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书《科学管理原理》第一天
全面理解管理中的效率问题,这是科学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标:
1.理解从瓦特到泰勒,人们如何从通过技术提升效率转向通过管理提高效率。
2.理解科学管理解决效率问题的思维方式。
3.理解科学管理和当前管理问题的关系。
一、从瓦特到泰勒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起源是从瓦特改进蒸汽机开始。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他是典型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把影响效率的影响逐个分析,找到最关键的阻碍效率的因素。还原论是西方科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科学家们通过还原论和实验研究成功的解释了物质世界,建构了从星系到分子、原子,逐层还原的物质世界理论体系。
在工业革命,还原论的思维被用于改良机械,提升效率。还原论最终把世界拆分成一个个精细的零件,通过零件的设计和重构让世界自动、稳定、高效的运转。以机器改造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然而,生产制造中总有一些环节是机器不能替代的。泰勒科学管理再过了一百年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生产环节是机器无法替代的,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如何提高这些环节的速度,就成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效率的关键。
泰勒之前的工程师,熟悉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机器生产效率的问题,但泰勒用还原论的思想来解决人的生产效率问题,这是泰勒的创举所在。从思考方式而言,泰勒找到员工工作任务中低效率的环节进行改良,和瓦特改进蒸汽机本质上是一样的。在一个可以被预测的世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尤其有效。如果我们回顾生产制造的历程,会发现人力是从古至今主要的生产因素,低效的人力是阻碍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瓦特和泰勒都是要找到替代低效人力的方式,即便到了知识工作者的时代,老板还是抱怨员工效率不够高,执行力不够强,战略目标不能落地,希望找到更好的替代低效人力的方式。
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良替代人力,节省人力成本;或者树立严格的工作标准,招募或者培训训练有素的员工。这仍然沿用瓦特和泰勒的思想。
二、科学管理的思维方式
1.科学管理是以事为中心的
我们现在常常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尤其是在90/00后的一代,经常强调要尊重员工的个性。而在科学管理,恰恰反对的就是以人为本。这并非因为科学管理是残酷的管理方式,而是泰勒发现管理者把管理重心放在对员工的奖惩激励,而疏于对工作任务本身的了解,也无法给员工设计合理有效的工作目标,导致员工工作效率很低。
奖惩激励能够解决动机的问题,但是没法解决员工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的问题,因为在缺乏系统总结最佳实践的情况下,员工各行其是的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随意性很大,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泰勒要回到事情,回到任务,要让管理者把任务管理起来,给员工清晰、明确的指令,帮助员工把事情做好。从人性对清晰目标的需求而言,泰勒的科学管理反而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目标设定理论发现,清晰、有挑战的目标对人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关于压力管理的研究发现,角色不确定是职场中最大的压力源之一。二十世纪后期的主流领导力模型,都同时强调领导者对“任务”和“人”管理的均衡。在大多数企业里,只有任务清晰地前提下,对人的关注才会对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科学管理强调员工的懒惰
科学管理饱受争议的一点是假设员工是懒惰的。
麦格雷戈的组织中人性面的研究,认为组织对企业中有两种人性假设,一种是“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希望工作越少越好,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因为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指导、控制。另一种是“Y理论”,认为人本性是喜欢工作的,会努力工作,愿意承担责任,在工作过程中有所创造。泰勒显然是持有X假设,在现实组织中,绝大多数组织仍然在X理论假设中运作。
3.科学管理强调员工做事要极致
科学存在“唯一最佳方法”,强调员工要把事情做到极致。是否每件事情都存在“最佳方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看到标杆学习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在组织内部,通过经验萃取和标杆学习,把最优秀的员工经验提炼和复制,仍然能够大幅提升组织的效率。而对外组织的“对标学习”仍然是后发组织弯道超车,吸收先进经验的重要手段。对标学习的本质是泰勒所强调的把事情做到最好,追求极致的精神的体现。每件事情总会有人比你做的更好,没见事情都有可能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内化节省自己摸索的时间。
泰勒对极致的追求并非是刻板的复制,而是强调在经验传承基础上的再创造。泰勒并不反对员工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改进,但他强调的是对最佳经验的学习,和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极致,反而是比创新更重要的事情。
把事情做到极致,让企业有最低的成本,给客户创造最高的价值,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的。而漫无边际的创新,反而会扰乱对主航道的专注,降低效率,这也是很多企业表面上鼓励创新,但实际上对创新的态度很谨慎的原因。
4.科学管理强调劳方和资方的共赢
科学管理有个朴素的目标,就是员工和企业能够共赢,大家一起赚钱。从工业时代到现在,除了少部分财富自由的群体,“赚钱”都是人们工作的首要动力,也是最现实的原因。科学管理给出了一个朴素的解决方案:按照最佳方式工作,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单位时间有更高效率的产出,从而员工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老板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科学管理在当下的意义
科学管理作为百年来管理的原点,没有一家企业的管理能够回避开科学管理的思想,甚至绝大多数企业对管理的认识也远没有超越泰勒。当下,我们至少在以下是哪个方面需要学习泰勒的科学管理:
1.建立不依赖个人经验的组织仍然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组织有时候是反人性的,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组织目标是建立一台尽量摆脱个人影响力仍然能够运行的机器。而个人有自己的情感、理想、信念、欲望,是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这两者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可能是高度矛盾的。耶鲁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基里德在《个性与组织》中讲到,由于组织要维持控制链,所以组织并不希望个人充分发挥潜力,而是希望个人服从、听话、以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为先。从组织利益而言,这点诉求是合理地,过度依赖个人的组织商业模式是不稳定的,当个人离开组织后,组织也往往受到重创。
科学管理的目标就是把最佳经验萃取起来,让组织摆脱对工人个体经验的依赖。这样的组织是可以规模化的。例如学而思建立了标准化教研的体系,就可以不依赖于单一老师的价值。当组织希望成为一家不依赖于个人经验,高度标准化的组织时,泰勒的科学管理思量仍然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2.创新中的浪费精神,精益创业是对科学管理精神的继承
创新是每家企业都至少在名义上希望鼓励的事情,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都还是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事情,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创新的成本过于高昂,高昂到企业往往难于承担成本。科学管理以还原论的思想解决了高效生产、工作中的浪费问题。而在我们这个时代,经过百年的积累,生产制造的效率已逐渐逼近极限,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新中的浪费。
在这个领域,强调通过最小可行化产品,达成经过验证的假设的精益创业,是最佳的路径。精益创业本质上是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创新,以假设检验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对新事物的认知。精益创业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是从科学的方法对创新和效率的完美理解。(这段没有完全理解)
3.管理者仍然需要熟悉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科学管理还能帮助我们回到原点,理解管理者的本质。在科层制组织里,管理者承担了大量的沟通、协调角色,还包括制定目标等等,看起来非常繁忙,结果越管越乱。而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管理者首先还是要熟悉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要成为工作的专家,才能给下属以指导意见。泰勒科学管理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管理者不了解工作被下属忽悠的问题。
管理者不了解业务,结果被迫授权,导致工作失控的情况仍然经常发生。管理者是使命、是责任,是工作最高标准的守卫者。这个初心,是科学管理提醒我们仍然要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