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打击式交流

图片发自App

昨天和老公聊天,聊起半年总结,聊到儿子教育,我兴致勃勃地说起这半年来自己一直在读哲学书,还有儿童哲学教育,我有信心把儿子培养成心智成熟之人。

然而,老公却打击我说,你能研究啥,我觉得你啥都研究不出来。

没想到接收到的回应是打击,心中略有不爽,不过转念一想,1.他并不真正了解我到底想做什么,在做什么,基于理解的受体不同,没有争论的必要。2.他做出打击式回应,并不表示我要全盘接受,我可以接收过来但并不用接受。如此一想,心中不爽也就消解了。于是我回他道,我觉得没必要和你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你打击不到我的。

不再继续聊之前话题,突然对为何我老公会用打击式交流回应我感了兴趣,并做以下猜测,1.可能是以前我做事总不能坚持,于是给他留下了一无所成的刻板印象,然后他就用这个印象来判断我现在做的事的结果。2.可能是他觉得我的兴致勃勃和信心对他的男人自尊有威胁。但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联想起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打击,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比对标准,动不动就,你看看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看看那谁家孩子,人家怎么就那么好呢,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孩子。可能话不至于这么难听,但是伤人程度却少不到哪去。

为何家长习惯如此与孩子交流,还美其名曰打击式教育,意在通过打击来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然后希望他不吃馒头争口气,偏要证明自己,从而成为优秀的人。对于这种方法的逻辑先不做分析,就结果来说,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并没有反脆弱机制,脆弱的很,父母打击久了很容易自暴自弃或者麻木,你说得再多再难听,再苦口婆心,他都自动屏蔽,丝毫不起任何正向作用,反而副作用一大堆。

为何他们会如此?因为这种方法简单粗暴,门槛低,发脾气谁不会,抱怨谁不会,不用教就会。以为这样可以达到目的,万一实现了呢,那可真是投入小回报大的好事,哪还费得着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育儿。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给到孩子前进动力,把不打不成器作为教育孩子的不二真理。

如此一分析,那我就暂且把老公的打击式交流当作是对我的助推,好心但方法不对。

老公看我半天没有回应,以为我生气了,跟我说,别生气啦,我这不是给你找缺点嘛。听他这样一说,这语气敢情还要我领他情,我却不禁想笑,赶忙示意他,no,no,no,我并没有生气,另外,打击和找缺点压根不是一回事,找缺点是告诉别人哪里做的不对,需要调整,而打击是从根本上否定可能性。

可见,打击式交流和打击式教育都是很站不住脚的,一戳就破。滚蛋吧,打击式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滚蛋吧,打击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