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多少华语歌曲在沉睡的状态么?80万。
你知道多少时间就能产出一首新歌么?4-6小时。这还仅是收录到磁卡或光碟上的,完整的数据必然远大于此。
你知道在线音乐平台的曲库里有多少歌曲么?QQ音乐2015年10月就已突破1500万首,网易云音乐500万首;到2016年7月,网易云音乐已突破1000万。按照这样的行业发展速度,QQ音乐如今的曲库至少已经突破了2000万首!
但是,沮丧的是,设若你一天24小时都在听歌,每首歌3分钟,你活了100岁,你从出生就开始不重复地听歌,你也仅能听1752万首歌。这个总量别说没达到目前的音乐总量,甚至每天都在被新增歌曲抛在后头!
更沮丧的是,虽然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音乐,但是华语乐坛却到了“很难出新歌的时代”。出的不少,火的不多。即使对于一个专长做音乐类节目的制片人而言,他都会感慨,你让我现在说出2016年10首新歌,我恐怕都做不到。
这或许就是信息过剩时代下的窘境吧。每个人都能发声,但是被听到的概率却被蚕食得荡然无存。而立足于这个时代的音乐节目,又该如何自处?抱着这个好奇,传媒1号(ID:zcfhxy)对话了《金曲捞》的制片人姜方明。
未知的,就是新的
音乐节目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姜方明认为,在所有的节目类型中,音乐节目是相对保险、永不过时的,只是模式、形态会出现疲乏期。近两年中国综艺原创和制作的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所以也出现了更高速率的优胜劣汰,在音乐类节目中亦是如此。
之所以选择《金曲捞》这个项目,就是立足中国音乐产业目前的现状——新歌产出乏力。从数据的量上看,中国音乐产业一片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然而却不复当年音乐产业的黄金时代,传唱度高的歌越来越稀有。这或许因为传统音乐行业受到时代变迁的重创、旧有盈利模式的失落以及新型盈利模式的尚未成熟所带来的行业浮躁。
于是,《金曲捞》似乎找到了音乐行业转型期内的一个空白点:唤醒音乐黄金时代的优秀作品。老实说,因为当年的行业经济链条相对稳定,因此有较多的音乐人能够沉下心来、踏实严谨地做音乐精品,但很多那个时代的作品因为时机、公司、宣传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原因被埋没了,而这些歌曲的质量是远高于如今铺天盖地快消品的音乐的。对于观众来说,未知的就是新鲜的。
姜方明说,在《金曲捞》的项目执行中,与被唤醒音乐的原创者沟通后,发现每首歌都是有意义的,每首歌都有其背后的故事。不同于如今的网络歌曲,卡带、CD年代的音乐每张专辑就是10首歌,所以对于歌手而言,每首歌的收录都是慎重的。
而这个节目,就是要抹去遮掩在歌曲之上的岁月的尘埃,就是要改变原来已经定数的歌曲的命运,就是要试图弥补一些曾经错过的遗憾,无论对于歌手还是听众,就是要完成一场超越时空的音乐对话,或许也为如今的音乐界引以为鉴、沉淀思考。
尽力去唤醒,但绝不勉强
相对于人的戏份较多的音乐类节目,《金曲捞》的绝对核心是“曲”。以本季节目12期(最后一期不唤醒歌曲),每期节目唤醒4首歌(包括开场曲)的容量来计算,也仅有44首歌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被唤醒。这对于被埋没的海量歌曲而言,显然也是微量的。而对于节目组而言,这个万中选一的工作就成了最核心的难点。
姜方明表示,《金曲捞》选择歌曲的唯一标准就是好听。而要替全国观众从80万首音乐中打捞出44首最可能击中人心的音乐,绝非易事。他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确定艺人,反推去找他被埋没的歌;另一种则是先确定歌曲,然后再去寻找原唱歌手。
他们尤其关注歌曲量庞大的艺人,比如张信哲。节目组会把他所有的歌曲挨个听一遍过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会有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节目组初选,把张信哲所有好听但传唱度不高的歌筛选到20首;第二步,音乐总监复选,刘洲会把这20首歌根据他的专业眼光再精选到5首;第三步,联合复选,由节目组与刘洲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进一步缩小到其中3首;第四步,最终定曲,节目组拿着这3首歌,与原唱歌手、唤醒师进行沟通,确定演唱的最终曲目。
然而,尽管经过层层筛选、各方考虑,被节目组打捞出来的歌曲也未必就能成翻红的爆款。事实上,在节目实际录制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有些歌曲在500位听审那儿就没有被唤醒的案例。对于此,节目组的态度是很放松的。姜方明说,我们自然希望团队用心遴选出来的歌曲都能打捞成功,但这个节目终究做的是一个平台,我们把我们认为好的音乐通过节目推出来,推向大众、推向社会,而最终歌曲的命运则留给社会、留给时间来评价。我们不会对歌曲做过度的包装,好听的就支持,不好听的听过也就算了。
一场两个时代的唱和
呈现在《金曲捞》舞台上要被唤醒的音乐,都有两个版本。先由唤醒师演唱节目专属定制的改编版,再由原唱歌手与唤醒师合唱当年的原版歌曲。所以,观看这个节目的一大乐趣在于,你会听到两个时代的声音,以及其中岁月流逝里流行音乐的嬗变。
因此,对于节目而言,音乐的改编与重新演绎是另一个重点。完成改编版,需要唤醒师与音乐总监的通力合作。《金曲捞》的音乐总监刘洲是非常有改编天赋的中生代音乐制作人,11岁学习编曲,15岁开始职业编曲生涯,一直到22岁成为专业编曲人,24岁成为职业音乐制作人,2015年在《我是歌手3》的舞台上帮韩红改编了《天亮了》《往事随风》,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成绩,在决赛又改编了《天路》助力韩红夺冠。
而他在《金曲捞》的舞台上扮演着近乎“定海神针”般的角色,选曲、改编、与唤醒师与原唱的沟通、音乐与节目内容的衔接、现场再编曲,都需要他的存在。而在改编这个问题上,原则是要符合当下审美,符合以年轻人为主的主流市场,所以,会有现代化的编曲与元素的运用,这无疑也是刘洲的年龄与阅历相一致的。
为了达到最好的两个时代的唱和,最好地诠释改编版的金曲,在唤醒师的选择上,节目组一律选用实力唱将。他们也不是没有动过要用流量型偶像歌手的念头,只是质问自己做这个节目的初衷何在,还是坚守了若要做一个纯粹的音乐节目,重点还是歌曲演绎的质量。也由此,节目组会有意向唤醒师施压,因为他们演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首歌是否拥有二次新生的机会。歌手们多少对此感同身受,毕竟几乎每个歌手,都有认为自己不幸被埋没的作品。
就做一件纯粹的事吧!
采访中,姜方明很多次用“纯粹”来形容他正在做的这件事儿。
和当下主流音乐节目不同的是,大多数人做的都是“已火”的歌曲,而他们在做的则是“不火”的歌曲。他非常骄傲地说,这真的是在做一件对中国歌坛分外有意义的事儿,对于那些认真做音乐的音乐人而言。
他们曾经担心过节目对歌手的消耗量,但是随着节目的开播,这似乎不再成为问题。以谭咏麟为例,他是第一期《金曲捞》的原唱歌手。在他参加完节目录制后,自发地向自己的同行朋友推荐了这个节目,因为这个节目的确还了他的一个愿,把当年的遗憾终于做了补偿。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歌手主动找上节目组,希望能够上节目,说自己有什么歌曲希望能通过节目的平台唤醒。
我猜想,这大概真的击中了很多音乐人的内心吧!也许,对于观众而言,听到的是两个时代音乐的唱和,而对于歌手而言,看到的却是自己如今的状态与过去的样子的照面,如今的机会与过去的遗憾的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