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师弟与师妹: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各位朋友好:

在王浩老师的邀请之下,为新生提交一份文章,供大家参考。有一种暑假过后,提交一份作业的感觉。

从小学到初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以及为了冲刺高考,神经紧绷。当高中毕业之后,到了大学,大多数人感到激动而放松,进而在没有规划之中,会出现一种迷茫感。

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是没有什么规划的,只是觉得应该多读书,同时,有一些实践的工作可以做。大学期间,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读书,以及做一点小事情。在我现在看来,大学期间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是学习能力。参加工作后,课本相关的知识能用上的,少之又少。

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学习能力不行。

一个人要想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就需要做一个好奇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乔布斯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在大学期间,已经完成了该做的事情,并且,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也有诸多亦师亦友的朋友。

先讲一讲如何度过大学岁月。

我比较提倡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所以大学期间,首先要不断想办法了解自己,然后有一些目标,可以让自己围绕目标往前走。

关于自我了解

每个人的自我了解途径可能会有些许不同,但是,大多都是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短板是什么,更深入一点,自己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和行为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大致讲几个途径:

1)看书

从自我了解的角度看来,适度地看点心理学的书籍,比如弗洛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书,当然,看较为初级的佛教相关的书籍也是可以的,不建议一上来就看太难的。我建议的看书路径是,从简单的书籍开始看,再到难度比较大的书,这样会比较顺畅。

我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图钉形的,在知识面上首先需要有广度,而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要有深度。

学校中有读书馆资源,还有可以在网上下载电子书,还可以在亚马逊上买纸质书。

2)不断去实践尝试,不为自己设限

看再多的书,都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检验和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只有不断工作尝试和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中,才会加深自我的认识,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和短板在哪里。

在最初的实践尝试中,不要为自己设置障碍,可以做各种尝试,只有在各种尝试中,才能了解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并且愿意持续为之全力付出。

有的人选择在学校里面参与社团和学生会等,这都是可行的,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是初级了一些,因为大学生们还是相对简单很多,而到社会中的历练,更残酷,更能了解自己。

3)建立良性的师生和同学关系

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需要找到各种老师,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进阶的路上,老师能够给指条明路,同时,身边的同学也是老师,要有一双发现别人长处的眼睛,别总盯着别人的缺点。

只有不断发现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向他学习,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或者一些贵人的指点下,才会得到更快速的进步。

4)谈恋爱

我主张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不主张沉迷于恋爱之中。大学期间会是一个合适的恋爱阶段,我也有认识很多朋友是大学期间认识,大学之后就结婚的。

看到自己喜欢的人,需要有勇气去破冰,谈恋爱也是智商和情商得到培养的必经之路。一个人需要在恋爱中,学会协调关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在这其中,也会学会包容。

此外,一个人需要有爱的能力,请参看《少有人走的路》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习惯养成术

可以这么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我个人感觉,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并且需要不断培养一些好的习惯,让自己在某一些地方保持规律的运行。当你有一个基础规律运行之后,才能在上层有更丰富的发挥。

1)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在初中和高中期间,会上早自习和晚自习,形成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而到了大学,没人管,放养式的教育,纯靠自觉。很多人容易松懈,每天在寝室上网、玩游戏等等。

大学期间,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拿出来学习,我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穷逼学生也没多少钱可以在网上买书,就看电子书。当时的网络环境相对来说,没有现在管控的如此严格,可以在很多资料库中,诸如电驴、迅雷等,下载电子书。

以目前学生的条件来讲,比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好很多。我们上学的时候,用的是诺基亚,看电子书只能用TXT的文件,现在智能手机,不论是iPhone,还是Android的设备,遍地都是。可以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大学的时候,从国学开始看的,在寝室的时候,就用电脑看电子书,在路上和外面,就用手机看电子书,坚持每天都看书。大学的时候不会每天都很忙,所以每天都看书,养成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翻书,会不舒服。

在工作之后,也是看大量的书籍,包括国学、哲学、心理学、产品、设计、营销、管理和小说等等,涉猎范围较广。由于我一直培养的是随时随地阅读习惯,所以,在移动碎片化时代,也能很好地安排学习时间。

2)规律的作息习惯

大多数大学生喜欢玩游戏,通宵或者晚睡,白天就容易浑浑噩噩。规律的作息习惯,能够保证白天有充沛的精力,同时,再配合适度的运动,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说,大学期间的晚上大多数都是很闲的,通常我都是在寝室看书,看累了就睡。

等我工作之后,我们同事都会诧异,我为何能够持续保持早睡早起,常年精力旺盛的状态,我认为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适度的休息时间,会有一个更好的条件去学习和工作。

当然,由于在南方工作有一些水土不服,导致我有一段时间经常生病,也经过一些调整之后,逐渐适应了。身体健康是第一要素,没有健康的体魄,其他都是空谈。

3)自我反省的习惯。

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论是人与人的交往中,还是工作上,都需要不断反省,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才能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改进,继续向前走。

4)其他的小习惯,诸如运动、时间管理、做规划等等,这个需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

求学与工作的连接

我们上学期间,一边花费大量的时间读书,汲取知识;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工作实践。知识的过量积累,如果没有在实践中消化掉,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不太好的。讲一些我的个人经历,以便更容易理解。

1)暑假实习

大一暑假的时候,因缘际会,到广州的一家创业公司实习,我毕业之后,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至今仍在。实习的感受是,我们虽然在学校做很多小事情,但是跟公司的运作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事情稍有一定的落差。

在公司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接触了新浪微博,那时候在一线城市流行没多久;在三四线城市没多少人,暑假过后,大二的时候,接了一个活儿,就是运营当地城市的新浪微博账号,再加上一些附属的矩阵小号,当时的影响力还是不错的。偶然的机会,也被当地的媒体约采访,那时候对这些东西还是较为懵懂的。

后来,出去工作的时候,将这些微博账号给了我一位师兄,他做了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再到后来他加入了新浪湖北。

2)旅游团的小事情

学校期间,经王老师介绍跟一位师兄认识,然后,在一起做旅游团的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算是初步帮我建立一些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并且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旅游的真正愉悦感在什么地方。我们那时候在学校四处贴小广告,同时,还招一些学生做导游,组织各个班级和一些散客一起去旅游。

因为我们组织的大多都是学生,相对都比较单纯,所以奇葩的事情较少,更多的是一起出去玩的欢乐。欢乐之余,就是赚点小钱。

大一暑假实习的公司就是一家跟旅游行业相关的公司,所以有一些结合。做旅游团的事情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初步的旅游行业认知以及旅游的愉悦感,让我有一个极强的动力,到旅游业中一直走下去。

我们当时在一起玩的还有一个兄弟,他是在理工上大学,也一起做过旅游团的事情。大学毕业之后,他去了上海工作,现在在昆明开了一家客栈,也挺不错的。

3)上学与工作的过渡

我们公司是一家旅游业内媒体,国内在这个细分领域中是NO.1。

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人还比较少,一个人干许多不同的事情是正常的(现在也是需要干不同的事情),所以在公司中,销售、市场、产品、内容和会议的事情(涉及产品了,就还需要懂一点设计的东西)都做过,谈客户、写营销方案、画产品原型、写文章和做会议等等。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懂这么多的东西。

首先,小公司没什么人,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有人干活,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没事做是最可怕的,没事干就意味着,不会有锻炼,也不会有所提升和成长。

其次,在刚入职场的时候,一般不太清楚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擅长的是什么,最具欲望的领域是什么,所以接触的面就需要足够的宽,能够让自己尽快的了解最热爱的是什么。

然后,很多时候不同工作之间都是互通的,因为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可能单在一个维度,而是需要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考量,并且有一些创新,再逐步改进,考验的是专业能力和知识面的宽度。

工作都是在可用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状态。做会议就是细节的不断改进,才能提升整体的会议体验,同时还可以认识大量的朋友。做市场,就是需要规划、谈判、整合资源,还得有一手好创意和文案等等。做产品,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学习,有逻辑能力、化身小白的能力和场景化的能力等等,短期内做这些事情,都需要极强的学习能力,然后实际工作中,不断试错,再回过来改进提升。

这其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研究和学习,规律的学习时间,旺盛的精力,以及极强的学习能力,都是必要的。当然,还需要多结交各个领域的朋友,纯自学太慢。在不同领域有朋友,能够有密切的沟通,同时,在合适的时间点能够得到一定的指导。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根基还是在于媒体业务。现在我在整体把控这一部分,在做的这么多事情中,对这一块业务,能够看到的欲望最大,所以现在主要是负责这一部分。

4)工作与创业

在一家公司上班,心态需要摆正。如果希望把事情做好,就不要觉得是为了老板干事情,每一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不会是为其他人。即使是在公司上班,也需要抱有创业的心态。

对于我来说,我的判断是,我们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可以结交整个旅游业不同领域的牛人,旅游行业叫的出名字的一线公司,中高层基本上都有一些朋友,还包括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同时,还能研究整个产业链条,以及链条的核心点在什么地方。

人脉、资源和视野,是在这家公司所能够得到的。

做人和做事都需要心态好,肯付出,我不相信,不劳而获。上山就好好修炼,下山就需要找好路子。

5)与人为善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充满善意的,不求回报的人都是傻X。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发光发亮的都是金钱。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心中,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心存善意。一个人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在大学期间,我认为,王老师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工作的业余时间一直都有尝试,与结交不同领域的相关朋友。但是,时机还未到,这朵花最终是会开放的。

与人为善,多多帮助身边的人,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给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多帮助身边的同事提升与进步,帮助公司成长等等。

稻盛和夫的《活法》中,讲述一个理念,其实跟佛家讲的发心和愿是一样的。一个人的发心和愿望有足够的深度,能够给他提供足够的动力,想方设法地创造外部环境,去实现愿望。这也就是,境随心转。

发心和空想之间的差别是,发心是需要在头脑中,主动构思如何一步步创造外部环境,去达成目标;而空想只是想一想而已。发心,最终是希望见到结果的,而空想,很多时候就是异想天开。

修行不一定是在寺庙和清静之地,生活和工作中,都是每个人修行的道场。

努力与选择

到了这里,还是讲一点接触应届毕业生的感受,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多同事都是我带的。有一些问题讲出来,供大家参考和自我反思(这些在大学期间的实习工作中,同样适用):

1)眼高手低

年轻人都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个阶段,叫做眼高手低。我喜欢跟同事讲,登山的人要敬畏每一座大山,不然你会死得很惨。每一件小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但是,每一件小事却都不能做好,那些都是空谈。

所以,弯下腰去踏实做事情,态度决定一切。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

2)怕吃苦

现在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家底可能是有的,干不下去还可以回家啃老。但是,每一个人前显耀的,多数都是人后付出了大量汗水的。我们这个行业中,认识众多的公司创始人,都是充满激情,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对于很多公司创始人来说,常年保持一天超14个小时的工作量是较为正常的一件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一万个小时的理论是有道理的,在某一个领域,所付出的研究时间,没有到一定程度,很难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中国社会中提倡天道酬勤,有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要太着急,需要集聚势能,在合适的时机点,才能迸发。

3)不带脑子

大量的应届毕业生缺乏思考,或者不愿意思考,也就是懒惰。因为思考起来会比较累和费劲,但是,如果想把每一件事情干好,就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尝试之后,再回头来看,如何可以做的更好,做人和做事情不带脑子,挺可怕的。凡事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4)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一个好的事情,也会是一个挺坏的事情。凡事追求完美,就容易错过时间点。追求完美,改成追求卓越会更好一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相对漂亮的事情,比没有时间限度的,追求完美要好很多。也就是,凡事需要见结果,追求完美容易错失机会和不出结果。

5)傲娇与玻璃心

傲娇的情绪,容易产生一些“丢包”和“扔炸弹”的结果,还容易为自己设置障碍。傲娇和玻璃心,也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想法,不能坚持到最后。

在一家企业中,其他同事不是为了来帮你做收尾工作的,和给你“擦屁股”的;同时也忌讳,新人遇到问题,就是“我不会做”和“我干不来”,难道不会学习?这是相当忌讳的。

所以,多了解自己,想一些办法,管控自己的情绪,也是必要的。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

6)没有判断力

为什么会没有判断力,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深度的思考。对自己是否足够的了解,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点选择什么路径,都需要足够的思考,才会有说判断。当然,这其中也需要参考一些过来人的建议,也不要被短期选择而左右。

比如,我一直觉得,专业性要很强和非常有必要的时候才去读研,四年大学时间已经可以踏入社会了,很多人读研是为了逃避,这样的心态不好。

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需要不断思考,然后增强自己对大事情的判断力。

7)基础知识的欠缺

在大学中,英语或者其他小语种,以及Word、Excel和PPT等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工具,都没有学习过,可能上学买了一台电脑都看电影或者玩游戏去了。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打一个扎实的根基,会是一个加分项。

絮絮叨叨,写了挺长的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每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真正喜欢的什么,真正的欲望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喜欢扫大街,那他专心的去把扫大街的事情干好,这是值得敬佩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是,每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需要自己来承担责任。

在合适的年纪,做好那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每一段路都能够活出精彩的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我是旅游界的一枚小学生,大家都称呼我为“马克”,长期在广州。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加我的微信:markguo2012,多多交流。

马克

2016年9月1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师弟与师妹: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