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读无用书 ---漫谈 Andrew Marr 的《世界史》导言

今天想谈的话题,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下,估计也是叫嚣很多次的议题吧。

我一直很喜欢看书,看的书目也很杂。但很大范围是属于小说题材的。因为应试教育下的中学六年里,没有喜欢上历史,地理之类这些科目。反当开始工作之后,开始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人物传记,或者游记之类。

功利心强烈的人,总觉得,书本假如内容是不能变现的,那就是无用的。喜欢看一些什么成功学之类的书籍,或者著名成功人士的传记,看看他们是怎么成功。渴望在这些书籍里面,借用或者直接现学现卖,复制那些成功。

我个人觉得,现在因为互联网,因为科技,因为种种因素,让社会进步速度变快很多。就好象在 Andrew Marr 的《世界史》导言里那段带给我思考:

在本书涵盖的时间范围内,没有证据表明人类的生物特性或本能发生了改变。但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确实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例如,随着饮食的变化,我们上下齿的咬合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当然由过多咀嚼谷物导致的“覆咬合特性”要到很晚时才出现。为摄入牛奶,部分人类群体开始饲养奶牛,他们由此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消化系统。相较而言,亚洲人则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所以他们的消化系统也稍有不同。走出非洲后,人类沿不同方向行进。最终,他们都在肥沃的土地上定居下来,彼此分隔开来。因此,人类形成了不同的外貌:皮肤的颜色、眼睛的形状和颅骨都有细微的差别。当远隔千山万水的种族再次相遇时,相互猜疑是必然的。但是,人类在体型、力量、想象力、理性、交流能力、使用手的方式、处事方法和辛勤劳作等方面并没有太多差异。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我们并没有变得更聪明。

【如果没有变得更聪明,人类数量何以成倍增长? 我们在提供物质生活水平方面何以如此成功?答案很简单,我们是一种善于合作和学习的物种,不断积累前人的劳动成果和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永续发展。我们不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站在我们祖父母及曾曾曾祖父母的肩膀上。例如:近期有一个聪明的研究者试图制造一台简易的烤面包机,这台面包机要依靠电力驱动,可以将面包片自动弹出。如果他希望从头做起,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他需要首先了解石油勘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的历史,随后,他还要学习专门的工业生产知识。】

渴望成功,渴望自己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高高在上。但从比例上来说,金字塔的分布,顶端的人群总是少数的。当然不是说,那就享受一事无成,无所事事的人生,反正大部分人都会处于塔底。刚说的金字塔分布,是冷冰冰的数据表达。努力,上进,肯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坚持。但功利心强会把一个人带入到怪圈,好似怎么自己看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学,但却没有成功复制,会开始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父母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基础,自己很努力也得不来那些人脉,资源。

知识在前人的汇总记录下,在书籍中完美存在。你要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那是你的幸运。大部分人群,都需要学习,需要受教育。那为什么又说读书无用,读无用书呢?这不是在自相矛盾吗?当然不会,因为标题或者论点中的无用是打引号的,或者说是带着读书人那种反讽的意味。复制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是不太可行的。可以借鉴,学习,总结出对你自身契合的方法才是正解。反过来细问自己,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你如何定义成功?这个论点有些宽泛,而且很容易引起长篇大论。每个人得仔细思考,得出的结论保留在自己内心就好。

导言中,还有一个段落,让我觉得想通了“政治”这门学科存在的理由。摘自如下:

【无数人各自独自研习农作物的形态、管护方法和灌溉手段,农业生产由此产生。这种变化内嵌于人类的家庭经验,因此具有谨小慎微的特点,尽管它会带来重大且意料不到的后果。工业革命迥然不同,蒸汽动力的获得需要煤矿工人、冶金学家、律师和资本家的通力合作,但搭乘火车的旅行者或身穿由蒸汽动力机器缝制的衣服的人则根本不需要领会这项技术。总体而言,专业化意味着生产进步不再依赖个人,大部分人只要信任他人即可。人类文明日益复杂化,但我们对其原理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因此,大部分人影响社会进程的能力似乎正在消失。今天,数十亿人依靠数字技术和现代医学生活,但没几个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作为个体,我们几乎不能控制任何事物。这就是为何政治依然重要的原因,但就是这唯一的杠杆也并不可靠。】

发现了吗?数字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作为社会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人,不需要去理解,懂得全部的原理,只要信任他人即可。那么,具备有群策群力的领导者,具备想象力的艺术家,具备创造力的发明家,都会是未来的方向。你选择哪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无用,读无用书 ---漫谈 Andrew Marr 的《世界史》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