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83)】

【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8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薛侃录【1】

【原文】

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功夫上又发病。”

[注释]

①薛侃(1486—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揭阳县龙溪都(今广东潮安县庵埠镇薛陇乡)人。薛侃富有文才,明武宗正德丁丑二年(1517年)考中进士。考中进士后,即以侍养归,与长兄薛俊谈及阳明先生之学,薛俊听后大为赞赏,同薛侃携弟薛侨、子薛宗铠等到江西赣州拜王阳明为师。薛侃落职回乡后,于嘉靖十一年到中离溪畔的中离山办学。他在山中建中离书院,讲授王阳明之学,南方各省共有百余士子闻风而至。由于薛侃积极传播,使阳明之学在岭南有更大的影响。

[译文]

薛侃问:“坚持志向好比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说:“刚开始学习时这样下工夫是好的,但是要让自己明白心灵的神明原本就是‘出入没有固定的时间,不知道它要到哪里去’,这样功夫才有着落。如果只是死死守着志向,恐怕又是下错了功夫。”

[解读]

“持志如心痛”这是王阳明的一句名言,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不过那次的出现显得很突兀,这次薛侃正式拿出这个话来询问老师。

何为心痛?并不是说心脏病发作的人才会心痛,心痛两个字的感觉可以说涵盖范围非常广,可以具体讲,也可以抽象讲。先抽象点来讲,你暗恋的女孩和另一个男人手牵手从你面前经过,并且她还冲你嫣然一笑,此时你心中的感觉就是心痛。再具体点讲,某日你出门,一脚就踩上了一片香蕉皮,膝盖处跌得乌青,受伤的这种感觉也是心痛,你说,是膝盖痛啊,不是心在痛。但膝盖的痛是传导到心的,所以,依然可以说是心痛。

不管是抽象的心痛还是具体的心痛,其共同特点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持续的时间内,这种痛的感觉会一直萦绕于你的心,即便你去做其他事情,这种疼痛感也绝不会消失。用心痛比喻持守志向,意思就是,坚守自己的志向,就该像你心中时刻感受到疼痛一样,一刻也摆不脱才行。

再说“ 持志”的这个志,一方面讲,是志向,立志做什么事,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痛点,就能做到有自己的计划,计划外的都不看,不听,不参与,不耽搁时间,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

另一方面呢,志也可以解着立志做什么人,价值观标准。这样呢,就生知安行,一旦做了不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心里就不安,就痛,马上自动纠正回来。

王阳明在说了“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后,马上又说了“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持的志,是天理,人心在没有任何私欲夹杂的情况下,本来就纯然是天理,此时,当然不用“持”,所以,王阳明说“若只死死守着,恐於工夫上又发病”。这句看似和前面那个“持志”的主张是矛盾的,前面说“持志如心痛”,一个“持”字,尽显本我的“人工”之力,这里又反对“死死守着”,理由又是“恐於工夫上又发病”。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要从这个角度着眼,前面王阳明说的“持志”,是针对初学者的“忘”病,心学学了大半年,书本一丢,还按旧习度日、沉沦。此时,找回“持志”的感觉,回到正道了。但是“持”了一段后,很快就会滋长“助”的毛病,我要循天理,要克私念,要读书,不能玩,娱乐一小会儿都会有罪恶感,那么这种不得自然的心理就是因为“守”而又发病了,流于了拔苗助长的过失。

因为人本来就是天地造化所创造之精灵,他的心体本来就该是和“天然天理”保持高度的同一的,所以既要不忘“持守”此志,又要在念头吃紧时知道松下绷紧的那根弦。大家此时也明白了,这不就是前面说过的“勿忘勿助”吗?对啊,就是这样,《传习录》中的各个名称、说法看似花样繁多,但是其中是有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的,这根线就是天理,或者叫做良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