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企业文化,“假经”还能修成“真经”?

山寨企业文化,“假经”还能修成“真经”?_第1张图片

文/周建

东莞的一次公开课程上,一位“生猛”的老总在课间休息时提了一个请求:“老师,我们公司目前规模不大,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来搞企业文化建设,您看能不能帮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企业的企业文化‘模版’,让我们可以直接拿过来‘山寨’?”

于是,在午间休息时,我整理了一下“山寨”企业文化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你可以去“山寨”企业文化,但不能以“山寨之心”去“山寨”企业文化。

企业“山寨”企业文化的失败大都源于“山寨之心”。

所谓“山寨”,其主要形式也就是模仿和抄袭。而“山寨之心”,较真下来,里面充斥着“利用之心”、“无赖之心”、“一锤子买卖之心”、“一夜暴富之心”等等。这些本身都是建设企业文化时所必须克服的不良心态。

在这些年的企业文化咨询生涯中,我遇到过不少的企业抱着“山寨之心”去“山寨”企业文化,将一些理念比如“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真诚服务”等等从优秀企业那儿抄了过来,但自始至终只是做做样子,自欺欺人。理所当然的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往往就只是几句空话,以及自上而下的弄虚作假。

我们在做企业文化咨询的十年历程中,发现优秀企业文化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即大都出自于比较“淳朴”、比较“憨实”的企业家,在这些企业家的内心,往往有着原始的对员工、对客户的理解、信任和爱,我把它理解成人们内在的“善心”。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心”,不同人的区别只是在于,有些人的“善心”很鲜活、很旺盛,有些人的“善心”被抑制、被弱化而已。

企业家心中的“善念”从何而来?主要有三种渠道。

一种是天生的。

一种是伴随着磨难而产生的。比如稻盛和夫,比如乔布斯,他们都曾遇到过无数的挫折,经历过生死的磨难,这些挫折和磨难让他们甩掉了内心的牵绊,所以,他们的企业在“为己”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到了“为人”。他们的企业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追随。

还有一种是在良好环境下所形成的。这些企业家所处的环境不让他们做坏企业、让他们做不了坏企业,引导着他们做好企业、让他们只能做好企业、让他们愿意做好企业、让他们更用心地做好企业。于是,他们慢慢由普通人变成好人,他们的企业也慢慢由普通的企业变成了优秀的企业。

上面的三种渠道我们都可以去模仿、可以去学习、可以去借鉴。

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将胡乱编造的“九阴真经”教给了欧阳锋,而欧阳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勤学苦练,居然也把自己练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高手。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欧阳锋知道了练的是“假经”,如果欧阳锋对武学没有那么痴迷,如果欧阳锋对“九阴真经”没有那么“崇拜”……只要欧阳锋稍微有些不用心,可能都无法练成。

我们在现实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家企业把“山寨”来的“企业文化”经过千锤百炼修成了正果,而被“山寨”的那家企业居然已经没落,原因何在?一个用心、一个不用心,一个当真、一个不当真,仅此而已。

“假经”也可以练成“真经”,“山寨”也可以超越“原创”。只是要注意,“山寨”之道终非明门正派,既能从中有所成就,也像欧阳锋一样,有走火入魔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寨企业文化,“假经”还能修成“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