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

          一:通过欣赏曾光老师的画作,来品味曾老师国画三风格:具象、意象、抽象。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1张图片
曾光老师画作风格:具象中有意象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2张图片
曾光老师画作风格:具象上的意象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3张图片
意象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4张图片
曾光老师画作风格:意象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5张图片
自由挥洒的抽象画风

          二:在画面上用色不注重。传统的文人画,不是官廷画家,但文人画追求笔墨的意趣,例八耷(小)笔墨简单,情趣表现,表达亡国之人瞧不起新朝,写诗型转写意型,以宋朝为分割。文人的话语权很重要,每个时代对艺术追求不一样。在清朝描述丰功伟绩。如西洋绘画家朗世宁(清代宫廷)。

        三笔(力)、(色)墨(分五色)。中国国画精髓。

        笔、墨两者关系。笔为基础,笔力的灵魂是线条,辅助线条是点,线条是无限的。

        线条18描,兰叶描、铁线描。

        兰叶描表现柔美。如荷花。

        顿,行笔,丁头鼠尾描。

        人物的衣襟。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铁线描如写篆书,方头方脑,适合山石。毕加索被齐白石画的《锄头》惊呆。国画线条、笔墨的魅力。

        屋漏痕:毛笔的不同部位不一样含水、墨不一样。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7张图片
屋漏痕


      折骨钗:转角的地方要圆润、圆滑。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8张图片
折骨钗

        行笔:折骨钗与屋漏痕

        笔锋不同,线条不同。笔力以笔锋展现,中、倒、顺、逆锋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产生不一样的线与点。

        讲点。疏密聚散关系及方向性。据点成线,据线成面。

        竹节用点展现,荷花花蕊与梗刺。

        线条展现轮廓。点、线扩大为面。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9张图片
曾老师恬淡舒宜授课

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_第10张图片
课范

        笔墨的节奏,节奏感是最美的,渲泻自己的心性的情绪,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行笔如神。

        写书法,点线中用笔的节奏。

        行笔节奏。展现流畅性。

课后资料(来自网络查找):

        1:齐白石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则不在于此,而是观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齐白石的观察,就是在不断地“温故而知新”。在白石老人的自传中曾说,齐白石当时画螃蟹,在池边看了九年,每天都在观察,每天都在思考,最后白石老人画了一幅蟹图,感慨说,古人皆无此笔意。齐白石如此自信,自认为自己画的螃蟹超越古今,独此一人。也是确实,他所画的螃蟹,不仅是笔法精美,而且生动自然,不负九年观察思考所花费的功夫。古人评价画,有四品,一曰“能品”,二曰“妙品”,三曰“神品”,四曰“逸品”。白石老人的画流连于“似与不似之间”,似讲的是神似,这是自古以来的画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不似,讲的是不死模仿,讲求创造力。似与不似之间,可谓是化境,到达了中国画家理想状态中一个非常高的境界。白石老师学石涛,学八大山人,此二人的画都属于属于“似与不似之间”,看石涛的花鸟,寥寥数笔,哪有什么真实感。但是,你在看,就会觉得越看越美,甚至有些遥遥而不可及。看八大山人也是一样,一幅小品,一只乌鸦,昂首挺胸,仰望着天空,没有可以描摹一片羽毛,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无限的回味。苏东坡品论王摩诘的画,曰:“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用笔在意而不在力,力之所及,拍成照片堪称完美;意之所及,非大画家不能至也。白石老人之画,也是画入诗境,不以似为美,也不以不似而落俗,隐其力而见其意。所画之物,本是现实所见;所画之物的气质,却只有诗中才能想象。

      2:毕加索是一个不断变换艺术手法的探求者,他从各种艺术流派中汲取灵感,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他的天才在于即使不断的在变化着各种风格,但他都能保持自己粗矿、刚劲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毕加索独有,他追求的境界是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不断的突破自我,艺术于他而言如同游戏,他的作品中不论是陶器、版画、雕刻,都能感受到童趣。

      关于童真的问题啊,在他的这个艺术作品中,那种真率啊,他十几岁就画得像一个成年人,但是他九十多岁画得像个孩子。而且他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掉十几岁灌输给他的那个成人的那种看世界的眼光,你认为他做到了吗?

      要画出这种率真性,画出这种本我的东西来,其实很多人做不到的,因为要像毕加索那样的把遮在脸上的那么多的面具都这么一个一个撕下来,其实一般人做不到。绝对做不到,毕加索经常就是他甚至是赤身裸体的在家里画画的时候,因为他,他不需要任何的,他不喜欢任何的束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毕加索才是真正的一个艺术家,他就是超出常人之外的这样一个艺术家。


        3:毕加索在见到张大千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齐白石,是因为张仃,张仃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1956年张仃作为中国艺术代表团的一员前往法国访问,她专程去拜访了毕加索,并且送给毕加索一份特别的礼物,木板水印的齐白石画笔集。就在张仃拜访毕加索不久后,张大千也前来拜访,毕加索一边向张大千显示自己临摹的齐白石的兰花,一般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段话后来成为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火枪手是毕加索的名作,创作于1964年,美术评论家敏感的注意到这幅作品中毕加索用了软笔,由此他们推断这是毕加索从齐白石的写意花鸟中借鉴来的。而毕加索在1954年创作的《女子半身像》仍然是硬笔,两者相隔十年,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这是1964年,这是见过齐白石作品以后的了,他这种东方用笔的感觉出来了,东方用笔,那个完全还是西方的用笔。

      对,两个笔不一样,这个笔是有弹性的,这肯定是软笔,那是硬笔,很明显的。所以我一直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关注毕加索晚期的作品,我觉得就是他晚期明显肯定是用了毛笔。另外就是说他就是那种自由阿,那种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但是很遗憾这段历史在西方的学术圈里面没有得到重视。

      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去挖他了。

        我觉得这个需要一个专题研究,毕加索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认为不太好的艺术家就是去模仿,好的艺术家就是去偷窃,他从齐白石偷来的,变成自己的了。

        对对对,偷齐白石也可以偷的嘛。可以可以,他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偷,都可以偷。所以我觉得这张画就是这两张对比啊,特别那个发现就是受到东方水墨画影响之后这样一种变化,其实如果西方的这样一个艺术史,它如果真的重视这段历史的话,我们可以说毕加索完全开创了后来一种新的画体,我们把它叫涂鸦。涂鸦。其实涂鸦的鼻祖是他是吗?完全可以就是他的。不但鼻祖是他,而且是看了齐白石的画以后才开始涂鸦的。

      对。

      所以在往上要找到齐白石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光明育苗-国画成长记-7课教学录(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