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北京,我怕了

人刚到北京,就被北京打了脸。

从艺龙酒店定的青旅,本来是相当满意的,不成想到那之后前台说我定的是女生房间,男生房间还没了,在和艺龙客服争执了一小会儿之后,对方同意了退款,而我只能重新找住处了。搜了半天搜到一个距离我四公里的青旅,拿上自己的行李负重前行吧。

我还真是低估了这四公里的长度,期间有好几次我真的想哭,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要立在这个马路上哭,谁都别拦我,我就是要哭!好在肚子的咕噜声提醒了我,还是先找到住的地方再说吧。走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卸下行李吃点东西,终于可以把赤裸裸的自己拿出来了。




周岁25的人了,还在这北京漫无目的地漂,按照李尚龙书里的说法,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一技之长,到哪里都不能有饭吃,到哪里都不能挺着腰杆子对别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除去这段时间的轻浮与焦躁,把自己放在解剖台上,看看自己为什么现在了还在焦虑。

第一,放弃了这几年深度学习的机会。这几年的时间里,其实我是有很多机会进入到某些领域的,但是最终自己都放弃了。什么都去尝试过,就是没有一项东西深入研究过,就以现在的微信读书为例,书架上有三百多本,但是真正完整地读下来的不超过十本,而且还包括了励志的软书,硬书的数量实在是太少。处在大变的世界里我还是在那不变,道理只是看懂了却是一个也不做,这是对时间的浪费,更是对自己仅有的二十岁不负责任。

第二,视野太窄。互联网和真实世界是有差别的,就像每个人都知道要好好学习英语,但是你不知道我现在对面就有两个外国人的尴尬。加上现在的自媒体添了好多把火,导致我连最基本没搜索能力都丧失殆尽,就会拿这个手机做皇上,整天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实际上是做了这些内容开发者的奴隶。看到别人做到、尤其是本来不如自己的人做到,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地理位置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早期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由地理位置决定,顺带说一句,我之前来的时候去了一段时间的昌平,那里的确有很多牛人,但是密集程度确实远远不及朝阳这些商业繁荣的地区。一定要先看到,让我踏出北京临门一脚的人是李尚龙,看完他的新书和老书之后,发现真的该出去了。

第三,安逸。有一种安逸叫做只要我不学习就不会犯错,也有一个东西叫游戏他能保证让我不犯错。为了让我自己不显得狼狈与愚蠢,很多时候我直接选择了不学新东西,只把老东西一遍又一遍地说,说到什么地步呢?说到我自己都烦了。如果我持续这样做做到六十的话,是不坏的,那样我就可以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孙子上了。(现在想想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总是给自己转圈圈,估计找媳妇都够呛)

安逸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变版:怀旧。有段时间我总在琢磨以前的人和事,想着要是当初怎么怎么样,会不会就有不一样的结果了?要是当初和那个谁表白了,现在我的儿子是不是就会叫爸爸了?还在很多时候因为能想起当初的对话和画面为荣,这哪里是什么记忆力好,那就是脑子内存太小容不下新的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老了以后记不清楚新事情的老人,才会对以前的事情总能记得相当清楚,问题是,我现在才二十多啊。

第四,孤独。一条路上太多的时间是自己在赶路,幸好现在适应了,而且越走越发现,孤独才是一个人最该有的品质。早期是会有弯路的,可能走很多坑,但是踏过去了就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现在的我还在踩坑中,而且我会一直去踩,碰壁么,那就一直碰。

写到这都快成了我表决心了,虽然前面经历了太多的不顺,但是当我从北京站出来的时候,张开双手我还是想痛快地说一句:我又回来了。好像之前的一切经历都在那一刻化成了长啸,呼吸着这里浅浅的霾(别问我现在的北京为什么有霾),那颗熄灭的野心又重新燃烧了起来,还有什么是一剂雾霾解决不掉的?如果有,那就两剂。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了北京,我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