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编程错过的3次缘分

这段时间在datacamp学数据分析,想到了很多以前学习编程的事儿,有很多感慨,希望可以引以为戒。

我从3年级接触编程开始,小学得过市里3等奖;中学参加奥赛,初赛全省前10。可是后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想想自己当时真的是太傻太天真了!

这时候不得不又把蔡康永那段名鸡汤拿出来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很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如果不是那个时候的基础,现在应该我也没办法学习数据分析;
不过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无知,我错过了3次把编程学好的机会。

第一次,真的是没有天赋么?

最早接触编程是小学3年级左右。当时全国还在使用5天半工作日。因为我们学校很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于是周六上午的半天并不是补语文数学,而是自由选修课,可以选体育、编程、英文电影赏析等等。当时我为了玩电脑游戏方便一点,于是选了编程,还记得当时用着286电脑、DOS系统,以及3.5寸的软驱,现在的小伙伴应该都没有经历过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说带我们去参加比赛。那个时候对比赛拿奖什么的并没有概念,只是稀里糊涂的去了。去的路上还因为晕车吐了黄色的液体,据说是胆汁。那次比赛很意外地拿了市里3等奖。于是老师跟家长说我很有希望,可以每周末去少年宫学习编程,自己也有一点点得意。于是每周三晚上我会坐着车到很远的地方的少年宫去参加培训。嗯,就是上次晕车吐胆汁的那段路程……真是太痛苦了。现在回想,当时其实也蛮拼的,可惜没有珍惜,所有的注意力还都在打游戏上,似乎没有很认真的听讲,很可惜。

接下来我们去参加了省里比赛。由于学校只有3、5个同学学编程,而我又是学得最好的,所以自己本来还是有点盲目的自信。万万没想到,比赛当天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大神,大概用了一半的时间就把题目做完了!而且最神奇的是,那个大神的老师和我的老师认识,于是考完以后我们就聚在一起聊天。我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我用了3个小时编了一道题目,一共有4道题目),觉得人家那个是有天赋的表现,自己没有天赋,于是不想继续学习了。 但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当时只不过是老师教的有限,而自己学的也不够努力罢了。 我当时只是每周上一节课,回家也不练习,只是当成业余爱好来学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嘛。而那个同学是学校重点培养的竞赛苗子,每天都在练习。这样的差距在现在看起来就很正常啊!可是当时有图too young,too simple,于是会把这个解释成天赋的差异。同时又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不想显得自己很没天赋,就不想参加这个比赛了。一方面主观上没有形成一个成长性思维的模式,一方面客观上我们学竞赛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要参赛拿奖,再加上家人也不太懂这些东西,也没有给我更多的指导,于是我的编程学习就告一段落了。

第二次,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么?

时间一转眼到了高中,因为听说计算机竞赛可以报送,于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希望可以在高考之前报送,躲过高考,准备把编程捡起来。凭借着小时候的一点底子,初赛笔试我竟然拿了省力的前10。当时老师和同学都震惊了!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班上突然多出了一帮学生,他们似乎之前一直没上课,但是编起来比我们之前上课的同学都快。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之前去参加数学和物理竞赛了,并没有仔细准备计算机竞赛。现在数学物理竞赛结束了,他们闲的没事儿干才过来参加计算机竞赛的。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再一次退缩了……非常不应该地退缩了。这次我的借口还是一样的,认为人家搞数学物理竞赛的,来做计算机竞赛简直是降维打击(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词),我跟人家比根本没有优势。由于一开始我就是抱着投机的心态来参加比赛,所以我没有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当挑战来临的时候,我就放弃了。

而且我还给自己编了个更大的幌子,我说自己善于跟人打交道,不想整天对着电脑工作。结果现在谁不是整天对着电脑工作呢?可能某些销售不是,不过自己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其实也没有好到销售的那个水平。

第三次,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的!

而在那之后,我基本上就放弃编程了。但上天还是在大学时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转机。大一的时候我们有计算机课,因为我以前编程的底子,计算机课上交的东西很快就学会了,于是老师和同学都推选我当课代表。当时自我感觉还是很良好的!

于是趁热打铁,我又去考了计算机二级证书。考完之后还有同学说要不我们一起考三级?当时考三级需要学习C++,那个是我没有学过的语言。我想着自己又不会找跟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学了也没用,还不如多玩一会儿呢。于是再次放弃了。但其实后来发现现在的很多编程语言都跟C++有关,如果有C++的基础,学这些都是很容易的。艺多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 这里就有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尾声?转机?

就这样,我断断续续地学习编程,一直到了今天。回想起来的时候,一方面很感谢当年的自己还算是花了一点时间在学习编程上边;另一方面也很惋惜当年的自己没有坚持下来。不然现在怎么也已经是个data scientist了吧?

据说,从今天开始到不久后的未来,编程会变成一个基础能力,每个人都要会,相传美国让小孩子们都学编程,相传中国中学课表里边也有了python的课程,相传未来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数据科学家岗位缺口XXX个。

“我已经31了,现在学习编程(数据分析)还来得及么?"

来不来得及得看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以及每天投入多少时间。

真的成为data scientist我暂时是不指望了,不过我现在希望可以在心理学学术圈里用数据分析的技能找到工作,这个还是可以实现的。我也确实凭借着去年零散的自学的一些数据分析的技能,加上分析数据的经验,在墨大找到了一个RA的职位。我想这算是上天给我的第四次机会吧。

很感谢这次机会,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系统学习数据分析,至少完成datacamp里边data scientist 的track。给自己过去学习编程的那些岁月一个交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跟编程错过的3次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