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

意识目前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注意我们所关注的意识和灵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些人会觉得人的意识就类似于灵魂的那种概念,如果还是有人相信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人的灵魂有21克这种伪科学那就很荒谬了。灵魂应该属于宗教概念,最早灵魂的提出是想证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因为人有灵魂而动物没有,这就是我们比动物高级的原因。到了现代这种理论已经完全站不住脚了,人们找遍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没有发现区别人与动物至关重要的灵魂。

意识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我们自己有意识,而且一些动物同样拥有。当然也有诡辩者说:我们除了知道自己有意识之外,无法确定其他东西是否具有意识。不同学科对意识的定义也总有不同。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_第1张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意识有两派完全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哲学家认为意识总是和物质对立的,因此意识肯定是非物质的。大部分生物学家表示不赞同,认为意识肯定也是有物质基础的。

哲学家们很喜欢把世界分成精神上的世界和物质上的世界。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忠实拥护者。

马克思通过从黑格尔那继承下来的辩证法来看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存在是第一性的而意识是第二性。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意识是与存在是对立且联系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意识是一种非实体的名称,它没有在第一原理中占一个席位。那些至今仍旧死死拥抱它的人,不过是在死死拥抱一个回声。

他否认意识具有实体,只有直接经验到的才最真实。因此我们的记忆也就是被外在事物经验的一种习惯。而法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柏格森却认为这种习惯不包含以往事件的意识,不算是真的记忆。我们所遭遇的一切事件都会被记住,但常常只有有用的事物才进入意识。他得出的结论是:真记忆不是脑髓的功能因此精神和物质一样必然是一种实在。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体上是偏向唯物主义的,其中物理主义或是还原主义大行其道,认为一切自然界的现象都可以还原成物质或者物理现象,那么物理法则同样适用于意识现象。

从我浅薄的生物学知识来看,现代生物学认为记忆的形成和神经突触形成有关。我们大脑发出的每一个指令也是通过生物电流传递到身体各处。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处理无数的生物电流信号,这些电流传递着痛苦、愉悦等复杂的主观情绪,现在甚至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或电刺激来控制人的主观感受。生物学家相信,在这无数的生物电流中汇聚成了所谓的“意识之流”,因为大脑的电磁场与意识息息相关。即使不是这样,那么控制我们思想的意识也肯定是实在的物质,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很遗憾的是,人类至今也没有找到意识起源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些生物电流如何构成意识之网。

因此也出现大脑内存在高维空间等一些假说,这个太过玄幻。

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_第2张图片

生物算法假说认为意识就是一种可以自我进化的生物算法,这与人工智能相对应,承认意识类似于软件,是非物质的。更有甚者认为意识只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副产物,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决于大脑的复杂程度,因此大脑复杂程度越低就越不可能产生意识思考。由此而产生的推论是,任何足够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都会产生意识,那么由人类构建的复杂的互联网系统会不会产生意识呢?幸运的是人类目前无法用计算机模拟出人的意识,意识之谜仍然未解。

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_第3张图片

单神经元理论认为每个神经元都有独立的的意识,神经元间能够传递和交流信息,但是如果每个神经元都有独立的意识,那么我们何以形成唯一而一致的感觉?这或许倒是可以解释我们多面的人格以及很多自相矛盾的想法。

即使神经元没有直接相连,也可以彼此间相互交流。于是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量子纠缠”,相互关联的粒子间神秘的超距作用。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 UCSB ) 著名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 Matthew Fisher 就笃信,人的意识、记忆和思维是量子纠缠的,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那怎么证明呢?

他说我一定要在实物上证明,要寻找量子纠缠的实体。很多科学家找了很长时间,发现神经细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纠缠,但是微管的时间尺度是10-20秒到 10-13秒,远远小于人的记忆和意识的形成时间。但是他通过理论的实践,以模拟的方式找到了,正在进行实验验证。

因此人们所说的第六感还有心灵感应是不是也极有可能是量子纠缠导致的呢?

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_第4张图片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我们对物质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再到超微观,因此我相信大脑或者身体中有一些目前我们无法看清的结构,毕竟我们对蛋白质的观察也仅限于三维结构而已。而这对于意识来源问题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危机。随着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深入研究,最后可能发现我们以为的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竟然不是物质,也会对世界的物质性大大的削弱,使意识又重新回到非物质的基础上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物理学不断削弱物质的物质性;心理学不断削弱精神的精神性。

参考文献:

1、  罗素. 西方哲学史[M]. 重庆出版社2015.

2、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中信出版社2017.

3、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2017.

4、《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意识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