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胡读书| 十五分钟读读书,就当这孤岛《七堂思维成长课》

前言 :

      “1.你是怎样的人 2.你希望对外呈现怎样的形象 3.你的审美偏好。”

                                                                                      —— 希望越来越好看越来越自我

今天看知乎上一个回答,忘了时间,都错过六分钟:

今天要读的书还是:七堂思维成长课:精英群体的行为习惯-卡罗琳·韦布

bgm是:▶ 胆小鬼(点我新打开一个作为背景音乐)


今天开读

不幸中的一线希望

行为科学家总说我们大脑的无意识系统走捷径会使人不理性,因为这些捷径会让人错过事物的重点,或者只选简单明了的答案而非正确答案。但我想说我们的大脑采用了一个非常理性的策略,充分利用了稀缺的精力。我们只需要理解大脑深思熟虑系统和无意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两者的互补优势,取长补短。我会在书中重点阐释多个方法。【原谅我机器脑,这里我想到了,计算机的运行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告知大脑什么足够“重要”,值得用心注意,以此避开“垃圾邮件过滤机制”。既然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主观的,不妨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现实更符合我们的预期。【再说一词,训练,需要训练。】我会在本书第一部分解释如何做到这点。

我们也可以更精打细算地利用深思熟虑系统有限的容量,保证它尽可能地为我们珍贵的工作记忆减轻负担。我会在你设定目标、管理工作量、解决问题(分别在第一、二和四节课)时告诉你一些技巧。第四节课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日常行为,帮助我们在为重大事项做选择时慢下来,更充分地调动深思熟虑系统里的智慧。

理解了每个人都只是以自己并不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还是自我意识建构世界的观点】,也就能解释我们工作时出现的很多分歧。想象一下看到了大猩猩和没注意到大猩猩的人之间的讨论,双方都坚信自己关于此事的看法,认为对方有些荒唐(“明明有只大猩猩!”“别开玩笑了,还有,你不会数数!”)。这种误会每天上演,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什么值得注意做出的决定各有不同。在第三节课我会谈到缓解这些紧张状况的几个办法,在第四节课我也会探讨当你想要吸引别人关注你的想法时,如何避开他们的“垃圾邮件过滤机制”。

最后,现实的主观性也意味着不论情况看起来有多糟糕,总是会存在一个柳暗花明的视角。其实解读自身经历的不同方法唾手可得,比我们平时想的容易得多。这让我们在应对职场生活的跌宕起伏时能更为超脱,这点你可以在第六节课我谈及调节能力时看到。

关于双系统大脑你需要记住的:

你的深思熟虑系统负责推理、自我控制和前瞻思维等复杂功能。它擅长处理所有陌生、复杂或者抽象的事情。但这套系统容量有限,很容易疲劳。如果使用过度、容量过载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你就很难保持睿智、平衡或可靠的状态。

你的无意识系统将你的大部分行为自动化,走捷径过滤掉“不相关”的信息和选择,以此减轻深思熟虑系统的负担。这个系统多数情况下很有用,但它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盲点。人们不能体验到完全客观的现实,工作时就会出现误会和选择失误。

如果根据两个系统的局限做出调整,你就能充分利用好大脑的资源。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深思熟虑系统发挥最佳功效创造条件,知道何时该放慢节奏,从无意识状态中出来。【这里开始给套路了。】

主题二:发现—防守之轴

每时每刻我们的大脑都在忙于扫描周遭,察觉我们要躲避的讨厌的事物和要追求的愉悦的事物。不论是查看电子邮件还是与人谈话,“这是威胁还是奖励?”是我们遇到任何事时大脑首先问的问题。答案不同,触发的行为也不同。我们要么采取措施抵御“威胁”,要么高兴地拥抱“奖励”。

这个最基本的“威胁还是奖励”问题驱动了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也解释了为何我们感觉处于防御时有一套举动,而在为生活心驰神往时有另一套举动。在书中我用“防守模式”这个词描述我们集中精力保护自己时的状态,用“发现模式”描述我们感到的世界和我们并肩前行时的状态。【两种模式代表着我们日常与人相处为事的两种状态】设法减少处于防守模式的时间,我们收获高质量一天的概率就大多了,对于这么说想必你不会有丝毫意外。接下来我想进一步解释这两个模式,告诉你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度过更多愉快的时光。

防守模式:抵御威胁

想象一下,你在上班路上,斗志昂扬地准备参加一个新项目的重要会议。你正在查看日程表确认具体的时间地点,漫不经心地走到了两辆停着的车中间准备过马路。还没回过神来,一辆行驶的卡车飞驰而过,还好你不自觉地退回一步没被撞伤。你心跳加速,手机也掉了,所幸的是手机完好无损,你也安然无恙。

面对这种有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我们体内有一个深藏于大脑无意识系统的提醒机制,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克斯(Joseph LeDoux)称之为“生存回路”13。如果生存回路收到潜在危险信号,它们就会立即启动一套战斗、逃避或冻结行动作为回应来保护我们。我们可能回击(战斗)、跑开(逃避),或保持静止搞清楚威胁的性质(冻结)。碰到卡车时,救你一命的策略主要是“逃避”——跳开——也许还有一些“冻结”策略,你在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对着卡车破口大骂,那么你可能采取了一些“战斗”策略。

这个防守回应就是强大的无意识系统掌控大脑时的很好例证。此时,无意识系统不仅影响我们的感知或选择,它也在驱动我们的即时行为,实际上这就是每天日常状态的延伸。我们在唤醒自己进入某种状态时,不论是早上做好准备上班,还是准备在会议上发言,神经系统会在体内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状态】。适当的激素水平让我们感觉清醒、富有活力【心理状态】,激发了大脑的积极性,让我们能够聚精会神地迎接通勤或是电话会议带来的挑战。

然而,一旦发现情况失控,我们的大脑和肾上腺就会将体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推高,同时促使皮质醇激素的分泌,皮质醇激素起效较慢但效果更持久【生理反应】。14这些涌入的化学物质让我们的准备状态更加紧张急躁【心理反应】,伴随着呼吸加速,心脏狂跳,将大量的高含氧血液输送给肌肉【生理反应】。甚至我们的眼神都会变得像在隧道里看东西一样,目光如炬地盯着眼前的威胁【心理反应】。“放马过来,”我们的身体说,“我们已经准备好战斗、逃避或冻结,来保护你不受这个威胁的伤害。”【看后面的标注,可以看出来在防御模式中,生理-心理来回跳转,彼此影响。 】

驱动这个应急反应的生存回路涉及大脑中一个叫作杏仁核的部分。它一直在察觉不确定、模棱两可或新奇的事物,包括我们周遭的潜在威胁。它特别敏感,对一张陌生人皱眉的照片引发的轻微焦虑感也会有反应。15如果我们的杏仁核接收到有重要影响的信号,战斗—逃避—冻结反应就会被触发。所有这些在一瞬间发生,比有意识的思考快得多——反应迅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快要被卡车撞到,反应快一微秒都可能救人一命。

这种快速反应很了不起,但生存回路勤勤恳恳地跳出来保护我们也不是没有缺陷。首先,虽然速度快,但要牺牲准确度。似乎奉行的是“哪怕后悔也要保证安全”的准则。所以,如果你房间角落里的一个黑影看起来像个入侵者,你的防御体系会马上采取行动。只有在产生这种无意识的本能反应之后,大脑中更为复杂的部分才会过来补足细节——直到此时你才发现那黑乎乎的家伙是家里的宠物,而不是盗贼。你觉得犯傻了,也笑了,但还是害怕得喘着粗气。

其次是你受到威胁时,大脑需要为做出防御反应加大马力,将资源从复杂但缓慢的深思熟虑系统中转移出来。如果你正在大草原上被一只老虎追击,给大脑里负责进行存在主义反思的部分降级理所应当,但如果你面对的“威胁”需要全面思考对策而不是赛跑——比如顾客的批评、意料之外的最后期限更改——这时候让最强大的认知技能下线就很不合适了。事实上,耶鲁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艾米·安斯顿(Amy Arnsten)最近发现,陷入防守模式对思维的影响比之前预计的更严重。她发现即使是相当轻微的负面压力,也会极大地降低大脑前额皮层的活动量,而那正是深思熟虑系统完成大部分工作的区域。16

你在威胁我吗?

接下来我们有必要理解一下大脑的防守模式是如何运作的。虽然我们已经逃离了祖先们在大草原上生活时遇到的艰难险阻,但生存回路仍在努力运行,为我们今天在光鲜的职场工作提供保护。大脑对人身侮辱和工作场合无礼举动的反应与对真正的身体威胁产生的反应同样迅速。因此,如果有人太久没有回复短信【看到这个,想到我经常不看手机或者联系工具,会很晚才回复导师的信息,脊背发凉,老师我错了!马上改!】,或同事有不赞同的表示,我们的战斗—逃避—冻结防守机制就会被触发。在被质疑时我们可能说不出话(冻结),感觉无法胜任时可能掩饰情绪或不理睬(逃避),感觉被辜负时可能对人发怒(战斗)。17(我会在书中更为详细地探讨工作场合中那些将大多数人推入防守模式的“威胁”,你也可以在第九章找到一张方便实用的清单。)

和对身体威胁一样,对于职场威胁,我们的生存回路也会出错。咖啡机边上那个朝你皱眉的人可能是认为你在插队而恼怒,也可能不是——也许他只是刚想起来开会要迟到了——但此时你已经跟他怒目相对了。你的大脑净忙着调动能量去“防守保护”你了,结果几秒之后你才认出那人是新上任的财务总监,能够在项目上助你一臂之力,可惜为时已晚。真后悔你怎么不和他愉快友好地聊聊天呢。

这就是我们工作上的难题。感谢上天赐予我们这个防守体系让我们免受真正的生命威胁,但这个体系活跃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狭碍。比如,我们身处一个微妙复杂的环境,一心想着要表现得成熟世故,可大脑却偏偏让我们表现得像一头困兽。如果你在工作上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大呼“噢,糟糕”(或者你习惯说“噢,我的天”),这时大多是防守模式在作祟。没有防守模式的这些反应,怒气冲冲发邮件和争地盘的事就会少很多。

那么,很多事都说得通了

当然,还是有些好消息的。只要你了解了很多机能失调的行为实际上来自大脑的保护本能,生活就会简单很多。

比如某个同事做出令人费解的不当举止,如果我们明白眼前看到的是他大脑战斗—逃避—冻结式的回应,这些费解的行为就能得到解释了。我们如果问自己哪个“威胁”可能引发了眼前的反应,就能改善局面,而不是愤怒以对,将威胁进一步升级,使事态恶化。我们会在讨论人际关系的第三节课深入探讨这一方面。【也就是,了解人脑机制后,对内,自修,对外交际。】

这对我们自己同样适用。能够察觉我们的大脑何时处于防守模式特别有用。我们不能总抑制本能反应,但可以留意其发生时的迹象,然后试着确定我们反应的对象到底是什么。这种自我察觉是我们重新调动大脑的深思熟虑系统,让我们恢复最佳状态的第一步。更多地了解我们最为敏感的威胁——最常见的“热键”——能让我们更有把握迅速恢复至平和状态【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状态】。我还会在第三节课进一步解释如何做到这点,在第四节课介绍如何应对困难的任务,在第五节课介绍如何在面对挑衅时保持冷静。

哇啦

看哇啦,今天的问题是“防御模式,是哪部分大脑系统有的呢?快还是慢”快问快答!

“快!”因为,一瞬间的反应,是人类的本能,被车撞,被冲突,被批评,都是在短时间内身体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从而引起心理上变化的反应。

晚安,今天就读到这里,另:其实最近在看的一本《脆弱的力量》非常不错,期待共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胡读书| 十五分钟读读书,就当这孤岛《七堂思维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