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linux 笔记
我在自己的笔记本装的,SSD+HDD 双显卡(配置比较高的, arch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于是折腾一蛤 arch)
nano快捷键
alt+6复制行 ctrl+u粘贴行 ctrl+k剪切行 ctrl+w 查找 ctrl+_跳到某行
首先是下载iso了……这很简单,下好后使用 win32diskimager
刻入 U盘(其它工具也行)
然后 cha 在电脑上, 修改启动顺序,我呢将 UEFI 设为首选,没错,这次安装后使用 UEFI + grub 启动,
配置ArchiSO
pacman 软件仓库镜像服务器
查看中国大陆的镜像服务器:
grep -A 1 'China' /etc/pacman.d/mirrorlist
选择所有的中国大陆的镜像服务器:(这一条命令直接将China的都反注释了,但最好将好用的源放到前面)
sed -i '/China/!{n;/Server/s/^/#/};t;n' /etc/pacman.d/mirrorlist
接着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使用 ctrl+w
查找 163 ctrl+k
剪贴 ctrl + _
输入1返回前面,ctrl + u
将163源放到前面
优质源推荐(查找出来放到前面即可):
#Server =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Server =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repo/os/$arch
分区
分区方案
我打算将 SSD 用于安装系统,HDD 用于 home 目录,方案如下:
NAME FSTYPE SIZE MOUNTPOINT
├─sdb1 vfat 512M /boot/EFI
├─sdb2 ext4 剩余
/
├─sdc1 swap 8g [SWAP]
└─sdc2 ext4 剩余 home
过程(注意要灵活修改sdX,别将U盘给格了~~,一般U盘为sda,cfdisk 进入后没点 Write 之前数据都在,可以通过硬盘容量区分):
# fdisk -l #查看硬盘
# cfdisk /dev/sdb
选中一个空闲分区
New -> 输入512M -> 回车
type 选 uefi 啥的
接着选中空闲分区
New -> 直接回车就是剩余的容量(也可按需修改) -> 回车
最后点击 Write 保存修改,请在检查无误后输入 yes 然后 Quit
type 是fileSystem 即可(默认的) ,如果不是请修改
接着是对 sdc 进行分区,操作是一样的
注:swap分区的 type 选为 SWAP (大小按自己电脑修改,其实内存大的话不用这分区也OK)
分好区后检测
#cat /proc/partitions
创建文件系统
mkfs.fat -F32 /dev/sdb1 # 创建 FAT32 分区
mkfs.ext4 /dev/sdb2 # 创建 ext4 分区
mkfs.ext4 /dev/sdc2 # 创建 ext4 分区
mkswap /dev/sdc1 # 创建交换分区
swapon /dev/sdc1 # 激活交换分区
系统安装
挂载目标分区
mount /dev/sdb2 /mnt # 挂载根目录
mkdir /mnt/home # 创建 /home 挂载点
mount /dev/sdc1 /mnt/home # 挂载 /home
mkdir -p /mnt/boot/EFI # 创建 UEFI 挂载点
mount /dev/sdb1 /mnt/boot/EFI # 挂载 UEFI 分区
检查分区:
$ lsblk /dev/sda -o NAME,FSTYPE,SIZE,MOUNTPOINT # 名称,文件系统,大小,挂载点
安装基础系统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配置 fstab
自动生成fstab: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编辑 fstab
nano /mnt/etc/fstab
SSD加入参数 discard,noatime 就是在 options 下有很多英文的后面加上 ,noatime,discard
(在两个数字前)
把 esp 的分区移到最上边,ctrl+k 剪切行,ctrl+u 粘贴行
配置基础系统
进入新系统
arch-chroot /mnt
Locale
nano /etc/locale.gen
ctrl + w 查找 zh_CN 即可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zh_CN.GBK zh_CN.GB2312
去掉注释
locale-gen # 生成 locale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 设置默认 locale
设置为中文就改为如下:(建议用English)
echo 'LANG=zh_CN.UTF-8' > /etc/locale.conf # 设置默认 locale
时区
rm -rf /etc/localtime
别打错了,删错就炸了,要多用 TAB 补全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硬件时间设置
hwclock --systohc --utc #设置硬件时钟为UTC
主机名
# echo <主机名> > /etc/hostname
# nano /etc/hosts # 将主机名填入
完成后看起来像这样:
# cat /etc/hostname
<主机名>
# cat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27.0.1.1 <主机名>.localdomain <主机名>
网络
# systemctl start dhcpcd # 连接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以自动连接
为 root 用户设置密码
# passwd
安装引导器
# pacman -S dosfstools grub efibootmgr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grub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卸载分区并重启
exit #退出chroot
umount -R /mnt #取消挂载
reboot #重启
取走u盘 进入grub 选择archlinux
系统安装就到这了,会接着写一些关于 arch 使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