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漠皮卡的战技术性能看现代游击战方式

游击战是我们在战争年代的独创,是经过实战检验的血与火的总结。游是走,击是打,字面理解为游动攻击。游而不击是逃跑,击而不游是拼命,两者都要不得,所以其精髓在于人人皆知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用专业的术语表达即为: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回顾近几年发生在中东和北非的几场局部战争,皮卡能够大行其道,从其战技术性能指标来看,都符合游击战的基本要求。

A、机动灵活。这是游击战的基础。在广袤的沙漠地区,结实耐用的皮卡有相当大的速度优势——兵力可以快速集结;面对强势的对手,可以迅速撤退;相比重型的坦克、装甲车,皮卡在遭到空袭的情况下,生存的几率也相对大一些。

政府军装甲运兵车被歼

改装的皮卡车虽然是民用车,但速度和载重量都远远强于上世纪50年代出厂的装甲部队。再加上正规军的作战素养低劣,民兵的皮卡大军能够随时集结发动突袭,还能够在击溃敌方阵线后快速追击,即使面对强敌攻不下来,皮卡的速度也能保证安全撤退,绝不会陷入阵地拉锯战。

B、武器平台的改装潜力。能够匹配全地形、全天候作战。从7.62毫米口径到14.5毫米口径,从单联装到四联装的各种机枪,从107毫米无后坐力炮到122毫米火箭炮,甚至武装直升机专用的火箭发射器都被可以被装上皮卡。在缺乏战术训练的正规军面前,看似强大无比的装甲部队,实际上一发40火就能干掉。

从沙漠皮卡的战技术性能看现代游击战方式_第1张图片
利比亚政府军装甲部队

C、后勤独立。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相对高级一些的指挥官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场仗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民兵组织和叛军基本没有成体系的后勤技术保障条件,所以皮卡被无法替代地成为了战场主角。

一辆坦克即使在公路条件下行驶,百公里的油耗也达到了二、三百个油,对于对于交战双方的后勤补给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再结合当地的作战环境和沙漠地形,其实双方都不具备使用重型车辆进行战斗的条件。政府军的重型装备一旦大规模集结,马上就会成为西方空袭的活靶子;而反政府武装又没有获得与使用重型装备的能力,双方武器装备平衡点出现。

而民用皮卡成本低廉,一般百公里油耗也就十几升,经过加装武器平台的车辆一箱油就可以机动几百公里,并能持续作战好几天。更重要的是,一辆装甲车的价格,足可以购买一百辆皮卡。并且皮卡对后勤的依赖更低,装上三五个人和一些给养,再临时加装一些武器,不管是机枪、火箭炮还是反坦克导弹,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作战和机动,甚至是生活单元。

所以,皮卡模式成了以小搏大的成功典范,而改装皮卡则基本成了民兵级武装。

前文回顾:皮卡,为战争和改装而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沙漠皮卡的战技术性能看现代游击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