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前程:我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为什么?

有些同学,看起来挺努力的。从不迟到、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上课从不睡觉、上课笔记很认真、作业再多也都能写完、《五三》没有一页空白。他们早起晚睡、他们周末不休息、他们不打球、不去KTV。但是,他们的成绩,永远在中下游。

那么他们在忙什么?天道酬勤。然而此时,结果却并不公平,他们如此努力,为什么事情总是做不好呢,问题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

好前程:我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为什么?_第1张图片

他们并不算努力,只是重复劳动。做无用功,就是在重复无效劳动

重复劳动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努力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

(重复劳动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努力却在直奔目标投入精力)。

重复劳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就拿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至于抄在错题本上的字迹是不是美观,排列是不是工整,对于解题能力不会有一点提升,没有实质影响。

记得原来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桌,人长得憨厚老实。别人学习他也学习,别人玩耍,他还在学习。但是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他总说自己脑子慢。他相信笨鸟先飞。

有一次考完试,我看他在写什么东西,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他把错的题,一字不差地抄到了本子上。我问他:“为什么每道题都要抄呢?试卷上不是有么?”他非常认真地说:老师和高年级的学霸们都说了错题本很重要,我要抄下来,记住它!

我扑哧笑了:“抄下来,然后再考的时候再错一遍是吗?”

我又问:“那就写核心、重点行不行呢?”他又说:“不行啊,以后翻起来很容易看不懂哪是哪?”我再说:“这些错题的原因你研究过了吗?”

他说,作业太多,先抄了再说。有空再研究。

为什么有的人就显得那么轻松?为什么有那么一群人,不用很忙却得到了很多赞誉?其实这些“努力”,只是看起来努力而已,做的都是无用功。

好前程:我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为什么?_第2张图片

那么!如何摆脱重复劳动?

要摆脱重复劳动,首先要坚持做最有价值的事。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对目标最有帮助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你想考高分,你就要会做题,你想会做题,就得思考清楚题目所含知识点的意义。多做题,重复做题,并不是到达最高分的捷径。

开始做事前先确定目标,先问问做这件事是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时间搞清楚。不要因为时间急就匆匆忙忙地开始。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思考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所以许多人宁愿立马埋头干,任劳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

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而这种“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低品质勤奋者”。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好前程:我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为什么?_第3张图片

思维懒惰,你有吗?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这是“天道酬勤”思维的祸害,既然古话都说了,天道酬勤,既然大家都说了,努力就会有收获,勤奋就会有成功。所以就埋头苦干吧!但是,你想去广州,埋着头往北走,走得再快,有用吗?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好前程的答案是:深度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前程:我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