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行动计划#写作083:正能量和负能量——价值判断而已

在《得到》APP中订阅的《熊逸书院》这个专栏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主讲人熊逸是个“隐士”,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但就是不知道这人啥样,连得到主理罗胖也没见过面。最开始接触他,是罗胖推荐的《周易江湖》,看过真觉得过瘾。他可谓读遍了国内外的名著,但写起名著分析来,却不只讲名著,而是讲某本名著是什么目的写的?写作背景能反映当时什么社会习俗或政治舆论?就连名著里面那些我们看起来平实的句子,他都能从同时期不同名著,或者不同时期的论作中拆解个一二。这个专栏所写的就是52本名著的读法。

很高兴我的疑问能被主讲人解答,在此跟大家。

我的问题如下:

我对正能量和负能量有点分不清。人是不是同时有阳光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呢?我的理解是,为了维护一个正常人格的平衡(或归零),有了阳光的正能量一面,就需要有相当的阴沉面来找补,当然如果阳光面多一点的话,这个人就开朗一些。

最近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看抗日剧觉得太假太别扭,因为他们总把主旋律的人表现的几乎超级完美,没有任何瑕疵。这就尴尬了,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私心吗?如果是因为舆论导向的需要那倒可以理解吧,毕竟这类电视剧就是对历史的二次创作。但反而是不那么正的一面(比如老蒋),看起来就是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但有些灵魂导师(比如仁波切或者大师),他们是真的只有正能量吧?因为对比起来,我自己如果长时间过于正能量,就会有用完的时候,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同等的负能量就会积累爆发。

所以,是不是我自己太狭隘一看到别人的正能量就觉得他们一定隐藏了负能量?还是说,每个人都有负能量,只是他们太厉害了克制住不被我看到而已?

熊大的回复如下:

更为根本的是,所谓正负,都是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总是因事因地因人而变的。私心也不一定就是负的,取决于何时何地何人做判断。再者,这些能量也并不真的是能量,所以未必就会用完,比如克制力是会用完的,因为它太耗费精力了,但同情心是与生俱来的,用不完的。第三,用正负来划分,很草率,比如光明和黑暗真是两种东西吗,其实不是,黑暗只是缺失光明的状态,并不是一种和光明对立的东西。问题太大,先说这些吧。

这个回复让我搞明白了几件事:

1、所谓的正负能量,都只是不同人的价值判断而已,你的正能量很可能就是别人的负能量,所以用自己的判断来衡量别人,太草率;

2、我所担心的“灵魂导师一直在表现正能量,他们会不会没电?”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其实早已经内化到他们的人格当中了,不需要可以消耗“能量”来表现,而就像天生的一样。所以他们不会没电。在他们身上,用“正念”这个词,可能会比用“正能量”这个词要好。

3、不应该把正能量和负能量对立起来,它们只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时间里的表现而已。就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或者太极阴阳鱼的意思。


收获太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天行动计划#写作083:正能量和负能量——价值判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