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石港区编纂“史记”的人

为黄石港区编纂“史记”的人_第1张图片
我和张杰元的合影

为黄石港区编纂“史记”的人

范国强

2012年8月,历时十年、达两百万字的《黄石港区志》正式出版。该志书以观点正确、体例完备、结构严谨、特色鲜明、内容繁富、史料翔实、文笔厚重、印刷精美、装潢典雅获得行家一致好评,在湖北县市城区志书中也不失为上品,堪称黄石港区第一部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被人们誉为黄石港区的“史记”。

我手里拿到这本“史记”样书是在今年的金秋十月,这是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在黄石港区工作过多年的老人,我的心按捺不住十分的高兴和激动,我深知编纂这部志书的不易,也知晓编纂这部志书的整个过程,由此自然感念这部志书的所有编纂者,尤其是其中老当益壮的领军人物张杰元。

张杰元是这部“史记”的主编。早年他曾当过中学教师和学校负责人,从事过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三十多年前作为人才被引进到初建不久的黄石港区,先后在区委宣传部和政府办公室工作,退休前是区人大副主任。在黄石港区干部和群众的口碑中,这是一位为人正直、富有智慧、颇有文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一位精神矍铄、性格随和、平易近人、诙谐风趣的好老头。十年前,当修志工作正式摆上黄石港区办事日程伊始,区里领导几乎不约而同都想到了请他出山担纲修志主编。这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笃信“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而是大家对张杰元为人为官的充分了解和能力素质的高度信赖。张杰元当年已六十有四,他不是不知道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也不是不知道这项工作除了付出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利益,按常理他完全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婉言谢绝,但他却没有讲任何价钱而欣然受命。当别人退休在家满足于或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或跳舞健身搓麻钓鱼时,他却花甲出山为黄石港区主持修志。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对他肃然起敬。

编纂一本志书的难度,非局中人是难以想象得到的。可以说为了这部志书的问世,张杰元和全体编纂者们倾注了无数汗水和心血。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在黄石建市以前就远近驰名。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过去区里一直没有单设史志办,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办过年鉴,资料几乎一片空白,即使是建区以来的资料也零散不全。加之辖区变化大,辖域面呈现不稳定性;辖区内的单位多头管理,条块交错;建制“分合收放”多变,资料难以连贯;前些年改革中原市管的大部分企业先后下放到区管,企、事业单位改制,经济成分增多,等等。这些无疑都为修志搜集资料造成极大困难,其工程之浩大、难度之巨大都非一般人所能想见。我感动的是张杰元并没有被这诸多困难所吓倒,而是从容面对,迎难而上。本来领导请他出山本意只是请他动动嘴坐阵指挥,他却将“坐阵”变成了亲自“上阵”。他亲自拟订《黄石港区志》的大纲小目,亲自指导下属单位如何写志,亲自审查下属单位报来的单位志稿,亲自到市里有关单位搜集涉及黄石港区的历史资料,亲自为区志的每一篇文章修改把关,亲自组织召开编委会汇报会等会议,连会议上的领导讲话和他自己的工作报告都是亲自起草。这些个“亲自”说起来容易,但对于一个已年逾花甲的老人来说该是何等的不容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修好志书,他是时刻“准备把老命搭进去了”。

张杰元时刻“准备把老命搭进去”并非戏言,他瘦骨嶙峋,身材不高,并不是身体特别健康。这十年来,严重的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高血压时时缠绕着他。由于用脑过度,导致严重失眠,不得不长期服用安眠药。市中心医院的心血管专家曾多次提醒他说:“你的心脏和血压都有问题,又是老胃病,要时刻小心,不要过度劳累。”他却一笑回答:“我有救心丸和风油精等药物在身,不会出大问题的。”其间我曾听到关于他接受修志任务后的一段夫妻谈判趣事:他的相濡以沫的老伴因顾惜他的身体,坚决反对他承担这件事,数落他“你不把自己当数,你在家里却是个顶梁柱”。而谈判的最后结果却是他“巧”舌如簧终于把老伴说服,不仅老伴理解了并支持他修志,而且从此任何家务事老伴也不要他做了。听了这段趣事后我在忍俊不禁之余,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志书乃“官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多种功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志书的质量关乎到志书的生命,而志书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则取决于主编。张杰元恰恰是一个办事和办文都特别严谨的人,他常表示“志书编不好,既对不住今人,也对不住前人,更对不住后人,同时也对不住自己。” 这几个“对不住”促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在编纂这部志书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求“真”(事必有据)、求“实”(不尚空谈)、求“全”(全面系统)、求“精”(精益求精)诸原则。为了求“真”,他对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片、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求证,查明出处;为了求“实”,他对不相干的内容、不对路的资料、不切合的文体,都一律删去,毫不可惜;为了求“全”,但凡发生在黄石港这块土地上并值得记载史册的历史和现实中的人和事,他都尽可能广收博采,尽录其中;为了求“精”,他不厌其烦将地区各单位汇总的数千万字的单位志书分别作了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选择,即使只从中淘出哪怕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他也乐此不疲地去做。文章的每一个标题每一段开头,他都要反复推敲。有时深夜梦里突然想到一个好标题或好词句,他也要立即披衣下床,记录下来。封面和彩页堪称最后衡量一部志书成书质量的关键两处,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的攻坚了。尤其是其中五、六百幅插图,四百多个表格,为了能更好地与文字相对应,达到以图辅文、图文并茂的效果,他竟不惜重起炉灶亲自重新排版,直至感到满意为止。正因为他所持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这部志书才得以近乎完美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年我党文史专家范文澜的这两句对联用在张杰元身上是再恰切不过了。为了修好黄石港区这部“史记”,张杰元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披删十稿,终成正果。转眼十年过去了,张杰元已七十有三,他终于完成了这部沉甸甸的大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在这个“桑榆晚”的人生年龄段为黄石港区献上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当前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密、凡事都讲求群体合作的时代,任何一项大的成果的取得自然都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但不容否认,作为一部大型志书的主编,张杰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倘若没有张杰元,黄石港区当然也会编纂出一部区志,但我敢说肯定不会是现在摆在我们案头堪称精品的这一部。我是深信这一点的。十年磨一“书”,有志“志”竟成,张杰元忠实记下的是黄石港区的历史,而黄石港区的历史也将会永远记住张杰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黄石港区编纂“史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