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读《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有感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_第1张图片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昨晚去超市买东西,见水果摊附近围了好多人,听一位挑水果的大姨告诉说,一个小伙子推着购物车时撞了前面一个中年妇女的腿,那女的回头就瞪了小伙子一眼“看着点儿,没长眼啊!”,这话一出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小伙子将车一甩,上去就打那位挨撞的妇女,那女的丈夫就在她旁边,一见妻子挨打就火了,咳,这不乱成一锅粥了。

看着那被围在里面又打又吵的三个人,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就不能互相谦让着点儿。”

“遇见不吃亏的主儿了。”

“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啊。”

......

急急赶来的工作人员上前拉开了打在一团的双方,分别进行劝解。

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儿,想想这两人本不该有这么大的矛盾,更不该大打出手。这都是坏情绪在作怪。回放一下,那挨撞的妇女如果别瞪人,而改成用和缓的语气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那小伙子也别那么脾气火爆,对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受不了,发展到动手打人,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估计后果三人都得承担,周围的商品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他俩都得在经济上赔偿超市,还得接受有关部门的批评教育。毕竟都是成人,还在公共场所打架。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_第2张图片
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发怒

这三个人的情绪在事发时都不是自己在控制,都是任由坏情绪为所欲为。坏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把双刃剑,锋利无比害人害己。小到使人生气沮丧,引起自身的不适;大到让人愤怒恐慌,甚至会危害他人。

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哪些坏情绪会导致我们行为过激:

(1)过分的烦躁(紧张、沮丧、恼火、担惊受怕);看到孩子玩电脑就烦躁;上司给的任务明一早就要,可今晚还没弄呢。

(2)过分生气(戒备、被激怒,气得发疯,挫败):与家人发生争吵;辛辛苦苦感做的工作不被认可还受到同事排挤。

(3)过分抑郁(无精打采,一蹶不振):失去所爱的人,或失去工作;

(4)过分内疚(过分承担责任,过分悔恨,过分自责)。比如因为离婚而对孩子内疚,处处宠溺。

这些过激的行为一般是由三类病态思维模式导致的。

一是恐怖化的思维方式:把什么多想成了最坏的结果,思维模式用关联词来表示就是“万一......怎么办?”用这样的模式想问题,越想越紧张,越想越害怕,所以为了避免想象中最坏的情况发生,就不由自主的用极端情绪来保护自己,态度蛮横也就成了必然现象。

二是应该化的思维方式。用关联词来描述就是“必须”“应该”等,这样的人有些完美主义的性格,无论什么事都将自己逼到绝境,“应该做到最好”,“必须争得第一”,在这样的方式思考下,现实生活中没有达到其设想的结果,就会引发火爆的情绪,容忍不了自己没达到目标这样的结果。

三是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有些凭天由命的感觉,什么事都与“我”无关,不努力不奋斗,随之顺之。对事对人没有自己的主意,即使结果很糟糕他也认为就该如此,合理化思维是一种软弱的应对方式。

坏情绪来自哪里呢?书中将诱因化成了关于A、B、C的公式。

A诱发性的事件:特定的情形或特定的人

B你对A的思考和判断

C你的感受和行为

在上述事件中,

A是“小伙子推车撞了妇女一下”

B是“妇女的火气上来了,凭什么撞“我”!反应是连瞪再闹”

C是“双方打作一团。”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不是A导致了C的发生,A只是诱因,而是B导致了C的发生。就是说我们对具体发生的人或事的思考、判断,是处理事件最关键的步骤。这件事情中的B是,如果那位妇女不用过激的眼神和话语刺激小伙子,亦或小伙子不在意对方的眼神和话语,道个歉,是不是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大打出手呢。

怎样克服呢?书中在三类病态思维模式后有提出了第四个思维方式:更好的选择。在坏情绪到来之前,将自己的想法过滤一遍,用“我想要......”“我更喜欢......”“如果......就更好了。”等关联词设想自己的想法。当别人都在抱怨雾霾天时,你可以选择不抱怨;当别人都在为堵车而按喇叭、大声嚷嚷时,你可以选择听音乐。诸如此类的选择可以让你避免极端情绪的发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坏情绪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治理坏情绪就如同大禹治水一样,重要的不在去堵,而在于如何去疏通、去选择。

凡事都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对待不好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思维习惯来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让理性的思维占据大脑的主要位置,像位智者一样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慌不乱,将坏情绪拒之门外。这样做最终的受益者是自己和家人。


(本文用图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