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恰逢周末,宝宝安睡,才踏踏实实看完《摔跤吧,爸爸》,笑点及哭点都超低的我,中了编剧的连环计,全程无尿点,倍感精彩。
是什么在牵引自己的情绪被带入呢?
摔跤吧,爸爸,编剧为什么选择这个标题呢?
有标新立异的小心思,但它的背后,我还看到了一种直击人心的质朴,这个标题的立意是站在主人公吉塔的位置发声,文中有一个冲突点:吉塔在爸爸的严格训练下,逐步褪去雏鸟的青涩,拿到全国冠军,要进军国际冠军,她向爸爸提出了进国家队培训学校的要求,我们看到了爸爸的不舍与不安,不放心女儿,亲自送到学校,想跟老师交流吉塔“使用手册”,告知她是一个进攻型选手,可是国家队教练却全然不吃爸爸这一套,变本加厉为难吉塔,爸爸只好为了女儿的虔诚选择隐忍。相较农村家里的单一性高强度训练,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各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吉塔开始留长发,跟队友一起逛商场买衣服、涂指甲等等,国家队教练并没有把吉塔爸爸的“使用说明”放在眼里,被其道而行之,将进攻型的吉塔往防守方向培养,到了赛场,结局可想而知,吉塔战败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教练,把责任全都推到吉塔不行身上,那个环境里大家都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冠军”的理念蛊惑吉塔,以至于她也没觉得有什么,放假回家,吉塔看到后辈们依然操练着爸爸的“土掉渣”摔跤法术,给大家传递自己在城里学的“新鲜招数”,被爸爸看到,恼从心生,跟吉塔过招将她空翻着地。就这样,一个望女成凤的父亲为了打压女儿心中燃烧的浮躁风,一个看不惯爸爸“陈旧思想”的女儿为了证明爸爸的理念和招数已经过时,一场父女摔跤开战了。结局是:爸爸输了。其实爸爸是输给了岁月,输给了衰老,女儿却用自己的骄傲刀割着父亲的心。眼神中闪耀着“摔跤吧,爸爸,你输了!”
这是故事发展与标题的呼应,辛酸直击人心,看到这里,看到父亲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父亲的斑驳白发,我也跟着鼻子酸了好一阵儿。
剧情的开始,爸爸想要一个儿子去帮自己实现冠军梦想,却连生三个女儿未能如愿,迫于天意的无奈,只好选择放弃。偶然间一天看到两个女儿跟一群男孩子打架“成功告捷”,父亲从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便决定用心培养。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个人认为有两个转折性节点。
第一个,起初两个女儿对父亲的决定一直抱着抵触心理,还精心设计各种她们不适合摔跤的场景,都被爸爸一眼识破。直到她们参加了一位女伴婚礼,那个女孩对两个女孩倾吐真言,说出自己在传统女人一生束缚下的无奈,羡慕她们拥有一位培养她们成为自己生命主人的父亲,自此她们的“摔跤生涯”从被动迈向了主动。
第二个,妹妹对爸爸做教练的笃信,对渐渐走偏的姐姐的提醒,终有一天,姐姐拨通了家中电话,在电话另一端的父亲听到了吉塔的泣不成声也留下了眼泪,这一通无声的电话冰释了父女的前嫌,吉塔终于又听到了爸爸的“明早五点”,终于又可以开始感受爸爸的严厉管教,这次,她是开心的,虔诚的,心悦诚服的。
她再次走向了国际赛场,这次,父亲在观众席上给她远距离指引,父亲通过分析吉塔上次国际赛场战败的前因后果,针对性采取趋利避害战术,吉塔也不再听信“国家队教练”的打击式指导,而是遵循父亲的指挥,最终赢得比赛。
在影片里,也许我们起初只是看到了一位把自己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的自私父亲,可随着剧情的延展,我们看到了父爱如山,他不顾众压,坚持用心去培养两位女儿的专长,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入俗套,不想让她们过所谓女人就应该怎样的附属品生活,他希望不负时光带给她们对生命的驾驭感和选择权,最终他做到了。
想要写点什么的人都知道以故事为开头会为文章增添吸引力,但是以什么故事做穿插,如何去设计故事环节,如何能让观众、读者买单,如何设计情节进展就成为了故事与故事间最大的差别,用作者维度去揣摩编剧或作者心理,然后将得到的方法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才会有长进。