐”的槐树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古代最高官职“三公”的象征,所谓“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个最高官职的合称。古人常在自家门前、庭院、屋后种植槐树以图吉兆。人们还认为种槐树能招来财宝,民间有句谚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另外,槐树还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象征。槐树在夏末开花,而此时正是唐代落第考生勤力用功之时。所以唐代有句俗语称:“槐花黄,举子忙。”后来便以槐树代表科举考试,考试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一些地方的人们视槐树为祈子的灵物。不孕妇女要吃槐树籽,并向槐树祈祷,以望“怀子”。

       ——不过是种一棵树,都能讲出这么多门道,实在是佩服我煌煌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人说,以前穷人家多种桑树,但桑谐音“丧”,所以指桑骂槐,可能表明了当时贫富分化的某种现实。此话没有考证,不置可否。想来当年这门前即便车水马龙,能叩开主人家门的人也是少之也少。侯门一入深似海,一进一出,都是规矩,都是讲究,如今,主人的家宅被我等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闲逛,反倒是有点唐突佳人的感觉。

“大门为两扇对开,下面是二尺五寸高闸板,均为黑色油漆,大门两旁置抱鼓石,上面是狮子滚绣球浮雕,住宅前后三进,规模并不大门厅即轿厅,是旧时停放轿子的地方,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的匾额。”抱鼓石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抱鼓石并非”门当户对”的门当,但可作为联姻身份匹配的参照物。而所谓“清能早达”,根据资深人士解释,“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

        ——言而总之,“清能早达”表明的是园主人做官的抱负,出名要趁早,官场更是概莫能外,主人归省田园后仍然心系朝堂,这样的想法在当时也是潮流,理解无能的我望文生义,心想园主人大概也希望能好好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要做毁家败业的纨绔子弟,这样的猜想说出来也是贻笑大方吧。

       进入大门,就到了看样板房时间,意外的是,古时的房梁都好高,除非家里儿孙满堂,照现在两口或三口之家的规模,真是空旷得很,比之稍显沉闷的内室,园子里的院落巷子更加吸引人,别致轻巧的设计在高墙之中绵延开来,曲意深远,行走其间,脑海里顿时生出许多婷婷优雅的仕女图画面。网师园里还有特为赏花赏绿的小厅,满眼绿箩盆栽。曾经有人评价,在古代,花就是男人的名酒跑车,如此来观,园主人可是相当的阔气。 而且,除了人工雕琢的绿植,无数花事大戏也在园林各处依次上演,只不过,唯有坐拥百花的园主人才能春夏秋冬、晨昏日夜、风霜雨雪,感受十全十美的景致,大部分游客就没有如此福分,只能尽一季、甚或一日的随缘。

苏州园林记游之“网师园”_第2张图片

      自然,随缘也有随缘的妙处,巧遇写生作画的学生就是一种很妙的缘分,只需在旁静静驻足,看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专注的在纸上描摹,心情就能变得十分愉悦。话说,对于学画画的人,一直有种莫名其妙的迷恋,桃子是这样,leader是这样,总是幻想某天,自己会爱上一个爱画画的男生,而能够成为他的画中人好像也成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一种承诺。只是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幻想比冒充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的机率还渺茫。

苏州园林记游之“网师园”_第3张图片

      苏州园林中,只有网师园是开放夜景的,或许也由着它的那点生活气息,既不像沧浪亭那么文人味道,清幽得有点寂寥,也不像拙政园那么官派十足,阔气得有点显摆,窄小而凝炼、人少而温馨,如果下次去苏州,大概还是会选择网师园作为第一站。这次,我也许更能享受专属于东方人的“林下风味”吧。

下一篇,是苏州园林的第二站——沧浪亭,希望自己慢慢也能写得勤快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州园林记游之“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