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位大咖,是在Ted的演讲《Dude, where's my driverless car?》中。他的开篇说他的一个好朋友死于一场车祸,这激发了他投入到无人驾驶这个项目的动力,希望能够减少车祸带来的意外。厉害的大咖遇到悲伤不是抱怨,而是崛起,这真是一个好生动的例子!
这位出生于1967年5月14日的金牛座先生,是一位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者、企业实践者和科学家。(wiki上的定义。)他现在是Udacity的CEO和联合创始人, 在这之前,他还是Google Fellow和VP, 同时是Stanford University的Research Professor。他发表了380篇科学类论文和11本书籍,获奖无数。
这位德国出生的计算机科学家从2003年开始就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研究教授。他于2007年4月加盟谷歌,是该公司的副总裁兼研究专家。2011年,借助于斯坦福大学的“兼职”身份,Thrun参与了谷歌的“登月(Moonshot)”计划——Google X,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谷歌眼镜和Project Loon热气球项目。其中,不少项目都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
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对于Thrun来说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且是他科研思想的一个实践载体。
Thrun的逻辑是:如果人们只凭借自己的大脑工作,那么可能会让大脑在存储信息方面出现混乱状况,特别是在人们将信息传承到下一代的过程中。Thrun声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混乱,主要是由于人们健忘。正是由于这种健忘的特征,一些奇异的故事就只能通过社会流传下去,而不能存储下来。
此后,最早期的数字存储工具开始出现,那就是图书。Thrun对此称:“人们不会将图书看作是当今的数字工具,但是,他们的确是数字化的,因为人们能够真正完整地复制这些内容。”随着图书的出现,人们也能够存储更多的文化信息,这样,图书馆就能够对科学创新和行业创新提供巨大的支撑。
Thrun还称:“当然,今天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图书的世界里。而谷歌眼镜能做的,就是存储你的个人经历,并将其数字化。”
这种感觉可能会像人的直觉那样稀奇古怪。持续运行的谷歌眼镜就像是一部体验记录仪,能够将用户的体验保存下来,并让他人共享。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也是Thrun为什么对此设备感到非常兴奋的原因所在。对谷歌眼镜这样的设备而言,替代人们大脑的功能将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Google Glass这个产品虽然消失于人们视野,但是仍然阻挡不了Thurn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谷歌无人车之父
Google X Lab是Google最神秘的一个部门,在Google Glass诞生后,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知道,除了Google Glass之外,Google X Lab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由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Sebastian Thrun领导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如今,这个项目已累计在多个环境下测试行驶超过40多万英里,日渐趋于成熟。
Thurn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好处有以下三方面:
1. 减少能源损耗。汽车行驶过程中有能源损耗,当汽车行驶速度较慢时,损耗主要来自齿轮组以及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上,随着速度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消耗在对抗空气阻力上,并且程指数型增加,当速度到一定程度时,会有80%的能源消耗于此。但如果你驾驶一辆汽车行驶于另一辆车后,你就相当于行驶与它开辟的风洞里,会大大减小阻力。
这个原理便引发了一个思考——如果能够让高速运动的车辆都以很近的距离行驶,那么将大大节省能源。但我们都知道,驾车中是有“安全距离”这个概念的,因为人的操控行为是难以掌控的,反应速度也有局限性,所以个想法只能由电脑控制实现。
2. 节省空间,解决拥堵。从卫星上观测美国的道路,只有6%的路面被汽车覆盖,剩下的大部分空间都用来作为“安全距离”,浪费了许多路面空间,同时,当某段车辆拥挤程度到达/超过某个临界点时,所有车辆不得不放慢速度,导致拥堵。如果能够让车与车之间在高速行驶时的距离大幅减小,那么不仅能在道路上承载更多的车辆,而且也可以解决堵车的问题。
3 .提高汽车利用率。数据显示,平均每辆美国的家庭用车只有3%的寿命时间是用于奔跑的,如果人们能共享汽车,能够节省非常多的资源。现今,我们有两种常见的共享汽车的方式:出租车以及租车服务,但这些业务费用成本较高,同时诸如租车服务中汽车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非使用状态。但如果汽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就成为了交通线的的流动载体,在我们需要使用它们时,通过App等方式呼叫最近的空车来为我们服务,是一个非常棒的场景:它意味着汽车产量能大大降低,节省了资源,也不需要耗费空间建那么多的停车场。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代表着着一种节能、高效、安全的新型交通模式的建立思路。对大众而言,它可能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买车,不会遇到打不着车的状况,也再也不必为找停车位发愁了。
Udacity
在这期间,Thrun“挤时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Udacity。2011年7月5日,该公司正式成立,借助于斯坦福大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Thrun和他的同事计算科学家Peter Norvig在Udacity平台上推出了一个免费在线课程“人工智能介绍”,吸引了190多个国家16万用户的关注。2014年8月,Thrun离开了Google X项目,全身心投入到Udacity公司。
Sebastian Thrun创办的Udacity,其目的就是要成为无人驾驶人才市场的稳定“货源”。Udacity在2014年6月正式进入中国,叫做优达学城。
Undacity有着Thrun明显的印记,教学方式和传统教育明显不同,和业界的需求紧密联系,这可能也他之前在公司从业中肯定发现了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毕竟有像他一样,早年有跨学科求学、研究领域的人太少了。
Thru的主命数是33/6,相信Udacity真的能把这个导师级数字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早年经历
他在德国的University of Hildesheim,同时学习了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医学,取得了Vordiplom学历(德国的特殊学历,完成2年大学学习之后取得的证书)。1993年他转去University of Bonn,完成了他计算机和统计学的本科和博士。随后,他加入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计算机学系,从实科学研究。从这里,他正式进入了机器人和自动学习领域。
Thru在加入Google之前的研究,就已经显现出极富创造力的产品能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早在1997年,他就为Deutsches Museum Bonn研制了时间上第一个robotic tourguide。1998年采用同样技术的Minerva,在华盛顿美国国家博物馆,在两周的部署期里,接待了好几万的参观者。
他还参与了一个机器人护理的项目,在Pittsburgh附近的一个私人养老院设计了一个可交互的人形机器人。2002年,他帮助开发了协助探索矿山的机器人。
他在进入到Google之前的研究经历就让他获奖无数。多到已经没有精力去翻译。牛人到哪里都是牛人,产品和商业对他们来说,是实现他们个人理想和包袱的工具,让牛人接接地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