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康复路-kaylt

第一周 8.14-8.16

Day 1  8.14:

今天是开机的第一天,由于在当初选择各种类型耳蜗的时候,看了许多个耳蜗朋友的开机效果因人而异,与其自己对比自己的听力情况水平,语言基础,大脑理解听能力的情况下,心里在开机前还是有点期待开机秒懂,因为开机如果听的好就代表自己后面的听力语训恢复可能会比一般的耳蜗朋友适应的要快一些,也有做好开机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够接受这个与助听器不同的声音,可能只能听到“咕咕咕”的声音的心理准备。(秒懂本身意义是伪命题,我是从小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听力障碍导致说话严重口齿不清,陡降型听力高频严重损失,分辨不清,八岁带助听器开始听觉干预,后期说话水平由口齿不清到口齿模糊,之后一直戴大功率助听器来有效刺激低中频的音,伪命题秒懂的基础是以长期的助听器干预听力为基础来达到的,所以有这个低中频记忆,耳蜗之后运气好就以助听器能听懂的声音秒懂出来。) 抱着对秒懂不过分期望的沉稳心态去开机,谨慎的桑老师采用稳妥的循序渐进的开机方法,给我做神经遥感测试,根本美国和美耳蜗的三个段位(小中大)让我来听,以免我不会出现听的不舒服或者过于刺激晕倒的情况发生,让我慢慢适应出感觉出来。

        在开机处理阶段将处理器伏贴与植入体部位的头皮,与内置的电极结合反应,耳边传出“滴滴滴,咕噜咕噜”的声音,声音刚开始会有些不舒服,不是很刺激也不粗犷。处理阶段之后桑老师通过神经遥感测试对低中高不同频率音根据电脑数据来慢慢调整,之后写出“小,还可以调大,声音过小;中,声音刚刚好,舒服;大,需要调小,听的不舒服”的图表来一个一个频率来调,根据我不同的听力感受反馈直到以我听的舒服为止,大多数耳蜗声音虽然尖锐但还算在“舒适”范围之内。三十多分钟的开机前程序完毕之后,桑老师示意可以开机感受声音了,果然耳蜗声音和助听器的截然不同,耳蜗的声音刚开机是一种机械音,粗犷闷不自然的金属音与助听器的清脆干亮的自然音形成对比,好在自己事先到耳蜗之后的开机声音,心里不排斥新生的声音而是去接受它,征服它是时间的适应过程。之后桑老师敲打桌子的碰撞声,背后的风扇声,笔写的刷刷声,手拍的声音,桑老师人为说话的声音在办公室安静环境下说出的一口标准普通话,看着口型低中频为主的音能听懂,盲听只要是助听器之前听过的熟悉声音也能听懂,通过联想能明白大概的一句话,不明白的还需要去重复,重复两三次还听不懂模糊的耳蜗声音就去手写,父亲在旁边对我说简单的熟悉的生活语言也能听得懂一些,除了一些词(大多高频之前助听器补偿不了从小没听过,少数低中频的精细音)听不懂,这是面对面单独交流看口型听声音能识别,但我在背后听我爸和桑老师两个人交流,我就听不懂,因为一语速偏快二没有和我面对面。虽然金属音多一些,不自然却很突出,感觉助听器听不到的声音耳蜗确实都听到了,判断敲打声也能分辨出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桑老师说我的开机效果比一般的耳蜗朋友要好,就根据我能听懂低中频的音给我开了降噪,我也担心过早开降噪在外界去适应声音,将外界噪音降了影响适应声音效果,老师要我放心,自有他的想法。之后吩咐我“1.2.3.”个程序,隔十天听一个挡,多去听去适应,一个月再去调机,先给我用音量响度最低的一档去听。晚上到火车站打道回府,刻意试着单独边一个左耳助听器和边一个耳蜗去听,助听器能听到自然的复杂的噪音,感觉耳蜗开了低级的降噪,外界的声音(火车站各种噪音)确实降下来了,但是我弟较近的人为声音没有降下来,将降下来的是外界噪音把人为声凸显出来,但过早的打开降噪,我还是担心怕失去适应更多的声音,甚至身后开过来的摩托发电机声可能都听不到,除了自己身边发出的脚步与大地摩擦声(金属音)能听到。总的来说,刚开机能听得懂人为的一些声音,心里还是满意自己精心挑选了两个月的耳蜗,是适合我的。

Day 8.15:

    开机第二天。经过一夜的火车从郑州到长沙的颠簸,在火车上戴上耳蜗听的声音大多数是凸显的人为声,因为对方不是和我面对面,而是四周的人在各自说自己的,所以没有听得懂太多,列车上的到站的声音听的很小,不能分辨出陌生的电子音。因为我的耳蜗刚开机就开了降噪,所以我在火车上并没有听到火车车轮铁轨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声音,更多听得到是列车上凸显的嘈杂的粗犷的人为声,周围的声音小了,但可以听到自己处理行李中与硬座的之间摩擦声。自己也有仔细去听对面的车友说话,因为不同的音质加上耳蜗的声音还没有适应好,就很难去听懂,在这种环境,对刚开机的我来说确实是有点难,不过好在我知道自己才刚开始,得慢慢来让自己先适应好声音。早上六点多到达长沙火车站,一路去公交车站准备去学校的路上,发现听的声音比昨天要好点了,没有那么刺激,但是金属音依然存在,听起来并没有助听器那么自然。

    到达郊区的学校后,在安静的早晨能听到耳边有“唧唧唧唧”的尖尖锐耳的声音,这是以前助听器不能听到过得,当耳蜗能后听到这种声音,我的心里还是挺开心的,但并不能确定这种声音是不是树上的鸟叫声,鸟叫声是属于高频领域的音,极重度耳聋的我助听器是补偿不了高频率的音,一直听不到也分辨不清。一路上的行李箱的车轮声特别响耳,在安静环境下能听的到车子走过的声音,但不能确定有没有听到了车内的发电机发出的声音。自己的鼻子呼吸发出的,用嘴巴呼吸的以其自己特意用嘴巴合拢在发出的“zhi chi”高频音自己都能够听得到,但是依然是金属音多一些。回到宿舍打开门钥匙的开锁音能听到了,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去洗漱室拿杯子与牙刷的碰撞声,放水的滴水声以其进入排水管的余水声,牙刷与牙齿的刷刷声,手碰开关灯声,椅子与大地的摩擦声,舍外迎来的风声,一切都是那么清新美好夹带着刺耳的金属音,仿佛自己被耳蜗从无声世界拉回久违的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

    心里一直很期待播放手机放出的电子音是怎么样的,尤其是音乐的声音,当第一首电子音乐薛之谦的《认真的雪》播放了,用耳朵认真听,听到的薛之谦的声音和助听器的截然不同,耳蜗的薛之谦听到的声音是偏向于女声,而且粗犷沉闷的,第一次听没有把音乐的节奏感听出来,但是以前助听器没有听到的高频领域的音耳蜗都以“唧唧唧”的金属音传入到右耳,耳蜗听没有听懂,特意用一窝一助的听方式来听音乐刺激大脑听觉功能,听的声音不立体但响度要比单侧耳蜗要大,而且方向感更好,能听的懂歌词和旋律,听了两篇就继续用单侧的右耳耳蜗听,结果能听得懂一部分了,毕竟是以前经常听的音乐,那一刻是多么开心,让我看到了希望,继续加油。同样上午坐公交,单侧耳蜗听不懂的公交车上的电子音,用一窝一助仔细听几篇,再单侧耳蜗听,把自己以往用助听器能听的懂的低中频语言存储在大脑里的语言记忆用耳蜗的声音激发出来了,所以一窝一助听懂了一部分的“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单侧耳蜗就能听懂这个低中频居多的音,让我相信大脑的适应能力是很神奇,自信心又上升了一点点,但是在公交车上听的声音没有公交车开动的噪音,而且公交频道的电视里的声音没有认真听,没有看字幕就听不懂,我开了美国耳蜗的低级降噪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午约了长沙启音康复中心语训学校的老师,老师在我背后一米测林氏六音,我盲听能得到高频音“s,sh”了,虽然还是分辨不清,但真的太开心了,以前助听器都听不到,现在耳蜗都能补偿的出来。听从老师要多听多去适应不同的声音,只有听好了,自己说话慢慢的就纠正过来了,前六个月是关键期要好好利用,语后聋也需要一个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多去适应各种声音,先从差异大的,简单的,熟悉的去听,再从差异小的精细音“包,刀,猫”,复杂的去努力听,再让自己有好的大脑记忆去语训康复。

Day 8.16:

    昨天下午测试林氏六音结束后,去长沙火车站售票厅买好票之后,踏上了从长沙到怀化的长达六个小时的车,一切的声音感觉与之前的差不多,晚上十点多大到达怀化宾馆,第二天一醒怀着期待的心情戴上耳蜗去享受早晨的美好音乐声,不过单耳蜗去盲听熟悉的音乐只能听得懂一部分,有的歌手的男女声调变了,薛之谦的依旧听成是女声,一些歌词也没有听不出来四声调,原本第三天听错了成一声的调,有点微不同的是有的熟悉歌曲能够听出来节奏感了,我还是比较庆幸自己的听力恢复要比一般耳蜗朋友快一些,我的内心还是挺窃喜的,多听果然有进步。之后在宾馆里隔着墙听歌声,能听到歌的声音,厕所里冲水声,刷牙声都很醒目,窗外的雨声滴滴都听的到了,雨声醒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耳蜗康复路-kay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