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4年前吧,当我走过小学围墙或某个小区,时长能看到“XXX老师写作课”字样的招贴广告。拜新媒体火爆所致,现在这类专门少儿的写作课广告一律搬到了微信公号里,可惜的是,广告语、颜色搭配、图形这些基本元素所透露出的审美倾向却是倒退的,如果意识到这竟然是教小孩子写作的课程广告,那就愈发显露出这种本国特色现代性传媒的大型荒诞了。
有一位师长在我18岁时,教育了我很多次——写好文章很重要,学好文科也很重要,时间咔嚓一声,吐出10年,文科生被指代为“低智文青loser”,写文章也根本无法独立承担大部分写作者的生活了。
但我仍然相信,写文章是件好事,说来惭愧,虽然我个人工作和文字有很大关系的,但和自己相关性高的写作体验却很少,如此也就很少真正地与自己的文字互动,这必须说是一种遗憾和隐痛。
机缘巧合做了段时间新媒体主编,手里头两个号,粉丝拢共25万,日日更新,还两条,所以当主编第一天头等第一件事就是:谁TM来写啊?后来定出来有写作任务的共3人,每人每周写2篇,这三人均20岁左右,其中一个更是只有19岁,且都是十几岁就从初中退学扑入社会,社会经验要远远超过同龄在校学生,但要是论写作?那可真是大姑娘坐婚轿——人生头一遭,所以三个人L/S/N均一脸懵懂。
我的第一个任务来了——如何让3个打小学后就没再写作文的人学会写作呢?你们可能要问了:您哪根葱啊,小学语文学完了吗?教人写作?嗯哼!
对于这个问题我要澄清一个误解:某个专业的教师一定必须是掌握本专业能力发挥最好的人吗?我的答案是:不必须,甚至反之。
跳出既定框架来,站在局外人的视角看,我们会发现,教师本身才应该是一种专业,而不是教师所教的专业,英语老师的专业是英语吗?NO,英语老师的专业是老师。
如果教育是确定的一种专业的话,那教某些人以技能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教育的方法,而不是自己掌握的好不好,毕竟,学生是来学东西的,而不是来感受教师的牛叉的。这时候就不得不说,很多人包括我很难克服站在讲台上的一种自恋感和神圣感,脑子里有毒,大家也意识到了,但清除起来很难,这个与本文无关,略过不表。
对于想要学习如何写文章和因为工作不得不写文章的人来说,如果基础技能差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人来说,解决从何处入手是第一步。
第一步:说出你的故事
“哎呦,我该写什么啊?给我点灵感吧。”
事实上,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当然是最难的一步,因为对于熟练的写作者而言,写什么,从何处入手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毕竟“路径锁定”是很要命的一个基础准则,如果入手生涩,其结果必定是艰难且成效很差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排出来一个纵队,各种或花哨或朴实的方法论,就跟学英语一样,方法千千万,但大多数英语学习者难免都会陷入某种迷失,致使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最后干脆放弃了。
目前而言,我所总结的方法就只有一条——放手写,不羞涩。为何我要强调羞涩呢?因为一谈到这个词,大家在内心就会感受到涟漪了,动笔时的羞涩不自信感涌上心头。初学者要第一步解决的不是任何方法论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写的问题。
由其是未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难免心生自卑,这又是一种思维的误区,写作这件事,我愿意称它为“天赋挖掘的事”,和有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关系不大,这个也是事后逆推出来的经验,能写出东西来是天赋,我在小主编职位上的第一步就是发掘写作初学者们的这种“天赋”。
那如何发掘?当时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小主们脑袋里淤积着一堆洪荒之力,想要说的很多,但一下笔的话,脑袋里的东西就消失了,自我隐匿,恐怕就只能是羞涩的原因了。
当时正好在外地出差时参加了一个学习记忆法的兴趣课程,这个课程里的冥想记忆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记忆法是什么样的原理呢?我打个比方,比如说要给IT男,面临一个BUG无法查到的问题,或某段程序无法写出来时,有人会在桌上放一个手办或玩偶,然后模拟双方之间谈话互动,用外在刺激激发潜力。
所以我想,大概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笨的方法——来来来,小朋友,大叔和你谈谈心。
我和当时参与培训的三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胡说八道,头脑海啸,快要淹到窒息的时候,我小手一挥:同志们,可以写了。
然后大约2小时后,稿子交了过来,我一看,我擦,行啊,能看,有观点了。
好吧,今天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