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osm of America 美洲小宇宙|引发的思考

        好多年没有看毕淑敏的作品了,高中时候从《破解幸福密码》开始,几乎扫荡了她所有作品,到高考前夕还在偷偷的带着罪恶感的看完《花冠病毒》。记得那时书里还赠有一张压力测试卡,用拇指按在上面根据颜色来判断自己现在的压力指数。我每次偷看的时候都带着作贼心虚的紧张心情,也没有对比出个什么心理疾病。可见物理上的测试并不能全然窥探出心理的波澜。

         相反到了大学,时间上充分有了自由,我便不喜欢看那样一些温情的作品了。也或许是足够了解了一个作者的人生轨迹,那些主线轴被反复的提及,产生了些许厌烦。或许是自己开始矫情了,开始喜欢青春文学,尤其是张悦然笔下凄凉人物带来的痛感。心灵变钝了,只有重击才可以撼。(哎呀哈,自虐倾向吼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毕淑敏老师新书的宣传——《美洲小宇宙》。顺藤摸瓜,又找到了《非洲三万里》。想起作者的第一本环球游记《蓝色天堂》我曾多么爱不释手。喜欢“骑马杖剑走天涯”的语文老师结婚时,送了她这本蓝色的书。想来都是和书发生的美好的故事。

         上次这么安安静静无功利的看书还是在大二,那一年独居前后加起来看了过百本书,应该是最巅峰的时候了,遗憾的是,那时看的书都太幼稚了,并没有积累到什么知识储备。看痞子蔡、张++都能流泪…狠狠鄙视了一下自己,回过头告诉自己再也不看那一类书了。这次的阅读带给我的,是另一种体验。虽然很想看书,但明显速度不如从前。不像是喜爱,反而有点无奈的意思。更直白的说就是,但凡有一点其他可以做的事,我就会放下手中的书。同批买的畅销书《好好说话》拆了书膜,碰都没碰了,美洲小宇宙的魅力促使我还翻了几章。陷入一种想得很多,几乎不动的怪圈。好在我不会让脑袋闲着,每天依旧开着平板,听历史和一些公开课,手上练着字。一心多用,可见我还是浮躁的。转折发生在一节哲学公开课上,我开始找回与自己相处的和谐模式,可见人真的是精神的产物。我开始潜心在书里游览美洲新世界,阅读速度也变快,书也变得有趣起来。看游记有时也会让我心潮澎湃起来,去其他国家追随作者的脚步迫于学生财力不足,近的郊游没有朋友做伴略显孤独。此外自己独处时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人,又何必得陇望蜀,辜负眼前难得的闲适。

         几经折腾,我也懂得了陪伴的意义。志同道合是一件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我悄悄地发现,第一本的蓝色天堂里,毕淑敏老师只在书里偶尔提及自己的儿子,包括她订船票的系列手续,更像是一个独立的英雄为了理想一往无前。而在第三本美丽小宇宙里,老芦的出镜率明显提高了不少。好像有点懂得了“你是我发现美的眼睛”。无独有偶,侣行里的勇者夫妇也是如此。当采访到梁红时,她说她是怕的,但是偶像在身边就不怕了。270却说,我本来没有什么害怕的,只要我看不见梁红我就会害怕,看得见梁红,我压根就不害怕。270私下里说,没有梁红,我可能只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胖子,在家混沌度日……是吧!似乎对模糊的感情有了一点清晰的认知,想到那个残缺圆的动画,找到残缺的那一块就开始滚得飞快。歌词里说,缘分只留给够进取的人。不敢苟同,凡事如果太用力了,就会失去本心。借用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话:“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所爱的一切组成,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的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人格上的独立,与精神世界上的契合缺一不可。总之,在遇到你之前,我会继续保存做一个有趣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Microcosm of America 美洲小宇宙|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