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简·尼尔森,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这本书买了很久,一直无缘认真去读。再读时,读得很慢,相当于只字不差,不断意识到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是实用操作书,更重要的是家长或者实施者一定要心智成熟,非常智慧,要认知清楚,厘清很多观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不走样。读完后,迟迟写不出来笔记,因为这本书是要去用的,不是做记录的。
恰好昨天在一群孩子的活动中遇到了问题,现场使用了正面管教中的方法,在这里记录下来,也算做笔记吧。
起因:朋友S老师组织一群6-10岁的孩子每周六晚在家里开展阅读活动。昨天是平安夜,特意增加了孩子自行购物、一起吃饭等孩子喜欢的活动。事件发生在吃饭结束收拾碗筷时,S老师发现有一个碗里剩了饭、还有一个鸡爪啃了几口仍在桌子上,现场的8个小朋友都不承认是自己所为。浪费食物现象已经很多次了,S老师一直很头疼,这次决定要解决。问题提出来后,小A提议手心手背谁输了谁承担责任,一轮过后,小H输了。但小H很委屈,不愿意承担。其他小朋友根本不当回事,闹着要玩下一个环节的游戏。S老师请我处理一下。《正面管教》一书中强调“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孩子积极参与,并提出解决方案。
过程:
我:食物浪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们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今天晚上又出现了剩饭和浪费食物,而且没有人承认。我想还是请小朋友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现在请每个小朋友都说说自己的想法,你们认为怎么做才能解决今天晚上出现的问题呢?
大家开始轮流说出自己的办法,S老师赶紧用手机录音。
小A:我觉得先让一个人吃完,大家看着她吃。然后再下一个人吃。
小B:你旁边的人拿东西吃的时候,你就要盯着他,别让他扔掉。
小C:我觉得大家吃东西,应该吃多少拿多少不要眼大肚子小。
小D: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能浪费,吃多少拿多少。
小E:1.每次拿东西的时候必须得把之前的那个吃完,再拿下一个,要不然,你还没吃完就拿下一个,有可能就吃不完了。2.没吃完东西之前不能下座位玩,要不然搞不清楚桌子上的没吃完的饭是谁的了。
小F:以后我们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吃完了一次,如果不够了再拿,不要眼大肚皮小。
小G:就是让自己旁边的人、或者阿姨看着每个人吃完一样东西,再拿另外一个东西。
有两位小朋友没想好,暂时没有发表意见。
我:现在把每个人的建议重新播放一遍,你们选出认为合适的方案。
大家听完后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小E的方案可行。
我:请大家在再复述一遍小E的观点。
大家复述之后,我们认为孩子们都听懂了,然后约定好以后吃饭大家共同遵守这个规则,即:1.手中的食物吃完了之后才允许拿下一种食物;2.吃饭时不允许离开座位玩耍;3。吃完饭要主动收拾好自己的碗筷放进厨房。
小朋友都愉快的接受了,没有争吵、对抗和不满意。
小结:
首先,感叹于尊重、信任、平等、友善的作用。正如书中所说,正面管教以尊重和合作为基础,当我们以尊重的态度把问题交给孩子时,孩子很快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其次,要“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当孩子们看到我们尊重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时,他们会受到鼓励并愿意进一步配合我们。
第三,要学会跟孩子合作。书中讲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同情,但不能宽恕。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我们使用了3、4步骤,完成了合作。尊重、友善、理解是基础。
第四,关注于解决问题。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关注于解决问题,书中给出了4条建议:1.相关。指解决方案必须跟问题有因果关系,如”没做完作业就取消圣诞礼物“这个方案就没有因果关系。2.尊重。指解决方案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要对所有相关的人都保持尊重。3.合理。不能借题发挥,扩大范围。4.有帮助。起到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非为问题付出代价。
第五,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犯错误才是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去追究到底是哪个孩子犯的错,也没有把错误当作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反过来想,大人们并没有制定出吃饭的有关规则,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何况规则也不能涵盖所有问题。孩子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不犯错误就不是孩子了。
但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一个孩子总怕犯错误的长期后果是:1.牺牲自尊去取悦大人,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讨好者;2.为掩盖自己的错误,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尽可能的投机取巧钻空子;3.认定自己总是无能或者是坏蛋,充满恐惧和羞辱,不能接纳自己;4.自我价值感很低,无法形成积极的人格。
其实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心里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往往不一定能照着去做。我们人很容易被情绪控制,倒退成为“爬行动物脑”而失去理智。而正面管教提出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Recognize);2.和好(Reconcile);3.解决(Resolve)。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犯了错误就有可以运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和好,然后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这次实践相当于一次小型班会,《正面管教》在“班会”一章完整并详细指导了召开班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原则、目的以及教师的态度等。
一、班会的目的。
1.学会相互尊重;2.对他人的帮助表达致谢或感谢;3.专注于解决问题。一个班级里如果孩子能够通过正面管教的方式解决问题,肯定能学会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所应具备的自律、合作、负责、坚韧不拔、机智、善于解决问题等技能。
二、班会的步骤。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或感激。用一个小物件作为发言棒,顺着圆圈传递,每个学生在发言前有机会向同学表示致谢。或者提前练习这样的句式:我要向XXX对我的帮助表示致谢。这样的句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别人做了什么。
3.设立一个议程。把每个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写到议程上,由孩子来主持并宣读每一个议程并让大家发表意见和建议。
4.原汁原味记录每条建议。
5.宣读所有建议,然后问涉及到的学生,愿意接受哪一条建议。应该允许当事人选择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建议。孩子们很快就会学到最有帮助的建议是那些尊重他人并且可行的建议,而非惩罚性的建议。
6.问做出选择的学生,愿意何时开始执行自己选定的建议。
议程中并没有“如果做出选择的学生没有遵守该怎么办”,我想执行的权利已经交给了学生,如果学生没有执行出现问题,那就下一次班会继续讨论。这的确充分体现了尊重信任。
三、班会的原则
1.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组织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客观,不做评判。
2.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控制孩子的手段。孩子们会一眼看穿并不再继续合作。
四、组织者或者老师的态度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不要陷入权力之争,否则即使赢了,代价也是孩子们成了输家;
2.做出榜样。在语气、氛围的营造上,在处理问题时幽默机智上,在思维引导上,要能够让孩子佩服;
3.问启发式问题。老师越是较少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越能独立思考。比如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太吵了。你可以问:有多少人觉得现在太吵闹了?有多少人认为现在不算很吵?
4.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如大家提出一个带有惩罚性建议后,你可以问:如果你处在比尔现在的位置,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正在受到帮助呢?没有人举手。可以再问:假如你处在比尔的位置,有多少人会觉得别人在合伙对付你?大多数孩子可能会举起手。然后继续问:对别人提意见或建议的时候,你们有多少人愿意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感受?
5.要客观不要评判。学生只有不受评判的时候才可能畅所欲言的表达看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避问题的解决办法更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信任、感受别人、合作、解决问题等。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即便是对于作弊这件事情老师的态度也很重要,不要单纯看作是错误,而要看到作弊的孩子其实是想通过测验,想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
这本书的很多方法步骤都简单清晰可行,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更正或者厘清的几个观念:
1.若要让孩子做得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孩子犯错了没做好,为了让他下次做得好,通常用惩罚性的方法对待他。比如写错字了,惩罚写10遍。写完10遍后感觉到下次要做的更好的激励了吗?学会自我控制了吗?惩罚的四个后果,也称为四个R: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下次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可以按自己想法做!
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下次绝对不能让抓住;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2.父母和老师们常常把奖励和惩罚作为法宝。在这个模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这个过程是谁在承担责任呢?显然是大人!那么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么样呢?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所以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还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孩子错误行为背后隐含着密码信息,有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或者自暴自弃。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可以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报复会让他们无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一种逃避,以证明自己真的不好。
所以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家长如果能了解不良行为背后的真相,就应该承担起责任,用接纳、理解、同情、鼓励和友善的心去帮助孩子。
4、大人常常面对孩子的行为失控,大人为什么没有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或者行为呢?
5、着眼于优点而非缺点。当大人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缺点上时,优点就会消失。反之,如果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
6、鼓励与赞扬。鼓励使孩子自信并能够自我评价,赞扬让孩子依赖别人。
7、改善是一生的过程,爱和欢乐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