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终总结——01 写作

01 写作

大概从后半年开始,我厌倦了在写作中抖抖机灵然后沾沾自喜。太幼稚、浅薄,并不算高级的幽默。我对写作有了更高的追求。

01.1 行文的节奏

长短句若安排适当,会体现出从容优雅、清新饱满的风度。

还有,要避免过多的对仗,因为这不仅会破坏文章气韵的生动流畅,甚至会显得刻意和低级。

王小波有一篇《我的师承》。以前我还领会不了,现在懂了。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

当然,刻意的工整和刻意的不工整,都是刻意,希望以后能顺势而为,自然而然。

01.2 语言的简净

在“语言简净”这一点,古典文学是很好的教材,言简意丰,富有张力。

我文章中那些“有时候我觉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会……”之类口头语,已让我十分厌倦。

发过一条朋友圈,最初为:

“早上起床,刷了一小时手机看了半小时书。然而时间投入与收获完全相反:一个小时的手机刷了什么现在完全不记得,对书里的内容倒是印象深刻。看来,永恒的美注定会打动人心,浮躁的东西转瞬即逝。”

说起来,这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作文了。

但后来,我修改为:

“早上起床,

刷了一小时手机,看了半小时书。

现在,只记得书。

星星是星星,泡沫是泡沫。”

——这二者已完全不在同一量级了。

也许,汪曾祺会认为,连最后一句都多余。

01.3 语言的音调变化

有的文章可以朗读,有的不适合,这其中一定有音调节奏的高下之分。为这个,我复习了一下《古代汉语》里的平仄,很惭愧,依然没太看明白,得继续钻研。

比如,对这句“星星是星星,泡沫是泡沫”,我总是不太满意:前半句两个轻声,非常消解力量感,后半句五个字全是去声,听起来非常急促,不太搭配隽永的意味。

也许前半句修改成“恒星是恒星”好一些,后半句我还想不到更合适的表达。

总之,近来写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就是一些工具性的经验之谈。现在的写作水平,也只能帮孩子改改作文。

但我是自信的。我有信心,只要保持努力,一年,三年,五年……注定会有一个鲜活的突破,在某个平常的清晨,从天而降。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终总结——01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