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织大楼(The Interlace)OMA前合伙人奥雷舍人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
由建筑大师萨夫迪根据扑克牌的外形设计,造型新颖独特。55层高的塔楼顶层的泳池设在横跨酒店三座塔楼的空中花园,是奥运会泳池长度的三倍,高度为650英尺(198米),是这一高度下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泳池。泳池的特殊设计令水体看起来仿佛延伸至视野的尽头。
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国际环保建筑设计奖)
由CPG设计的大楼拥有许多有趣的曲线因素——与众不同的弧形屋顶草坪、景观花园和幕墙。这些特点赋予大楼特殊的吸引力和透明度,使建筑外形更加丰富,并具有感官深度。
艺术学院大楼突破了传统的结构形式,有三个相连的楼体和一个下沉式广场组成,还有一个人工瀑布池。波浪形屋顶从地面升起,建筑立面使用了玻璃幕墙和清水模板强,十分醒目。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层层遮阴的结构,使大楼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周围的景色。
屋顶的设计极具挑战性,CPG和Trop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一起合作设计了屋顶花园。由于屋顶上设置了生态草皮,所以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就能抵御新加坡炎热的气温。屋顶的植被需要土壤作为生长媒介,但是大范围的覆盖土壤会加重大楼结构和地基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设计采用了特殊的植被系统,使用一层又薄又轻的火山岩砂培育草皮。整个屋顶剖面近150mm厚,同时还配有水分汲取层,不断向草皮根部供应水分,大大减少了灌溉的频率。
新加坡最高祖屋Pinnacle Duxton(2010年世界建筑节庆大奖及2010新国总统设计奖)
是新加坡首个超过50层楼高的公共房屋,有七座住宅大楼,共1848个单位;连系各大楼的高空天桥,也同时提供独特的娱乐和社区活动空间。
达士岭祖屋的主要特点是在于高密度住宅的公共空间塑造,连接七座组屋的空中花园,让公众既可利用来休闲,又可鸟瞰市区景色。达士岭把公共空间移至20楼以上,展现了如何在高密度城市进行规划的新思维。
纽顿轩豪宅Newton Suites(WOHA设计,获得了高层绿色住宅奖)
出自著名建筑公司WOHA之手的纽顿轩凭其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成为08年首届“空中绿意奖”的四个得主之一。该公寓有座当地最高的常青藤墙,青翠的攀藤植物从低层楼一路攀到第36层楼。公寓的停车场、游泳池也都种植了花草树木,再搭配空中绿化,使公寓的绿色面积比占地面积高出30%,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高层绿建筑得奖作品)
Church St. Mary of the Angels圣玛利亚教堂(WOHA事务所)
教堂建在一座坡地上,有祈祷大厅和墓室组成,祈祷大厅建于地面,墓室结合景观建于庭院下方,大厅朝向庭院的主立面是落地的大面玻璃,玻璃与玻璃的交界处形成交角,富于变化。这样的立面设计最大化的解决了采光问题,白天基本不需要开灯,并且可以很好地享受庭院的绿化资源,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
碧山社区图书馆(2009年度芝加哥文艺协会和欧洲建筑艺术与城市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国际建筑设计奖)
图书馆的两大特点其一就是彩色的盒子装饰出的主立面,每个悬挑的盒子都是一个阅读和讨论空间,并且都已经被孩子们占领了;另外一个特点是集中在建筑一侧的交通空间,四层通高并且也有彩色盒子悬挑出来,形成一个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非常有趣。
Iluma商场(WOHA事务所设计,SIA-GETZ亚洲新锐建筑奖)
Iluma大厦是一座集娱乐零售为一体的商业中心,位于新加坡著名的Bugis街区,现在是一个指定的艺术,教育和娱乐区。设计师将线性结构与曲线形的结构搭配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直线元素的部分体现在停车场,零售区和电影院,以及表演空间,同时曲线形的结构包括小型的零售空间及娱乐活动空间,以及蜿蜒的小道。
Vivo City怡丰城(日本伊东丰雄设计)
出自世界级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Toyo
Ito)之手,也是自然主义派建筑家在本地的第一个作品。伊东丰雄将活动和流动的概念,融入空间与钢筋水泥结构里,他说:“我要让游人在shopping的时候,感觉如在海上扬帆一般。”
整个建筑的结构不是以层层楼面切割空间,而是空间与空间衔接成流线的体验。来往人流有如水里飘来游去的鱼儿。
乌节路ION Orchard Shopping Mall
IONOrchard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的历史背景,设计师将其比喻为一枚掉落在果园里的种子,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入口处如波浪般起伏的天棚,由几根形似树干的立柱支撑,而由玻璃和金属框架构成的错综复杂的模块状天棚表面,则来自于树冠纹理的启发。
螺旋桥(澳洲Cox Rayner+新加坡61 Pte 2009联合设计,获2010世界建筑节大奖)
螺旋线人行桥位于新加坡河上游地段,连接新加坡城市既有CBD和新的滨海地区。设计概念是将桥体弯曲,形成一个拱形,目的是为了使桥身流畅地连接河道两侧的人行大道。设计还能使桥体在中心位置与另一个桥体的人行道相连。桥体轻盈精致,呈现出双重螺旋线结构。这种形式形成一个由玻璃板面和穿孔钢铁定义的盖顶结构。结构的形式高效,同时生成一种沿途的移动感。推荐晚上去欣赏亮灯的桥,很美。
碧山公园(新加坡Dreiseitl事务所获2012世界建筑节大奖)
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为碧山公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标识。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他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他们开始享受和保护河流。
公园周围的河道和运河等最初是为缓解洪涝灾害而建的。经改建后即能服务大众,又对周围生态环境有益,还能增加加冷河的容量,有利于当地生物多样性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时将混凝土河道与河流本身更完美的结合。
BRAS BASAH地铁车站(WOHA事務所)
此地下工程位于新加坡历史保护区中心,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尽量不破坏此地区的景观,而这与利用地面视觉景观来为“地铁族”增加短途旅行的体验成了一对非常棘手的矛盾。设计师用了非常简单的设计策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涵水玻璃天窗作为地铁站屋顶的同时,也被设计成景观元素。设计努力为在区域行政中心上班的“地铁族”和参观者创造欢乐的气氛,把它看作映景的水幕还是沉没的天窗,随欣赏者的心情。地铁站与博物馆位于同一轴线,形成的大片空地成为了通向博物馆、大教堂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图书馆的市民广场区。
樟宜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美国SOM设计)
3号航站楼是专为应对客流高峰而建,采用钢和玻璃结构,地面有四层,9公顷的楼顶横跨售票、出发、抵达区域。航站楼最令人称叹的特色之一是头顶的照明调节系统,由玻璃天窗和数千块铝制百叶构成。白天,由传感器驱动的百叶会限制直接射入的阳光,让室内布满散射光线。夜晚,百叶将灯光反射出去,以保证统一的照明效果。这项精密技术不仅降低了照明和制冷成本,还平添了一丝美感。
整个机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其景观设计曾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2009年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