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这是一副来自389年前的世界地图,它映射出当时欧洲人眼中世界地理的雏形:图中,一块巨大的南方大陆若隐若现(TERRA AVSTRALIS IN COGNITA),但是还没有今日的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的概念,更别说南极大陆了。一百多年以后,詹姆斯库克船长的远航才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真正进入欧洲人的视野。
在亚洲,拥有元宵、饺子、孔子等众多伟大“发明”的韩国人应该很伤心,在那个年代欧洲人的地图上,朝鲜半岛居然连个轮廓也没有;菲律宾人则可能会对这个地图很满意,因为吕宋岛的巨大国土面积令人印象深刻。其实韩国人也不用太伤心,那个年代,欧洲人对东亚的地理认识还是一片混沌,制图师们的地理信息,通常来源于不同的探险者或者商旅,无论在准确性和实效性上都差强人意。比如,此图作者的另一幅亚洲地图中,北京居然在不同地点出现过三次,一次叫Combalich,在Kitaisk区域;一次叫Cambalu,在Cataia区域;一次叫Paquin,在Xuntien(顺天)辖区,这些地理信息暗含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元朝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北京名称变化的历史缩影了。
在北美洲,加州的轮廓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岛屿;密西西比河的原始概念已经在图上显示了出来,但是庞大的五大湖区的身影却没有一丝踪迹;弗吉尼亚的名字很是突出;在北部,亨利.哈德森最早到达和探索的区域用他的名字标了出来(今日哈德森湾附近)。在西部, 已经有一片广大的陆地被标注为新不列颠尼亚(Nova Britannia) 在它的南方的大片陆地则被标注为新英格兰(Nova Anglia),在那个年代里,不列颠尼亚和英格兰明显代表了来自欧洲的不同王国与势力,但其中的分分合合,只能向历史课本寻求答案了。
在南美洲,勒梅尔海峡(Le Maire)显示在地图上,似乎也暗示着火地岛和未知的南方大陆之间似乎有着狭窄的水道。但实际上,那是南美大陆和南极大陆之间的世界上最宽广、最深邃的海峡 - 德雷克海峡。1578年英国环球探险家、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最先发现了它,后来,后人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海峡,然而,德雷克本人最后并没有航经该海峡,而是选择行经较平静的麦哲伦海峡进入的太平洋。在德雷克之前,那个海峡可能已经存在了亿万年,只是碰巧,英国人后来为它取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而已。
不过,让人觉得蹊跷的是,在这张地图并没有标绘德雷克海峡。要知道,在当时的英格兰,老洪迪斯(洪迪斯家族“掌门”,此地图作者的老爹)在宣传弗朗西斯·德雷克的“事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弗朗西斯·德雷克在1570年代后期曾环球航行,老洪迪斯据此在1589年制作了一张著名的New Albion海湾地图,其地理信息基于德雷克航行日记和目击者对这次旅行的描述,以此描绘德雷克最早期在北美西海岸建立的英国人定居点地图。为德雷克爵士绘制的画像也是老洪迪厄斯的著名作品之一。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个时候,德雷克爵士自己也不知道,日后会有一个世界上最宽阔的海峡被叫做德雷克海峡。
总之,除了欧洲、地中海、非洲等已经被欧洲人所熟悉和了解的地域,这个世界地图其他部分的轮廓,和我们今日所熟悉的世界地图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在今天,人们凭着地图出行已经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但400年前如果有人试图按照这张世界地图去做环球旅行,那和今天的我们试图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做星际旅行的难度差不多。那是因为,从欧洲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近代地图学的概念才逐渐的形成,彼时,比例尺、投影方式、等高线、等深线、经度纬度线等等这些现代地理概念、测量手段、测绘工具等等,还没有发展成熟到融入地图科学之中,这颗星球上的许多角落,仍然只是来自探险家和水手们的传说、仍然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和探索。
但,就是这样一张地图,它却是17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图之一。作为洪迪斯(Hondius)家族著名的装饰性世界地图之一,这张地图首次出现在1630年的版本的《墨卡托-洪迪斯地图集中》(Mercator-Hondius Atlas)。
说起来,洪迪斯家族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地图圈大咖墨卡托家族,还算是“老乡”,俩家都是弗兰德斯人(Flanders,古老的低地国家之一,位于今日比利时荷兰等部分地域),两家也都是为了躲避弗兰德斯的宗教迫害而“背井离乡”, 老墨卡托的后半生四十余年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度过,老洪迪斯则是辗转伦敦、1593年前后才定居在阿姆斯特丹。
1593年,这一年,原产于小亚细亚的郁金香传入荷兰, 离“郁金香泡沫”破灭还有44年;这一年,荷兰还不叫荷兰,叫做尼德兰联省共和国,26岁的莫里斯亲王已担任联省共和国军事长官多年,正奋战在抗击西班牙人统治、拓展并保卫联省共和国疆土的战场上,虽然他最终也没能重新统一分裂的南北尼德兰。荷兰独立的八十年战争按历史课本从1568年算到1648年,但1648年西班牙签署条约正式承认荷兰独立的时候,荷兰的商业繁荣事实上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近全球一半的贸易额。伴随着荷兰独立、强盛和走向世界舞台的八十年战争、荷兰地图制图也走入了黄金时代。
老洪迪斯不光如前文所述同英国的德雷克爵士有过交往,在1605-1610年间亦曾经受雇于英国另一位著名地图师约翰.斯皮德(John Speed),为其《The Theatre of the Empire ofGreat Britaine》(《大不列颠大观》)刻制印版。斯皮德的大作容我们选篇另叙。
1604年,洪迪斯家族的“掌门人”约德卡斯.洪迪斯( Jodocus Hondius, 1563 –1612,暨 老洪迪斯),从墨卡托家族孙辈的手中,买下了那本著名的《Atlas》的印版,在那个年代,版权Copyrights是有实实在在的“版”的。1606年,再版的《Atlas》里面,已经加入了36幅洪迪斯家族自己的地图作品(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但老洪迪斯仍然谦逊地把自己列为出版商,并谦逊地承认地图册中的大多数地图是由墨卡托原创的,再版的地图集依然被称为《Atlas》,老洪迪斯把制图人的荣耀,仍然归于墨卡托家族,只是在标题页,加入了自己和老墨卡托的画像“合影”,所以后人将此之后的版本习惯称为《Mercator-Hondius Atlas》。然而历史上,这对地图圈的大咖“老乡”,其实从未有过一面尘世之缘。
不过,老墨卡托或许应该感谢老洪迪斯这个会做生意的 “老乡”制图师,在他的运作之下,墨卡托家族的《Atlas》再获荣耀,而洪迪斯家族的名和利也都获益颇丰。
1612年,老洪迪斯去世后, 他的儿子亨里克斯.洪迪斯(Henricus Hondius ,1597-1651)已经在父亲的培养下成长了起来并接管了家族企业,继续发布新版本的墨卡托–洪迪斯地图集。 1623年,在第五版的墨卡托 – 洪迪斯地图集出版时,他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本地图集中。再后来, 他与他的姐夫简·詹森纽斯*(Johannes Janssonius)合作, 继续扩大和出版家族的地图集作品, 该图集系列被后人称为墨卡托-洪迪斯-詹森纽斯 (mercator-hondius-janssonius) 地图集。据统计, 在1609年到1641年间,洪迪斯家族一共出版制作了29个版本的(包括一个用英文版)《Atlas》。此外,他们以更紧凑的形式出版了地图集《Atlas Minor》,这种便携式的地图集为它开辟了了更广泛的买家市场。在其二人合作努力下,1638年的地图集已经是3册的大部头作品,并被命名为《Atlas Novus》,包括单独的一册今日意大利地区的地图。到1660年版本时,进一步扩展到11册,命名为《Atlas Major》,有荷兰语、拉丁语、法语、德语等多个版本,但该版本当时并没有英语版本。
*简·詹森纽斯,1588 -1664,英文也拼写做Jan Jansson,荷兰制图师及出版商世家。其妻子伊丽莎白.洪迪斯1627年去世,其与亨里克斯.洪迪斯在1630年代设立了合伙企业,并将地图集的出版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
两代人的努力之下,洪迪斯最终成为17世纪荷兰地图制作黄金时代中的一个著名家族,在这个家族的影响下,阿姆斯特丹也一度成为17世纪世界的制图中心。
从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及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始,西方制图学者都注重地图的美学特性, 一些制图师为了表达对他们赞助人的感激(通常是一些富有的皇室或贵族),甚至专门制作华丽的地图献给赞助人,代表着一份崇高的礼物。本文的这张世界地图虽不是一份礼物,但依然保持了对美学的追求:在此地图的四角依次细致地描绘了托勒密、尤利西斯·凯撒、墨卡托、洪迪斯本人的人物肖像,地图的边框上拥有着丰富华丽的装饰,一些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人物也被装饰到地图的四周,古老的花体字,鲜艳明快的色彩对比等手法,都是为了进一步达到美化地图的目的。
这些古老的地图,往往更像一幅幅艺术珍品,除了传递着人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地理信息,地图本身也拥有着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西方古地图的装饰性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科学制图的诞生,在西方绘制的一些当代地图中,仍然能够看到传统艺术与美的影子。
荣耀舰队 / 橙湖工作室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