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 调研冲刺:第三天,排好日程,搞定访谈提纲

GV 调研冲刺:第三天,排好日程,搞定访谈提纲_第1张图片

文/Michael Margolis 翻译/ONES Piece 傅心宇

译者按:调研冲刺的第二天里,访谈提纲已经初备雏形。第三天的任务,就是要把一切都具体细化。准备得越充分,执行就越顺畅,收获的结论也会更有价值。

在Google Ventures,我们有个为期四天的流程用来回答问题和假设检验。我们称之为调研冲刺。这是关于如何构建你自己的调研冲刺的五篇系列文章中的第四篇。

研究冲刺列表

– 创建一个筛选机制
– 在目标人群可接触范围内发布筛选机制
– 挑选参与者并为之安排相应日程
– 开始建立访谈提纲
– 确定参与者名单
– 完成访谈提纲
– 和团队一起重新检视原型
– 设置测试设备和记录系统
– 访谈五个客户
– 总结所获所得,以及和团队共同商定下步计划

完成最终计划表和确定参与者名单

如果你有任何参与人员的缺额,那就再回过头去看看你的问卷结果,继续挑选更多符合你的标准和计划安排的人员。就如第二天那篇里面解释的一样,以致电或发邮件的方式和他们确认。

你必须为五场访谈制定完善的全天安排。给每位参与者打电话,和他们确认好时间地点(除非你刚刚和某位参与者面谈确认过,那自然就不需要了)。向你的团队成员分发日程安排,并且买点消费卡或其它你打算拿来送给参与者的小奖励 。

完成访谈提纲

昨天你开始撰写你的访谈提纲,增加了项目简介,并针对参与者的个人经历和习惯设计了相关问题。今天,你将为你的访谈提纲增加一些东西:测试功能时测试者要完成的任务、更深入的跟进问题和总结陈词。

第三部分:产品的任务

你的团队现在应该已经拥有一个原型的完成品(或者接近完成)。现在是一个上佳时机去召集你的团队,重新审视这个原型,相互交流:为了回答你们所遇到的问题,验证你们的前提假设,你们需要测试者完成哪些测试任务?

要让测试得出靠谱的结果,基于任务去设计相应的测试项很重要。

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往往习惯于站在台前阐述他们对于产品的理解和视角。但在现实生活中,你的产品将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人们发现、评判,并且在没有你在一旁解释的情况下使用它。

基于任务的测试可比“所以你觉得怎么样?”这种空洞无力的询问有用多了。直接向人们征询意见往往并不能反映人们的真实的想法和做法。在研究冲刺中,你需要围绕真实的情境去架构访谈——你将得到参与者的真实反映和可信的研究发现。

(只要看上去够真实,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原型上应用基于任务的测试。一些效果图、一个可触碰式原型、你真正的产品或甚至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可以拿来用。)

在为Nest(译者注:智能家庭温控系统)设计的研究冲刺中,我要求参与者仔细思考并建立恒温器中温度变动的计量方案。我仅仅描述了下目标,并未就如何分析UI或者从何处着手提供任何提示。我想要观察参与者是如何自己找出相关信息的。这将有助于我们验证关于恒温器的工业设计和互动设计上的假设。

哪些功能和任务是你想要去测试的?

为你的产品罗列一个关键功能和对应的测试任务的清单。哪些是要着重测试、对于这次调研冲刺很重要的?你也可以把清单里的项目视为原型或者产品某个部分,而这些部分正是你想使用者在访谈过程中能细细体验的。举个例子,清单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理解价值定位
  • 注册帐户
  • 产品初体验
  • 回答问题或交流心得
  • 完成检验
  • 更改产品的一项设定或参数

任务指引

为每个任务撰写简单的指引。因为你想观测参与者是如何自己完成任务的(或如何失败的),所以在指引中务必不要包含有关如果去做的提示性信息。一个好的任务指引犹如夺宝奇兵手中的线索——如果你直白地告诉参与者从何着手,那么整个测试将索然无味(也往往失去其效用)。

举个例子,与其要求参与者去寻找“帮助”链接,还不如问他们:“嘿,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会怎么做?”

在和Nest进行调研冲刺期间,我从来不问:“你会怎样启动‘离开’模式?”我会问“假设你要出几天差,而你希望在此期间家里的恒温器能节省能源,那么请把恒温器转入节能模式。”

就像一个“巫术”游戏,在访谈中避免使用UI中自带的特定词汇(如“帮助”,“离开”等),转而使用通用的替代性词汇。当这些词汇就在你眼前的屏幕上时,刻意地避免使用它可能并不简单。这就是访谈指引另一个便利的地方——你可以事先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无偏向性的任务指引并把他们写下来。

跟进性问题

在每个任务(或者一系列相关任务)之后,你会想要跟进,继续深挖。访谈的这个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即兴型环节——举个例子,如果一切顺利且参与者轻松完成任务,那么你也就没啥可问的了。但是以防忘记,把重要的跟进性问题加到访谈提纲里还是值得的。

以下是一些相对好用的跟进型问题。

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怎么啦?
这是你所期待的么?为什么是或者为什么不是?

当你看到这东西时你脑子中在想什么?
你找到你想要的了么?

接下来你想干什么?为什么?
在这个阶段,你还会做其它的什么事么?
还有别的方法去做这件事么?

你希望这产品如果改进从而更符合你的需求?

哪些额外信息将会有所助益?

好的跟进性问题应该是容易回答而不具有胁迫性的。这并不是节奏剧烈的Barbara Walters式访谈问题。它更像Terry Gross在Fresh Air 中问的问题——仅仅问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让人们畅谈。

第五部分:总结陈词

在背景问题、测试任务和跟进性问题之后,你的测试者们心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意见。不要让他们就这么离开。引导他们对你的调查给出反馈——例如它的有效性,参与者是否喜欢以及这款产品要如何才能融入他们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总结中用到的提问:

这页里你能看到什么?

这页里你觉得最重要或最不重要的部分是哪些?

你觉得这(指UI元素)是用来做什么的?

你觉得这(UI元素)指什么?

如果你想要_______, 你将如何…?

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用这个产品?为什么?

你喜欢吗?

如果你有三个愿望可以让它更适合你,你将希望他们是什么?为什么?

你会怎样介绍这个产品给你的朋友?

如果你想要在访谈中测试两个或更多的原型,你可以考虑这些问题:

你怎么看不同的版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是?

你觉得这些版本中的哪些部分可以互相结合成为一个更好的版本?

哪一个更适合你?为什么?

A和B有什么不同?

它们哪里好,哪里不好?

你觉得这些这些版本分别适合哪些人?

建立一个曲线流程

把你的访谈看做一段对话,做好计划,让它顺利地从开场白开始,推进到背景问题、测试任务、总结陈词,最后收尾。没有这么一个光滑的曲线流程,访谈会变得生硬尴尬,你和你的测试者也不能轻易地建立密切关系。


GV 调研冲刺:第三天,排好日程,搞定访谈提纲_第2张图片

(译者注:图中深蓝色词泡中从左到右分别是:问候、开场白、背景问题、测试任务、跟进性问题、总结陈词、放松阶段、道别。)

在相关问题和任务之间加一个过渡。比如:

现在我要向你们展示一些我们正在实验的原型。它们只是原型,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些页面截图。就算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但它们根本没法用。不必担心会把它们玩坏。

让我们先看向这儿(屏幕)。你对它最初的印象是?

在总结之后再加一个陈词。戛然而止看起来太过简单粗暴。感谢参与者之前,多花一点时间总结对话。比如:

你们的建议对我们很有帮助。(简单总结一些要点)你们的参与对我和我的团队而言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们进行下一步设计很有帮助。十分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能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非常感谢!

把测试任务有序排好,能让那些对产品陌生的人不会感到太突兀。比如,在参与者找到能够购买的产品之前,不要让他们开始体验购买流程。

最后一步:时间管理和主导问题

你的访谈提纲应该包含所有你想要问的问题。现在,在进入第四天的访谈前,你需要做最后的检查。

花几分钟做一个“时间预算”作为你访谈的指南——访谈时,一个小时会过的非常快。回顾你的提纲,对每一个环节和任务都制定时限。对时间的估算要现实一点,如果需要,可以舍弃一些没那么重要的问题。(你同样可以考虑做一次排练来测试你的提纲和时间。)

最后,回顾你的提纲来确定主导问题。保证你的问题和任务不会有指向所谓“正确”的线索。要留心是非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暗示出你想要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比较好和有待提升的例子:

不好的:你希望家用恒温器是节能的,对吗?
好的:你希望你的家用恒温器是怎样的?

不好的:你更愿意用老版的,还是新版,更先进设计的?
不好的:这个版本更好吗?
好的:你如何看待它们俩?
好的:你觉得这两个样品的优缺点是?

不好的:如果你想要创建帐户,你是会较想点击“注册(register)”还是“登记(sign up)”?
好的:你会怎样创建帐户?

有了一个完整的招募计划和访谈提纲,你可以向第四天进发啦!

本文原载于 Medium,由ONES Piece 傅心宇编译。ONES Piece是一个由ONES Ventures发起的非营利翻译计划,聚焦科技、创投和商业。

GV 调研冲刺:第三天,排好日程,搞定访谈提纲_第3张图片

设计冲刺社区 DSC(Design Sprint China) 已经成立,DSC 会不定期组织线下工作坊帮助小团队克服瓶颈、快速迭代,从而设计出能感动用户的产品。想要了解更多设计冲刺社区的内容,请访问官网 designsprint.cn.

你可能感兴趣的:(GV 调研冲刺:第三天,排好日程,搞定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