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

由于想要挑战一下一年内通过CPA专业阶段全六科考试,所以调整了一下作息时间。原来的计划是一个月给自己放三天假。不过在上个礼拜天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一天也不给自己放假。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个月放三天假,从现在到10月15日。就是近24天,差不多一个月了。而如果我到时候没有考出来,现在的松懈一定会让我后悔。到时候无论有没有考出,我不想后悔。基于这种想法,我把我视为很重要的演讲俱乐部活动都推掉了,新年里也不准备看电影。连阅读和写读书笔记,也准备停掉。毕竟闷头学习CPA属于极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演讲活动属于重要而紧急的事,看电影属于不重要不紧急的事。

然而《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不同。散步时听樊登讲解,当时有很大的触动。光是囫囵听一遍,就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把读完这本书和写读书笔记,归类为重要而紧急的事。

就《这不是你的错》的名字来说,大约会让很多人想起鸡汤,对此嗤之以鼻。然则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前李零解读《论语》的那本书还因为叫做《丧家狗》被网友怒骂,不过我想骂李零的那些人,想必比较适合看朋友圈公众号,是不怎么读书的。书读多了就会发现,名字与内容质量其实没有多大关联。如果看名字就能知道内容,那读书名就好了,一天看1000个书名,岂不是一天读了1000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其实是《It Didn't Start with You: How Inherited Family Trauma Shapes Who We Are and How to End the Cycle》。所以直译“这不是从你开始的:如何从家族中的某人这里继承了心理创伤,而我们又如何终结这种循环”,而这样翻译又会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我个人觉得,就这本书的内容来说,翻译成“家和万事兴”比较好。

        写这篇读书笔记前,我要申明一下。心理学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并不能称之为公共科学,也就是你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解释治疗方法。比如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节,你听他这么说是很有道理。但是要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证明人是有恋母情节的,就做不到。因为心理学很多时候都是针对个体研究,而心理治疗师所能接触到的患者多半已经有一些心理创伤了。所以很多理论有时候会让人嗤之以鼻。而我个人之前也认为,所谓心理治疗只是一种安慰剂效果。

        而且就我所看来,武志红和海灵格的心理治疗方法都带有一些神秘性。其实就心理学的发展,无论俄狄浦斯情结还是群体无意识,都带着一些神秘性。比如佛洛依德要给你解梦,而荣格说你祖先的集体意识延续在你的身上。海灵格这派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仪式解开你的心结。海灵格本人之前在非洲做牧师,经常观察非洲原始部落的各种仪式,我想还可能受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启发,自创了家庭排列序位治疗方法。其实也就是让人扮演你的家人,无论是已逝去还是在世的,做一场疗愈对话的仪式。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上次读《爱的家庭系统》排列时觉得很荒谬,这不就是跳大神。

然而时间推移了三个月,我现在倒是有不同的想法。就算是安慰剂,其实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药物本身可能客观上无效,但是给人主观上带了信心,病一样会好的快一点。如此看来,看病其实也是一场仪式。正如我上次那篇读书笔记写道,“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由心理创伤引起,不过你给了自己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就不必继续伤害自我。”人们只不过想要一个理由。这两天知乎上集体黑东北人,有一篇回答很有意思。一个新疆姑娘和东北小伙恋爱不成功,觉得东北小伙辜负了自己。她的回答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一直很纠结,觉得受到了伤害。原来这不是我的问题,我只是遇到了一个很普通的东北人。”我看着觉得好笑,恋爱遇到渣男是平常稀松之事,哪里都有,又怎么能怪东北人呢。不过,我想这位姑娘给了自己一个理由之后,应该是放下了自己一个心结,与自己和解了。

所以,我听樊登讲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糊提灌顶的感觉。因为我个人是由心理的创伤的。虽然一个有心理创伤的人在之前并不能把自己的不幸与之前的心理创伤事件联系起来。因为那些是不愿意回想起来的事,直到有人对你说“皇帝本来就没有穿衣服啊”。也希望通过《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与自己和解。上周看完的《老残游记》中,逸云这么说《金刚经》:“对于“要”的人,就是这四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做如是观”。只怕你“不要”。”真相是怎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了,前言一不小心说这么多。其实我内容到没有什么好写的,我个人觉得很难让读者跟我一样感同身受。心理疗愈是很私人的东西。以下我只是写一个大概,很多书中的东西我不方便全部抄出来。而且心理治疗很容易走火入魔,不建议自己随便做,还是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相比之前海灵格的著作,作者马克·沃林恩倒是引入一些科学实验来论证。实验表明,如果一个母亲受到过PTSD(应激创伤,这里就不做解释了。李安的《比利利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就是说战争后应激创伤),那么她生下孩子的皮质醇水平会大大低于普通孩子,在面对压力时,也更容易产生PTSD。比如印第安人土著由于祖辈被美国白人大屠杀,所以印第安人的自杀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种。小白鼠的基因99%能在人基因组中找到同源序列,所以有一个科学团队拿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如果第一代小白鼠有PTSD导致早产,第二代小白鼠也会早产。乃至第三代小白鼠早产的孕期还要更加缩短,尽管第二代小白鼠没有发生PTSD。更有趣的实验是,如果第一代小白鼠在被电击的同时释放樱花味。那么,第二代,第三代的小白鼠闻到樱花味一样会跳起来,尽管他们没有受到过电击。

        人的基因有1.5%是染色体,而有98.5%是非编码DNA,人们称之为垃圾DNA。不过近来有些科学家的说法是,那些非编码DNA并不是无用的,你的行为模式、情绪等等,都由非编码DNA进行传递。而书中说,非编码DNA与染色体不一样,非编码DNA是一直随着祖辈的人生经历而调整的。也就是说,父母辈的行为模式会随着精子卵子遗传下来。而父母辈的创伤也会遗传下来,这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做的微调。再加上童年抚养期会受父母教育的影响,你的一生是无法摆脱家族的烙印。有的烙印在子宫中就已经打下了。

好吧,生物我并不是很懂。不过如果是这个理论的话,就和进化论适者生存的环境被动筛选的说法不一样。不过就我的人生经历,以前住老房子,老鼠真是一代比一代聪明。老鼠药和老鼠夹子基本没什么用,隔一两代就没用了。

海灵格这派心理治疗师的观点是,人们对家族成员会抱有一种无意识的忠诚,会重复之前家庭成员的行为。哪怕是素未蒙面的家庭成员,甚至,家庭成员之前所杀害的人。如果自己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巨大的惯性所推动,重复着之前家庭成员的命运。

有趣的是,这不是父母刻意隐瞒就可以躲得过去的。举两个书中的例子,一个男孩在19岁那一年开始,常常半夜觉得浑身冰凉整夜失眠,极大的影响了生活质量。在家庭排列师的提示下,他询问母亲,才知道,他有过一个叔叔,19岁时在下大雪的晚上修路灯,被冻死了。家里之前都没有提过这件事。而一位女士经常有喘不过气,自己被熔化的感觉。追溯她的家族,她是犹太人,她的奶奶辈都被送进了集中营毒气室,然后被焚化。之前家族成员的命运被无意识的代际遗传了下来。

最后,这两位了解到自己的家族根源之后,通过家庭排列治疗与自我和解(同时也是与家庭和解),走出了心理创伤。而作者自己的亲身例子是,他差点失明,去了印度找了很多导师。最后导师让他会到自己父母身边,与父母改善关系后,视力居然有所好转,他自己视为奇迹。用中国的老话说,应该是“家和万事兴”吧。我个人的经历,当我与母亲改善关系之后,整个人生就顺了许多。我想,中国人拜祖宗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作者马克·沃林恩在海灵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心理疗愈方法。也就是通过“核心语言”来剖析自我,通过“疗愈语言”来进行疗愈。找出你心理内心最恐惧的那些语言,直面它,然后疗愈它。有时候,过去的创伤如同幻灯片一样不断地播放,但是你连你真正害怕的那些语言连想都不敢想。而最基本的四种无意识:“1.我们与父母一方界限不清。2.我们排斥父母一方。3.我们早年与父母分离。4.我们早年对某人产生了认同,那个人不是我们父母。”

首先,要找出自己的“核心怨言”。就是,你经常自我抱怨的那句话是什么?比如一个女士经常对自己说:“我是最可怜,最令人失望。”追溯原因,其实是她母亲一直对她说,“你是最可怜,最令人失望的。”而她母亲又是因为她祖母一直对她说这句话。无论是母亲还是祖母,对女儿说这句话时,其实都是对于母亲和祖母自己的一种自我投射,一种自我责备。而这种投射传了三大代,也就是核心怨言传了三代。指南针一样的核心怨言,但那不属于你。

        其次,是“核心叙词”。你尝试着描述一下对父母,伴侣,或者朋友、上司的不满。有时,我们的核心叙词反映出的感受很复杂。大部分的案例里,我们对父母的感受都不太一样,但通常有一个主体或者一条主线进行处理,这也是我们需要寻找的东西。对有些人来说,父母的行为感觉是有针对性的攻击或者排斥。比如有的人的描述是非常客观,比如“孤单、严厉、暴躁”之类。而有的人描述则非常主观,比如'残忍、报复心强、不负责任"之类。主观的核心叙词暗示着你对家庭成员的割裂,有助于理清自己对于家庭的观念。

        最后,是“核心语句”。深挖自己的心灵,你最害怕的是什么?一层一层深挖。如果无法找出自己的核心语句,可以尝试着问自己,你对别人的不幸最触动的是什么?什么最能打动你?核心语句是你心里最恐惧的那个心结。虽然其中的感情很强烈,但是其实字数并不多。当你读出它时,会给身体带来强烈反应。它只针对原因,而非症状。当你读出它时,它能让你从过去解脱。比如“我将消失,我将被彻底摧毁。”“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你将要影藏自己身份,人们会伤害你。”

我要说一两句个人的想法,我16年12月开始进电影院看电影(18岁以后就没看过电影了)。看得是《血战钢锯岭》和《萨利机长》,之后被打动的泪流满面。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语句也就出来了。

        通过找出你的“核心怨言”“核心叙词”“核心语句”,形成一张地图。然后对应着家谱来进行查找投射源头。核心创伤只需要查找三代之内的相似者。

        而疗愈的方法,则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代际创伤还要代际解决。具体的步骤,还是通过冥想。

        首先,关注内心的恐惧与不适的情绪时,身体哪个地方反应最强烈。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部位,进行深呼吸。

如果你很清楚的知道核心语句中的那个恐惧来自谁,现在开始想象那个人的样子。

如果你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现在请闭上你的眼睛。想象在你的家庭里有个人可能有类似的感情。他可能是你的叔叔、祖母,或者根本某个你没有见过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你不一定要知道那个人是谁。可能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某个人,或者被你家人伤害或者伤害了你的家人的某个人。

在你的核心语句背后有一个创伤事件,想象与之相关的那个人。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这件事是什么?

现在低下你的头,张开你的嘴巴进行深呼吸。

告诉这个或者这些人,你很尊重他们,还有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被遗忘,人们会怀着爱想起他们。

想象他们处于平静中。

感受他们为你祝福,希望你有更完整的生活。在你每次吸气时,想象他们想要给你身体带来舒适的感觉。在你每次呼气时,感受核心语句里那种强烈的情绪正在离开你的身体;感觉恐惧正在消散,仿佛调节恐惧的指针转向了零。

用几分钟进行以上练习,直到你的身体变得平静。

        你要明白,家人都是祝福你的,你也没有必要怨恨家人。可以自己定制一些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疗愈语言,在冥想中默念。

        除了疗愈语言,还有疗愈意向。虽然你觉得都是父母的错,或者生活就是从来都不顺利。但是其实这不是客观事实,你的生活总有美好的一面,你的童年也有闪光的一面。只是你只记得不好的那些事而已,多想想快乐的事。你可以在疗愈意向时做一些疗愈的仪式,可以摆上照片、点蜡烛、写信、在床头放照片、支持性印象(积极联想)、建立边界。

        我现在把我全家福的照片放在朋友圈首页,一开始感觉把全家的照片放在朋友圈首页感觉有极大的压力。现在慢慢也就适应了,感觉自己心情也好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剖析自己的核心语句需要极大的努力,因为你的心灵在不断的排斥。我看书时按照流程自我剖析了一遍,首先是感情极大的波动。读完这本书之后,之前的剖析居然全都忘了。我大脑根本就不愿意记得这些。好在我在记事本写下来了。当然这是很私人的事,也不愿意和你们分享。

做完一切,你可能会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这只是从以前家人那里继承过来的。”有时候,承认这点就已经够了。

        也许是安慰剂效用,但是我觉得疗愈还是有效的。家庭疗愈吧,可以算是一种信仰。有信仰的人理直气壮,是不会自我伤害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信仰,哪怕是信仰钱。有了信仰,不仅做事情能理直气壮,百折不挠,就是和别人讲道理也能底气十足。

好吧,这本书就写道这里,下面我记录一些疗愈语言,自己觉得以后可能有用。

其他疗愈语言示例:

“我现在就像你一样感到孤独。我知道这些并不属于我。我知道这并不是你想要给我的,我也知道你不愿意看到我这样痛苦。从现在开始,我会回到我自己的生活中,与身边人建立联系。以此来表达我对你的尊重。”

“妈妈,请保佑我和我丈夫能幸福的在一起。虽然你和爸爸在一起时并不幸福。我会好好珍惜和丈夫的感情,这样你们就能看到我很好。以此表达我对你和爸爸的尊重。”

“科林叔叔,从现在开始,你将活在我的心里,而不再是我日日夜夜的失眠里。”治疗师:“我听到你叔叔告诉你,将你内心的沉重一起呼出体外,将内心的恐惧归还他,你不再会失眠,再也不会了。”

“每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我就能感到你在对我微笑,是你在支持我,保佑我。无论何时感到呼吸在我体内游动时。我都能感觉你在这里,和我在一起,为我感到高兴。”

“我不再会重复着你的经历,我答应我自己会过好我自己的生活。”

“你所经历的一切不再是没有意义的。”

“那些过往的经历会成为我力量的源泉。”

“我会尊重你赋予我的经历,我让我过得更好。”

“我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并将它奉献给你。”

“我不会让你离开我的心中。”

“我会为你点亮长明灯。”

“我会努力的生活,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对你的尊重。”

“我会热爱我的生活。”

“我会从创伤中成长起来。”

“现在,我懂了,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懂了。”


家和万事兴_第1张图片
家和万事兴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