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BBC世界史》:读史七万年——于细节处见宏大

读史七万年

——于细节处见宏大

拿到《BBC世界史》便被它的厚重与沉稳所打动,封面上地球亿万年变化转动,人类是诞生于其中的一个渺小物种,却又是伟大的,能够创造和记录他们的文化与历史的有智慧的生物。

作者安德鲁·玛尔在《导言》中说:“写作和阅读世界史的唯一理由是,人若缺乏对世界史的了解会更加荒谬绝伦。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学史,向来都有一份不可回避的教育意义在其中,有时难免显得沉重枯燥而失了读书的趣味与轻松,然而在这本《BBC世界史》中,却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忧。

多年纪录片的编辑生涯,让安德鲁·玛尔在下笔讲述人类七万年历史之时,并没有只是干巴巴的陈述史实,也不是不带情绪地将经过历史学家考证的事件和人物单纯的罗列摆放在读者的面前。

安德鲁·玛尔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历史讲解员,他用自己笔下的文字带领我们走入人类历史的长廊,时而指着骨针壁画,时而敲敲陶器青砖,用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作者并没有简单的一句话带过,而是分别叙述了大禹三过家门时家中的变化和他手脚上长满的老茧,甚至用略带调侃的语调进行了今昔对比。以今时大禹的此番举动会以“忽略儿童”的罪名受到谴责,与往日这样的精神恰恰是打动人的勤勉献身,鼓励人们争相效仿学习来作比较,于细小处,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埃及古老的居民修建王者的神庙与雕像,古老建筑的宏伟与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古老王者的崇高与权力令人震撼于心。而安德鲁·玛尔却笔锋一转,将聚焦的目光投向了工匠个人的陵墓与记录。日常的生活、日常的食物、日常的穿着布料,甚至还有一个叫做帕尼卜的心肠歹毒的工头。他盗取皇陵财物,逼迫工匠的妻子与他通奸,直到最后被法老的官员捉拿审问、剥去职务,挖掘古时普通人的点滴生活。而正是通过这些细小的记载,凸显出的却是古埃及拥有公正、有效的司法体系的大事件。

从细节入手,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当时的生活,安德鲁·玛尔落笔之处生动有趣,更能让读者从并不枯燥的读史中,不知不觉地体味出更深刻的道理,引发出“以古鉴今”的思考。

但尽管安德鲁·玛尔常于细节处落笔,然而他的历史观却在导言之中开宗明义:“历史学关注变化,它将注意力集中在伟大的变革者身上”。

无论是统一王朝的阿育王、秦始皇,还是宗教的创始和宣传者释迦牟尼、圣保罗,亦或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造成世界的巨大变化,都会带动历史在某个转折点上向着不同的轨道和方向延伸而去,即“大人物推动历史,小人物构成和体现历史”。

而值得令人万分赞赏之处,则在于作者安德鲁·玛尔的客观冷静,虽然站在伟人推动历史的观点和立场之上,他却并没有一味的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毫无原则的推崇。而是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到,再伟大的历史人物都脱离不了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的局限性,甚至不加掩饰地指出他们行为的毛病与人格上的诟病,从而避免了从这种历史观出发而会产生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对个人的盲目推崇热捧以导致不堪设想的恶果。

丰富的细节,生动的笔触,理智而清醒的世界观,安德鲁·玛尔的这本《BBC世界史》足以称得上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

于细节处入手,它让我们静下心来的同时想到平时容易忽略和想当然的问题:古人与我们现代人究竟谁更聪明一些。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后者,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我们上天入地,甚至离开地球,我们建立的民主法治的国家体系,我们促进了全球的联通,科技渐渐向着无所不能的方向发展。然而原始人却只能茹毛饮血,用着粗制滥造的工具。

而这恰恰是我们所忽略和误解的——原始人、古人,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我们想当然认为的那般愚笨。他们在七万年前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再没有任何前人智慧的借鉴铺垫中,发明了工具、发明了耕种、发明了科技,从无到有,让人类得以代代延续并日益发展壮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甚至比现代人拥有更多的智慧与能力。

于宏观处落笔,它给我们以历史的、世界的思考,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人类“有能力理解和塑造周围的世界,这使我们逐渐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纵然今天我们已经为地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如同我们曾经克服挑战、渡过难关一样,科技能力使我们仍然具有足够的信心”,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伟大与渺小,让我们永远记得人类的不屈与谦逊。

                                                                            首发:豆瓣·吟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BBC世界史》:读史七万年——于细节处见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