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

人口研究报告

可以印出各种统计数值,

计算城市人口,借以描绘一个城市,

但对城里的每个人而言,

一个城市不过是几条街巷,

几间房子和几个人的组合,

没有了这些,一个城市如同陨落,

只剩下悲凉的记忆。

”对于1969年的汉芙来说,这家书店,这条街就是这样的,

于是这本书是一本悼念逝去的书,

纪念二十年年间人心的一场奇遇。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1张图片

初识此书,

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面,

电影中的《查令十字街》是一个引子,

让生活在洛杉矶的吴秀波和身在厦门的汤唯因缘际会下相识,

就像当初海莲和弗兰克一样,

他们通过书信相识相知,

不同结局的是:

他们最终幸运地相遇在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

结束在两人嬉笑漫步于泰晤士河畔。

而海莲一生未与弗兰克相见,

她们的感情止步于书信,

就连弗兰克去世的的消息,

也是其妻子通过书信告知的海莲。

海莲终生未嫁,

留给后人其最大的心愿便是: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

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2张图片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3张图片

未曾读过本书的朋友或许会觉得,

既然弗兰克已经有妻子了,

那为何还会和海莲保持这般往来,

如果在这个时代,

是不是会落得个渣男小三的骂名,

可是如果时间回到那个时代,

或许很多有趣故事才会那样合理。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

关于海伦和弗兰克书信往来的记录。

海莲是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

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为离开过曼哈顿,爱书成痴。

弗兰克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经理,

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温文稳重的英伦绅士。

命运总是善于安排各种巧合,

海莲得知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在售各类旧书,

于是就写信联系购书,

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回信并帮她找书。

在这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海莲和弗兰克也慢慢的熟悉了,

两个喜欢读书的人除了一起讨论文学书籍外,

生活的内容也渐渐被写入到书信中。

通过弗兰克,海莲更认识了旧书店的其他员工,

以及弗兰克的家人们。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4张图片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5张图片

由于当时英国还处在二战之后的经济恢复期,

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还都是配给制,

而生活在纽约的海莲,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

除了买书支持弗兰克之外,

还经常给远在伦敦的他们寄一些火腿、蛋奶食品甚至是丝袜,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作为回赠弗兰克也经常寄一些旧书籍。

在别人开来或许一文不值的书籍,

可在海莲拿一些俗物换来了可以带进棺材里的东西这有可比性吗。对于这些书籍海莲尤为珍视。

这本书最为我感动的就是,

两人的交流从始至终都是书信,

通过书为载体交流心灵,

通过信的形式丰富情感。

在现在这个看书已经成为“奢侈活动“”的社会中,

“文艺青年”听起来似乎成了调侃的话,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城市中,

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时间来看书。

随之,能以书为载体做讨论和交流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只有在大家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准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才不会出现你因为《悲惨世界》掩卷长叹,

却发现别人正为《小时代》泪流满面的尴尬场景。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6张图片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7张图片

信,这种传统交流形式虽慢,

但情感的表达却是字字斟酌。

或许在读王小波给李银河的书信集中更能深切的体会吧,

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愁情,

等待着书信那一头人回信时的不安与憧憬。

现代的科技的确让我们沟通更便捷了,

但沟通随之也变得更加的廉价了。

这是时代的红利却也是滋生出这个时代人类的许多病垢。

越容易相识离别也越显得淡薄。

几分钟几句话,

天涯路远,

一别两宽。

回到那个车马邮寄的年代,

在等待着你回信的时间里,

我的感情也慢慢的发酵了。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8张图片
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在查林十字街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