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打,我是怎么做的?

图片发自App

昨天带着孩子去了太奶奶那里,刚巧阿姨家的孙女一一也在,一一比我们家孩子大一岁,今年上幼儿园小班了。

平时也会在一起玩。昨晚见面之后,两个人一开始一起玩,后来小阿姨折了一个纸飞机给妹妹,妹妹正在玩,很开心的把飞机举到头顶,向我们炫耀她的纸飞机,然后一一姐姐就走过来,一巴掌敲在妹妹头上,并且把妹妹手中的纸飞机抢走了。妹妹马上嚎啕大哭起来,因为还不太会说话,就一只手指着被打的地方,然后再指向被抢走的纸飞机。

我马上跑过去,心疼得要死,表情应该是很严肃了,先安抚了女儿的情绪,用手帮她揉揉头,女儿马上就不哭了,用手指着飞机,意思是让我拿回来。我很生气地大声地对一一说:“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打人别人会痛。”强调了两遍,对着一一。很生气吧,然后我又说:“你把妹妹打痛了,给妹妹道歉。”一一马上就跑开了。平时她都是奶奶带,几乎从来不管教的,虽然她父母都在,但是他们都低头玩手机,没有一个人出来处理这件事情。我就招手让一一过来,她可能是看见我比较凶,不敢走过来,后来还是过来了,离我两步远,我又对她重复了:“你要给妹妹道歉。”一一说:“我道歉。”然后跑掉了。我猜一一可能都不知道道歉是什么意思吧,既然道歉了心里气也就消下去了。马上转头对女儿说,“姐姐已经向你道歉了,她不是故意的,我们就原谅她吧。”女儿没说话,但是表情和情绪应该是听懂了。我拉着女儿的手在我的头上轻抚,嘴里说着“轻轻的,轻轻的,打人是不对的。”然后一一也跑到我身边来,我也顺势拉着她的手,摸妹妹的头,说“轻轻的,轻轻的”。一一就说,她拿我的飞机,所以打她。我告诉一一,“噢,下次你可以和妹妹说,妹妹,我也想玩飞机,可不可以给我玩一会儿?”一一点点头,应该是听懂了。整个事件算是解决好了,两个人又一起玩了。

但事后回想,还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一,我不应该态度很凶地对一个孩子,尽管她打了我的女儿,但是她也仍然还只是一个孩子,只是因为不会表达,没有人教她,她才会打人的。这点我需要时刻谨记,提醒自己,不要生气,更不能愤怒,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是第一位。护犊心切是应该的,但是就事论事也是应该的,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换做是我自己的女儿打了别人,别的家长很凶的对她说话,我肯定也心里不好受。所以将心比心,不可轻易发怒,态度要坚定,但是言语要柔和。

第二,没有帮助孩子进行情绪梳理。自己女儿被打了,首先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只有明白情绪之后,才能学会控制情绪。对女儿要说:“宝宝很难过,因为姐姐打了我们,我们很痛。”然后帮女儿揉揉,抱抱她,安抚她。

第三,对于一一的行为,既需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又要帮助她梳理情绪。我应该这样马上把一一拉开,用平静和坚定的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对她说:“不打人,打人会让妹妹受伤。”先制止这种行为,然后再帮助她梳理情绪。昨天晚上她有一点生气,她觉得是妹妹抢了她的飞机,再加上不会表达,才会出现打人的现象。我应该抓住一一的手,继续和她说:“一一,不打人,不打人!”。先让一一平静下来,然后可以问她的感受,“你很生气对吗?非常生气,这么大的气!”边说边比划西瓜的样子(对小宝宝来说,生气程度用西瓜大小来表示更加直观),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接着告诉她:“但是妹妹并没有拿你的飞机,妹妹是从小阿姨那里拿的,这时候一边用手指指向小阿姨。我知道你是想玩这个纸飞机,你可以这样告诉她。”接着用正确的语言或者动作示范给一一看,对妹妹说:“妹妹,我想玩你的纸飞机,可不可以给我玩一会?”

嗯,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做到更好。父母永远要起到表率作用,一一的爸妈对她的行为不闻不问,这是父母的失职,孩子也会解读为,哦,我这样的行为父母是默认许可的,下次就更加肆无忌惮去打别的小朋友,这样总归不对。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父母。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及时正面管教。并且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要情绪失控,大叫,动手,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其实是可以接受的。“打人”是很多孩子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父母引导得当,孩子的行为就能得到控制,而且还会教孩子如何和别人友好相处,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中,处理这种情况,就是对父母情绪的修炼,学会控制情绪,才能教会孩子控制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儿被打,我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