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五)

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五)_第1张图片

五、全盛后期——元、明、清

       元代时期统治者认为南宋亡国在于佚乐湖山,作为前车之鉴,抑制园林兴建,杭州西湖堤岸坍毁,湖中长满葑草,一片荒芜。明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厉行节俭,反对造园,西湖渐渐变为平田、野阪,为官吏私家所占有。浙派园林处于低迷状态。到了明中叶、清中叶时期,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文人之风更盛,优秀的造园家不断涌现,浙派绘画、书法、篆刻、盆景相继崛起,造园再次进入了全盛时期,无论园林数量还是园林质量又一次攀上高峰。据明代祁彪佳的《越中园亭记》中所述,仅绍兴城内8km2就有园林80处,城外110处,考古101处,共291处,成为当时江南园亭最多的城市;《光绪嘉兴府志》中,列举明朝嘉兴有园林71处,主要集中在城内甪里街及宣公桥一带和城外鸳鸯湖周边。同时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到达浙江杭州、嘉兴、海宁等地,对当地园林营建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杭州城,康熙皇帝第一次到杭州,地方官吏即对西湖进行了一次疏浚,并且在孤山建行宫;第二次游西湖时,给西湖十景一一亲笔题名,并命建亭刻石。雍正年间,总督李卫浚治西湖,缮修胜迹,复增西湖一十八景。乾隆皇帝南巡时取雍正西湖十八景中十三处景点,另加十一处景点而成杭州二十四景,这二十四景不仅有湖山风景名胜,还有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类型丰富,各有特色。

       明清时期园林造园理论有了很大发展,杭州人陈淏子撰写了我国重要的园艺学古籍《花镜》,阐述了花卉栽培及园林动物养殖的知识。浙江兰溪人李渔所著《闲情偶寄》,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明代祁彪佳将绘画中的虚实关系具体运用到园林之中,建有一代名园——寓山园,并著有《寓山注》一书,可谓越中集园林之大成者。同时,浙江地区还出现了一批掌握造园技巧、有文化素质的造园工匠。著名造园家张南垣,嘉兴华亭县人,毕生从事叠山造园,晚年居于嘉兴,对嘉兴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文人园林方面,晚明湖山旅游兴起,文人的山水情结得到充分释放,浙派园林由此延续了南宋遗风,在山水风景开发中渐行渐远。这个时期,文人园林进一步发展,文人描绘园林的诗词、书画愈加丰富,直接加深了当地园林的文化积淀。明越中园林主要代表人物是两个家族,一是张氏家族,一是祁氏家族。张家终于张岱,祁家终于祁彪佳。两人都有园林之好,都是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祁彪佳著有《越中园亭记》、《寓山注》等;张岱著有《陶庵梦忆》、《夜航船》、《越山五佚记》等,均涉及到当时园林的建设,是研究浙派传统园林很具价值的文献。张、祁两大家族都筑有大量的园林,对浙派明代园林的繁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有画家赵之谦等,都积极参与了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将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刻意引入造园。明代嘉兴名人画士辈出,文风鼎盛,有著名画家李日华、项圣谟,其绘画作品为园林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另有兵部尚书项忠、宰相朱国祚、忠良魏大中、收藏家项元汴等等,引领和带动着文人园林的发展。绘画对传统园林庭院设计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相当于现代的“设计图纸”。清代嘉兴名人荟萃,有朱彝尊、查慎行、张履祥、谈迁、陈确、陆陇其等,文人园林仍占主流地位,朱彝尊之曝书亭,为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清代著名园林之一。

       私家园林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市园、郊园、平地园和山麓园,造景成分逐渐加重,造景更趋精细,造园技艺越发纯熟,园林意境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成就达到了高峰。明代私家园林如杭州灵隐山下的“峋嵝山房”,孤山之麓的“大雅堂”、凤篁岭的“龙泓山居”、石屋岭畔的“齐树楼”,绍兴青藤书屋、梅花书屋、寓山园、今是园、快园、砎园等,嘉兴的朱氏园,李肇亭“写山楼”、谭贞默“平林小筑”、李含章“春风草堂”等均是当时名园,清代私家园林如杭州的“小有天园”、玉玲珑馆、皋园、潜园、长丰山馆、梅花碑,绍兴的东湖,海宁的安澜园等,这些园林多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平中求趣,拙间藏华,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

       而寺观园林则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仅少数景题或特例还含有宗教内涵外,其余与私家园林相差无几,只是更加朴实简练一些,注重庭院绿化的经营。另外,随着穆斯林文化的渗入,明万历三十年(1602),浙北唯一的清真寺在嘉兴市东门处建成。同时,随着城市营建的不断完善,小型公共园林逐步走向成熟,如杭州西湖畔的竹素园、西泠印社,嘉兴运河畔的落帆亭等。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中国传统园林发展处于衰退状态,唯独浙江湖州南浔因丝业而盛,富甲江南,其园林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增量,同时,浙派园林顺应时代发展,汲取西方园林建筑之形态,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新风格,如杭州北山街民国初年的“澄庐”、“省庐”、“孤云草舍”、“秋水山庄”、“抱青别墅”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南浔懿德堂、小莲庄的东升阁,也各有特色,既继承了崇文重教的传统,又将藏书、雅集文化充实于具有田园及乡土风韵的园林之中。另外,随着西方宗教的进入,各类修道院陆续建成,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法国神父步师加在嘉兴北门外得地百亩,建成法兰西文生修道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