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停欲语迟——游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琵琶声停欲语迟——游蔡氏古民居建筑群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安市官桥镇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这就是我经常路过,几十年想去,却一直还没有去参观的近在咫尺的古大厝群景点。中秋国庆两节之间,闲暇无事。于十月三日上午,约老朋友张先生一起欣然前往,共同感受“闽南古建筑大观园”的艺术魅力。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共有二十三座。东部有十座,西部有十三座。排列布局整齐,给人规模宏大,蔚为大观的感觉。闽南古建筑最具特色是古大厝,古大厝在闽南话里称汉代宫廷”皇宫起“。房屋结构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屋脊采用两头微翘起来的曲线造型,两端采用燕尾形作法,如同燕子展翅飞翔,灵动活泼。整个建筑群的屋脊如同一群燕子一起翱翔,群燕凌空,给人腾飞的动感,燕尾脊寓意主人的事业兴旺发达。在闽南的古大厝,造屋脊有两种:一种是燕尾翘脊,属于张扬形的;另一种是屋脊尾是圆形的,无角的,属于内敛形的。因此,在闽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燕尾脊,有角,做大官;圆尾脊,无角,做豆干”。蔡氏古民居当中,主人住的大厝都是燕尾脊高高翘起,佣仆住的回巷厝屋脊两端是圆形的,低调内敛,彰显高低贵贱有别。闽南人又有一说,屋脊燕尾高翘的,风水发达比较快!这些传说我们只作美谈,不必当真。因为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

      最值得驻足观赏,细细品味的是蔡浅厝。(本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蔡浅厝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蔡浅晚年居所。庭南石埕前有倒屋一列,俗称回巷,为佣仆所居,中间有一宽大的米白色花岗岩石埕。正屋为两落(两进),东西两旁有护龙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莆阳”介绍家族来自莆田,“世胄”标榜先祖为官宦人家。其先祖就是写过《荔枝谱》,修建洛阳桥的北宋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蔡襄。其后代子孙一直以他为荣耀。

      慕名而来的游客,可别错过欣赏这座大厝的木雕,石雕,砖雕,泥雕,剪贴等民间艺术瑰宝。高手在民间,此话毫无夸张。这些艺术品就暴露在风雨中,也没有丝毫的保护措施,我看了自觉心疼。那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词语不忍心说出来。尽管如此,最值得一说的是,建筑用的外墙红砖,虽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红艳夺目,不得不佩服当年用材之精良,用工之考究。厅堂的两旁墙上,有清末全国各地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书写内容是甄选的唐代名家诗篇。可惜,字迹大都模糊不清,令人感慨岁月无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厅堂两旁的墙上,有多幅山水画,只可惜岁月剥蚀,若隐若现,甚至有的已经残缺不全了。如何抢救性保护,真的是刻不容缓啊!还有更加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有些房子已经坍塌而尚未修复。

  蔡浅厝厅堂的正中央悬挂着主人蔡浅的肖像。可惜没有写出名字,生卒年月。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创建者蔡资深(1839——1911),乳名浅。旅菲华侨实业家。光绪年间,因捐金万两,赈济灾民,被朝廷诰封为“资政大夫”,官居二品。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相传,蔡浅发家致富后,老家有“风水先生”屡次进言游说,说蔡家祖居地是琵琶穴,琵琶的价值在于弹奏。风水宝地,龙脉振作就要盖起大厝。石头匠敲打石头的声响,如同演奏琵琶的声音。意思是古厝盖得越多,主人钱就会赚得越多。于是,古厝从清朝同治六年(1867)始建,至宣统三年(1911)告竣,历时四十余年。期间,主人蔡浅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而琵琶弹奏声也高潮迭起,持续精彩。直到蔡浅老人驾鹤西归,才落得”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无声结局,建筑工匠敲打石头的声音也就戛然而止了。是巧合,还是必然,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半天的走马观花,使人有舍不得离开的感觉。古厝群里还住着十几户,也许是几十户人家,(住户有多少,我只是估计猜测,不知道的)。对于保护古厝也有积极作用,但是,还圈养着鸡鸭,似乎与景区格格不入,气氛情调甚不合拍,大有煞风景之嫌。各种雕塑艺术品也未有防护措施,多愁善感的人为之惋惜。毕竟,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的历史文化财富,是艺术的宝藏。

        蔡浅厝下厅堂西面墙壁上,有一首诗,“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家教的诗篇,如何教育下辈,殷殷的期望,用心良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的思想宣传,散存于文字,图画,雕塑之中,古大厝群在无声地传承中华的古文化。可以说,古大厝群是闽南建筑的大观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值得一看,值得深入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琵琶声停欲语迟——游蔡氏古民居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